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變器并聯系統(tǒng)環(huán)流抑制方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18:47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核心設備,它能將光伏陣列發(fā)出的直流電逆變成交流電供負載使用或并網。在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多臺逆變器的并聯運行,并聯運行雖然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輸出功率,但容易在逆變器之間形成環(huán)流,而環(huán)流不僅會降低逆變器的效率,還會影響到逆變器的使用壽命,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的崩潰,這就使得對逆變器并聯運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研究了單臺逆變器的電壓電流雙閉環(huán)控制理論,在分析了單臺逆變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兩臺逆變器并聯運行的等效模型;分析了環(huán)流是由逆變器輸出電壓和等效阻抗不一致所引起的。在環(huán)流的抑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傳統(tǒng)下垂控制,其原理是通過功率計算單元計算出有功和無功,然后再根據下垂控制方程得到電壓幅值和頻率的指令值,再通過反饋控制調節(jié)逆變器各自的電壓幅值和頻率,以使各逆變器輸出電壓幅值及頻率達到一致,進而達到抑制環(huán)流的目的。由于傳統(tǒng)下垂控制忽略了逆變器等效阻抗中的電阻成分且其下垂系數在控制過程中為恒定不變的,因此傳統(tǒng)下垂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傳統(tǒng)下垂控制為基礎,針對其局限性提出了三點改進:針對傳統(tǒng)下垂控制存在功率耦合問題提出了同時用有功和無功來調節(jié)...
【文章來源】:安徽理工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集中控制并聯系統(tǒng)框圖
主從控制并聯系統(tǒng)框圖
圖 3 分散邏輯控制系統(tǒng)框圖 Decentralized logic control system block d控制中,徹底解決了因單點故障而引起變器的好壞不影響其它逆變器的工作狀制,而且該控制方式還能使并聯系統(tǒng)得單元需要較多的通信線連接,這會使系還會相互干擾影響到系統(tǒng)的可靠性;此。因此,有互連線控制已逐漸被無互制紹的三種控制方式中,各逆變單元間都逆變單元間的相互連線既影響到了系統(tǒng)。因此,想要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間的相互連線,即無互連線控制[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具有功率精確分配能力的逆變器電壓諧波分頻下垂控制方法研究[J]. 劉海濤,呂志鵬,蘇劍,吳鳴,張昌華,陳昕,廉靜如.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5(19)
[2]新型光伏并網逆變器電壓型控制方法[J]. 劉鴻鵬,朱航,吳輝,王衛(wèi),王春祥,徐殿國.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5(21)
[3]并聯逆變系統(tǒng)諧波環(huán)流的抑制方法及功率計算[J]. 周龍華,舒杰,宋香榮,張先勇. 電力電子技術. 2015(04)
[4]微網逆變器并聯運行的改進下垂控制策略[J]. 姚駿,杜紅彪,周特,譚義. 電網技術. 2015(04)
[5]光伏并網多逆變器并聯建模及諧振分析[J]. 張興,余暢舟,劉芳,李飛,徐海珍,汪楊俊,倪華.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4(03)
[6]微電網孤島運行的自適應主從控制技術研究[J]. 張項安,張新昌,唐云龍,孔波利,崔麗艷.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4(02)
[7]光伏并網逆變器無線并聯控制技術[J]. 高金輝,王虹霞. 電源技術. 2013(09)
[8]基于改進下垂控制的分布式電源并聯運行技術[J]. 謝玲玲,時斌,華國玉,聞楓,楊露露,董權力. 電網技術. 2013(04)
[9]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現狀及走勢[J]. 孫李平,李瓊慧,黃碧斌. 中國電力教育. 2013(06)
[10]基于解耦控制的多模塊逆變器并聯系統(tǒng)直流環(huán)流抑制策略[J]. 何國鋒,徐德鴻.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8)
博士論文
[1]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政策與環(huán)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 秦湘靈.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1
碩士論文
[1]光伏逆變器并聯系統(tǒng)新型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D]. 王峰.安徽理工大學 2017
[2]光伏逆變器并聯控制及諧波環(huán)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 楊盼盼.安徽理工大學 2016
[3]自適應光伏功率波動的逆變器下垂并聯技術研究[D]. 朱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6
[4]3 kW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并網系統(tǒng)的設計及綜合效益分析[D]. 李曉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5
[5]太陽能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尋優(yōu)方法的研究與實現[D]. 徐杰.浙江理工大學 2015
[6]家用小型單相光伏逆變器的研制[D]. 鄧佳鈞.大連理工大學 2014
[7]不同容量單相逆變器并聯控制技術研究[D]. 李依璘.重慶大學 2014
[8]微網多逆變器并聯電壓不平衡控制方法研究[D]. 周潔.湖南大學 2014
[9]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變器并聯技術研究[D]. 房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4
[10]微網中光伏逆變器并聯技術研究[D]. 王尚.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16842
【文章來源】:安徽理工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集中控制并聯系統(tǒng)框圖
主從控制并聯系統(tǒng)框圖
圖 3 分散邏輯控制系統(tǒng)框圖 Decentralized logic control system block d控制中,徹底解決了因單點故障而引起變器的好壞不影響其它逆變器的工作狀制,而且該控制方式還能使并聯系統(tǒng)得單元需要較多的通信線連接,這會使系還會相互干擾影響到系統(tǒng)的可靠性;此。因此,有互連線控制已逐漸被無互制紹的三種控制方式中,各逆變單元間都逆變單元間的相互連線既影響到了系統(tǒng)。因此,想要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間的相互連線,即無互連線控制[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具有功率精確分配能力的逆變器電壓諧波分頻下垂控制方法研究[J]. 劉海濤,呂志鵬,蘇劍,吳鳴,張昌華,陳昕,廉靜如.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5(19)
[2]新型光伏并網逆變器電壓型控制方法[J]. 劉鴻鵬,朱航,吳輝,王衛(wèi),王春祥,徐殿國.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5(21)
[3]并聯逆變系統(tǒng)諧波環(huán)流的抑制方法及功率計算[J]. 周龍華,舒杰,宋香榮,張先勇. 電力電子技術. 2015(04)
[4]微網逆變器并聯運行的改進下垂控制策略[J]. 姚駿,杜紅彪,周特,譚義. 電網技術. 2015(04)
[5]光伏并網多逆變器并聯建模及諧振分析[J]. 張興,余暢舟,劉芳,李飛,徐海珍,汪楊俊,倪華.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4(03)
[6]微電網孤島運行的自適應主從控制技術研究[J]. 張項安,張新昌,唐云龍,孔波利,崔麗艷.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4(02)
[7]光伏并網逆變器無線并聯控制技術[J]. 高金輝,王虹霞. 電源技術. 2013(09)
[8]基于改進下垂控制的分布式電源并聯運行技術[J]. 謝玲玲,時斌,華國玉,聞楓,楊露露,董權力. 電網技術. 2013(04)
[9]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現狀及走勢[J]. 孫李平,李瓊慧,黃碧斌. 中國電力教育. 2013(06)
[10]基于解耦控制的多模塊逆變器并聯系統(tǒng)直流環(huán)流抑制策略[J]. 何國鋒,徐德鴻.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8)
博士論文
[1]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政策與環(huán)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 秦湘靈.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1
碩士論文
[1]光伏逆變器并聯系統(tǒng)新型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D]. 王峰.安徽理工大學 2017
[2]光伏逆變器并聯控制及諧波環(huán)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 楊盼盼.安徽理工大學 2016
[3]自適應光伏功率波動的逆變器下垂并聯技術研究[D]. 朱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6
[4]3 kW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并網系統(tǒng)的設計及綜合效益分析[D]. 李曉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5
[5]太陽能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尋優(yōu)方法的研究與實現[D]. 徐杰.浙江理工大學 2015
[6]家用小型單相光伏逆變器的研制[D]. 鄧佳鈞.大連理工大學 2014
[7]不同容量單相逆變器并聯控制技術研究[D]. 李依璘.重慶大學 2014
[8]微網多逆變器并聯電壓不平衡控制方法研究[D]. 周潔.湖南大學 2014
[9]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變器并聯技術研究[D]. 房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4
[10]微網中光伏逆變器并聯技術研究[D]. 王尚.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16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168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