混合有源與無源濾波器的配合及控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混合有源與無源濾波器的配合及控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混合濾波器 短時諧波放大 直流電壓控制 諧波控制 有源無源配合 APF容量
【摘要】:針對有源調(diào)諧型混合有源濾波器(HPF)單獨投運時5次諧波短時放大和直流側電壓難以控制的問題,提出了與5次無源濾波器(PF)聯(lián)合投運的解決方案;在聯(lián)合投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有源濾波器(APF)輸出電壓定時調(diào)整的諧波控制方法,根據(jù)剩余諧波矢量調(diào)整APF輸出電壓矢量,從而減小剩余諧波;提出了一種改進的直流側電壓控制方法來減小APF輸出的基波電流,通過矢量分析,得出令APF輸出的基波電流最小的控制量,進一步減小APF的容量。仿真研究表明5次諧波短時放大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直流電壓波動量減小約90%,APF基波電流減小約40%~80%;表明了所提出的聯(lián)合投運能夠良好解決諧波短時放大和直流側電壓困難問題,所提出諧波控制方法能夠有效控制諧波,改進的直流側電壓控制方法能夠有效減小APF的容量。
【作者單位】: 國網(wǎng)河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關鍵詞】: 混合濾波器 短時諧波放大 直流電壓控制 諧波控制 有源無源配合 APF容量
【分類號】:TN713;TM761
【正文快照】: 0引言混合濾波器結合了無源濾波器與有源濾波器[1]各自的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3]。并聯(lián)混合濾波器的主要拓撲結構有注入式結構[4-6]、有源濾波器(APF)和無源濾波器(PF)并聯(lián)結構[7-8]、APF與PF串聯(lián)結構[9-10]以及有源調(diào)諧結構[11-15]。對于注入式結構由于APF接入點的基波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建戈;李曉鳳;;低壓無源濾波器的設計和應用[J];電氣應用;2006年11期
2 肖建宏;彭可;涂春鳴;;基于混沌優(yōu)化的電力無源濾波器參數(shù)設計[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7年05期
3 ;調(diào)諧無源濾波器[J];大眾用電;2008年03期
4 翁利民;無源濾波器的設計優(yōu)化[J];電力電容器;1997年04期
5 盧勉軍;無源濾波器在電子設備中的應用[J];電氣時代;2000年04期
6 涂春鳴,羅安,劉娟;無源濾波器的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年03期
7 魏曉光,石新春,劉卉;無源濾波器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關柏利,徐殿國,王立國,姜正茂;用于濾除5、7次諧波的無源濾波器的設計[J];節(jié)能技術;2004年02期
9 彭協(xié)華,張代潤,朱代祥;無源濾波器設計新方法[J];電力電子技術;2004年04期
10 姜艷姝,徐殿國,劉宇,趙洪;一種新穎的逆變器輸出無源濾波器的研究(英文)[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覃日升;朱勤;;無源濾波器優(yōu)化設計[A];2008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任明煒;孫玉坤;饒翔;;無源濾波器優(yōu)化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蔣志堅;陳志新;;關于無源電力濾波裝置的功率因數(shù)改進研究[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曹東莉;竺林;袁越;;風電場中電力無源濾波器設計與優(yōu)化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李永安;李圣清;羅曉東;曾黎琳;何政平;;基于菌群_粒子群算法的混合有源濾波器中無源濾波器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方杰;劉澤文;陳忠民;劉理天;李志堅;;用于射頻領域的MEMS無源LC濾波器設計研究[A];中國微米、納米技術第七屆學術會年會論文集(一)[C];2005年
7 張凌威;;煤礦配電系統(tǒng)中濾波裝置的應用[A];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ㄏ拢C];2012年
8 楊霞;李卓;張楊;;基于SPWM混合變頻器的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本文編號:8697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6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