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纖時間同步的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M75
【部分圖文】:
圖 4.2 仿真模型圖Fig. 4.2 Simulation Model Diagram在圖 4.2 仿真模型圖中,線路 M、N 兩側分別都設有信號發(fā)送和接收裝置,線路兩端測距裝置雙發(fā)雙收。仿真模型主要由 220kV 架空線路故障仿真模型、點對點光纖系統(tǒng)仿真模型以及行波檢測模塊和脈沖發(fā)射模塊構成。對于仿真模型中的主要模塊及參數(shù)設置在 4.2.2 小節(jié)詳細介紹。4.2.2 仿真模塊及相關參數(shù)設置1.220kV 架空線故障仿真模型220kV 架空線故障仿真模型部分是由 2 個電源和 2 段分布參數(shù)輸電線以及故障模塊構成的雙端輸電網(wǎng)絡。其對應的仿真模型如圖 4.3 所示。
圖 4.3 220kV 架空線仿真模型Fig. 4.3 Simulation Model of 220kV Overhead Line在圖 4.3 中,電源采用“Three-phase-source”模型,E1 的參數(shù)設置如圖 4.4(a)所示,電源 E2 的 A 相電勢初相角為 30°,其他參數(shù)設置與電源 E1 相同。輸電線路仿真模塊采用模塊庫中的分布參數(shù)模型,仿真中通過改變Line1和Line2模型中的距離來改變故障點的位置。如 MN 兩端線路總長為 100km,故障距離 17km,則可設置線路 Line1 長度為 17km,線路 Line2 長度為 83km。線路 Line1 的具體參數(shù)設置如圖 4.4(b)所示,線路 Line2 參數(shù)除長度外其它參數(shù)設置與 Line1 相同。故障發(fā)生模塊采用“Three-phase Fault”模型。由于在實際的電力系統(tǒng)中單相接地故障發(fā)生的概率最高。因此,本文在仿真中設置 A 相單相接地故障進行仿真,設置的故障發(fā)生時間為 0.022s。具體的故障參數(shù)設置如圖 4.4(c)所示。
32(c)故障發(fā)生模塊的參數(shù)設置圖 4.4 220kV 架空線仿真模型中各模塊參數(shù)設置rameter setting of each module in 220 kV overhead line si通信仿真模型,信號在光纖中的通信方式分為專用方式和復用C不同,但是測距原理是相同的,利用兩種方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丹;李俊峰;李仲彬;商經銳;馬明濤;許守東;李貴良;;初探行波故障測距裝置的檢測與評價[J];農村電氣化;2019年01期
2 范春菊;姜軍;郭煜華;徐禮葆;羅珊珊;楊立璠;;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17年04期
3 劉慧海;張曉莉;艾淑云;田秋松;;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裝置試驗研究[J];電氣應用;2015年05期
4 劉順才;;煤礦配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的研究[J];煤;2012年01期
5 王升花;王平;;輸電線路單端行波故障測距新算法的仿真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0年05期
6 李一峰;陳平;;行波故障測距及其應用[J];現(xiàn)代電力;2008年01期
7 謝菁;陳平;;直流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系統(tǒng)[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8 陳平,葛耀中,徐丙垠,李京;現(xiàn)代行波故障測距原理及其在實測故障分析中的應用—D型原理[J];繼電器;2004年03期
9 石文芳;;信息化數(shù)字行波故障測距技術在500kV輸電線路中的應用[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6年06期
10 汪燚春;廖利榮;王昆;秦妮婭;;T型高壓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J];低碳世界;2016年2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峰;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優(yōu)化算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張廣斌;實測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的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3 鄔林勇;利用故障行波固有頻率的單端行波故障測距法[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辛正祥;基于光纖時間同步的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技術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9年
2 趙肖雪;基于小波包和相關算法的輸電線路單端行波故障測距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9年
3 邢志杰;鐵路10kV自閉/貫通線行波故障測距算法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9年
4 盛遠;混合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分析與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9年
5 陳惠;基于VMD的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研究[D];江蘇大學;2018年
6 齊超;行波故障測距在AT供電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中不同故障類型適用性的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7年
7 劉思然;牽引網(wǎng)阻抗頻變參數(shù)矩陣計算的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8年
8 馬延凱;基于小波分析的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劉萬超;基于數(shù)學形態(tài)學的輸電線路單端行波故障測距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09年
10 周曉軍;組合式行波故障測距技術及其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558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5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