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制備及其在光催化和電容性能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制備及其在光催化和電容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金屬-有機配合物 光催化降解 超級電容器 機械化學合成法 機理
【摘要】:在現(xiàn)代工業(yè)生活中,為了滿足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短缺,人們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金屬-有機配合物,作為一類由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自組裝的合成材料,由于其多樣可調(diào)的性能在氣體分離、傳感器、藥物輸送、催化、鋰離子電池、儲能等方面的潛在應(yīng)用而成為化學工作者們研究的熱點。在本文中,我們通過簡便方法合成出了三種金屬-有機配合物,并研究它們在環(huán)境能源上的應(yīng)用。工作的細節(jié)如下:我們用簡單的常溫攪拌法成功的研制出了g-C_3N_4/MIL-53(Al)復(fù)合光催化劑,并對g-C_3N_4/MIL-53(Al)復(fù)合材料進行了結(jié)構(gòu)表征和光催化降解羅丹明-B(RhB)的活性及機理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g-C_3N_4(wt.20%)/MIL-53(Al)復(fù)合材料的催化效果最好,較純的類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效果提高了5倍。其性能的提高主要歸因于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較低的電荷轉(zhuǎn)移電阻。g-C_3N_4/MIL-53(Al)復(fù)合材料也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用性。我們利用CuCl_2·2H_2O和硫脲(thiourea,tu)采用常溫機械研磨法制備出了[Cu(tu)]Cl·1/2H_2O納米纖維。并首次將其用作電極材料測試了超級電容器性能。[Cu(tu)]Cl·1/2H_2O納米纖維整體尺寸均勻交織成雪花狀,長度超過10μm,寬度近似為300 nm,納米纖維的末端呈絲狀分裂,其寬度大約只有30-50 nm。其在2 M KOH電解液中測試的比電容在掃描速率為5 mV·s-1時可達到1145 F·g-1,在10 A·g-1的高電流密度下電容容量也達到了922 F·g-1。同時,在10 A·g-1高電流密度下重復(fù)500圈循環(huán)后仍能保留其初次比電容的72.4%。該研究為研制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溫和、綠色、大規(guī)模的合成方法。我們還采用機械研磨法制備了CuBr_2(tu)_2作為電極材料并研究其儲電活性,在機械研磨過程中加入不同乙醇量CuBr_2(tu)_2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貌特征和電容性能。其中CuBr_2(tu)_2-EA5納米纖維在2 M KOH電解液中顯示出較高的電容活性,其在展示了比其他CuBr_2(tu)_2材料高很多的電化學性能,其在掃描速率為5 mV·s-1時電容容量可達到1759 F·g-1,在10 A·g-1的高電流密度下電容容量也達到了1683 F·g-1。
【關(guān)鍵詞】:金屬-有機配合物 光催化降解 超級電容器 機械化學合成法 機理
【學位授予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4;TM5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30
- 1.1 金屬-有機配合物10-12
- 1.1.1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簡介10-11
- 1.1.2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制備方法11-12
- 1.1.3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應(yīng)用領(lǐng)域12
- 1.2 光催化12-15
- 1.2.1 光催化的研究概況12-13
- 1.2.2 光催化劑13-14
- 1.2.3 光催化降解機理14-15
- 1.3 超級電容器15-18
- 1.3.1 超級電容器的研究概況15
- 1.3.2 超級電容器的特點15-16
- 1.3.3 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16-18
- 1.3.4 超級電容器的基本原理和分類18
- 1.4 研究方法18-19
- 1.5 本論文的選題依據(jù)及內(nèi)容19-22
- 參考文獻22-30
- 第二章 g-C_3N_4/MIL-53(Al)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降解RhB性能研究30-54
- 2.1 引言30-31
- 2.2 實驗部分31-34
- 2.2.1 儀器與試劑31-32
- 2.2.2 g-C_3N_4/MIL-53(Al)光催化劑的制備和方法32-34
- 2.2.3 光催化測試34
- 2.3 結(jié)果與討論34-48
- 2.3.1 g-C_3N_4/MIL-53(Al)光催化劑的表征34-42
- 2.3.2 g-C_3N_4/MIL-53(Al)的光催化性能42-45
- 2.3.3 g-C_3N_4/MIL-53(Al)光催化機理的研究45-48
- 2.4 結(jié)論48-49
- 參考文獻49-54
- 第三章 [Cu(tu)]Cl·1/2H_2O的制備及其電化學電容性能的研究54-69
- 3.1 引言54-55
- 3.2 實驗部分55-56
- 3.2.1 儀器與試劑55
- 3.2.2 [Cu(tu)]Cl·1/2H_2O納米纖維的制備55-56
- 3.2.3 電化學的測試56
- 3.3 結(jié)果與討論56-64
- 3.3.1 [Cu(tu)]Cl·1/2H_2O納米纖維的表征56-61
- 3.3.2 [Cu(tu)]Cl·1/2H_2O納米纖維的電化學性能研究61-64
- 3.4 結(jié)論64-65
- 參考文獻65-69
- 第四章 CuBr_2(tu)_2 的制備及其電化學電容性能的研究69-85
- 4.1 引言69-70
- 4.2 實驗部分70-71
- 4.2.1 儀器與試劑70
- 4.2.2 CuBr_2(tu)_2 的制備70-71
- 4.2.3 電化學的測試71
- 4.3 結(jié)果與討論71-82
- 4.3.1 CuBr_2(tu)_2 的表征71-77
- 4.3.2 CuBr_2(tu)_2 的電化學性能研究77-82
- 4.4 本章小結(jié)82-83
- 參考文獻83-85
- 結(jié)論與展望85-87
- 致謝87-89
- 攻讀碩士期間參與的科研項目與發(fā)表論文8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橋穩(wěn);劉偉平;張妮;葉青松;余堯;諶喜珠;劉洋;李運燁;李春瑩;;乙酰丙酮鉑族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現(xiàn)狀及用途[J];貴金屬;2009年01期
2 劉桂榮;張寧;;含磺酸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6年01期
3 陶春元;趙新萍;王傳旺;;過氧釩有機配合物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yīng)用[J];化學試劑;2005年12期
4 劉瑩;黃旋燕;陳宇鵬;陳碧荷;王正平;;稀土鋱三元有機配合物合成及熒光性能研究[J];化學工程師;2010年12期
5 閆冠峰;王權(quán);魏柏林;孫曉晨;陳國慶;高淑梅;;一種新型銪的有機配合物的光物理特性及機理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年10期
6 崔敏;王淑濤;劉春英;;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途徑研究進展[J];應(yīng)用化工;2013年06期
7 唐寶華;;含茂基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遼寧化工;2010年03期
8 張麗軍,張武,馬懷柱;含茂基、18-冠-6鐠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9 王懷善,錢國棟,王民權(quán),駱永石,林久令;鉺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近紅外發(fā)光性能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年03期
10 葉云霞;魏麗花;盛維琛;張瑜;花銀群;;一種高量子效率Nd~(3+)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發(fā)光性能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孫道峰;魏妍輝;孫杰;;低維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gòu)筑及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2 李政奇;吳立新;任詠華;;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凝膠及液晶性質(zh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2分會:溶液中的聚集與分子組裝[C];2013年
3 李祥子;魏先文;;新型有機配合物/貴金屬納米復(fù)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4 趙強;翁俊迎;卜顯和;;鑭的有機配合物發(fā)光-多齒吡啶配體(HPDQ)對金屬鑭的選擇性發(fā)光[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陳雁;張樂;韓朋德;王麗熙;張其土;;稀土(銪、鋱、鑭)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發(fā)光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3分冊)[C];2010年
6 王慧慧;何沛;閆海剛;石建新;龔孟濂;;可見光激發(fā)的Eu(Ⅲ)三元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發(fā)光及LED器件[A];第七屆全國稀土發(fā)光材料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姜瑋;稀土元素有機配合物導數(shù)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特性的研究及其分析應(yīng)用[D];山東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金玲;基于柔性長鏈多羧酸配體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黃瀟;有機配合物對汞的非生物甲基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3 雷婧;貴金屬(銥、鉑、金)有機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鄭寶花;基于剛性多羧酸的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gòu)筑及其性能表征[D];中北大學;2016年
5 郭迪;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制備及其在光催化和電容性能的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傳旺;過氧釩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對水中有機污染物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7 閆冠峰;三種新型銪的有機配合物光物理特性及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8 呂旭燕;基于芳香多羧酸的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及熱穩(wěn)定性[D];中北大學;2013年
9 張麗麗;基于高核多釩酸鹽的金屬—有機配合物的設(shè)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10 熊薇露;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單分子磁和熒光性能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65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6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