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饋線性化控制的級聯(lián)H橋SVG的控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俊;譚建平;;閥控非對稱缸系統(tǒng)魯棒反饋線性化控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2 吳國恩;;反饋線性化的單放大器電阻電橋[J];電測與儀表;1985年07期
3 楊慶俊,王祖溫,路建萍;基于反饋線性化的氣壓伺服系統(tǒng)非線性H_∞控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晁紅敏,胡躍明;基于動態(tài)反饋線性化的無漂移力學系統(tǒng)控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11期
5 韓光信;高興泉;陳虹;;三容實驗系統(tǒng)的變結構PID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年S1期
6 劉筱毅;兩種非線性系統(tǒng)反饋線性化方法的比較研究[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7 唐意東;李小兵;韋道知;張東洋;;基于反饋線性化的導彈姿態(tài)滑?刂坡稍O計[J];現(xiàn)代防御技術;2013年06期
8 姜哲;何玉慶;趙新剛;韓建達;王越超;;基于反饋線性化的無人直升機航向控制[J];機器人;2007年03期
9 黃新民,吳智政,許曉鳴;一類非線性系統(tǒng)反饋線性化的遺傳神經網絡實現(xiàn)[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10 葛友,李春文;反饋線性化方法在鍋爐-汽輪機系統(tǒng)控制中的應用[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慶義;宋曉東;;具有相乘非線性的智能泵源精確反饋線性化[A];2012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2 樓順天;張賢達;;模糊反饋線性化技術及其應用[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3 孫振東;夏小華;高為炳;;關于非線性系統(tǒng)非正則反饋線性化的一些初步結果[A];1994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4年
4 吳旭光;范江鵬;;魚雷非線性運動方程的時標分解與反饋線性化[A];1993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5 劉棟良;趙光宙;裘君;;灰色反饋線性化控制策略及其應用[A];第12屆全國電氣自動化與電控系統(tǒng)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何德峰;宋秀蘭;楊馬英;;反饋線性化構造性預測控制及在CSTR中的應用[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7 賓洋;董吳龍;馮能蓮;;基于離散迭代映射非線性模型的Boost型DC/DC變換器精確反饋線性化控制[A];第24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白明;田彥濤;王永祥;;基于反饋線性化的板球系統(tǒng)智能切換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9 郭國曉;高龍;;帶電壓輸出調節(jié)的電力系統(tǒng)非線性直接控制器[A];1993年控制理論及其應用年會論文集[C];1993年
10 劉德生;李杰;任純力;;基于反饋線性化的變結構懸浮控制器[A];第二十四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圣超;帶壓作業(yè)裝置舉升電液伺服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魏玉瑩;工程車輛三變量驅動系統(tǒng)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牛譽蓉;超(超)臨界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的反饋線性化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4 錢慧潔;船用構件力學性能測試平臺非線性控制方法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5 李浩洋;基于反饋線性化的有源電力濾波器容錯控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吳心康;基于反饋線性化控制PWM整流器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張金波;基于反饋線性化的一級倒立擺穩(wěn)定控制[D];蘭州交通大學;2009年
8 趙志學;基于反饋線性化的氣動負載模擬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朱加輝;兩輪自平衡小車反饋線性化及變結構控制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常秀麗;狀態(tài)反饋線性化控制下DFIG低電壓穿越研究[D];燕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935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