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與煤混合燃燒特性研究及發(fā)電的生命周期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M62
【圖文】:
1942年,國外研宄人員發(fā)現了藻類物質能夠在光合作用下產生氫氣,并且發(fā)現藻類逡逑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5]。從此,生物質能材料的研宄重心開始慢慢轉移到第二代生物質逡逑能——微藻上。微藻是指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才能獲知其具體形態(tài)的微小型藻類[5]。圖1-1逡逑中給出了一些微藻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形態(tài)。逡逑m^m逡逑圖1-1顯微鏡下一些微藻的形態(tài)逡逑Fig.邋1-1邋Morphology邋of邋some邋microalgae邋by邋microscope逡逑相比于第一代生物質能,微藻具有如下的特點逡逑①
學碩士學位論文邐微落與煤浪合燃燒特性研究及發(fā)電的生命周能源轉型期的長短。我國正處于快速工業(y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論是工業(yè)還,能源消耗量都比以往大大增加,開發(fā)新能源的利用則是重中之重;同時格不斷上漲,也對第一代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帶來了成本上的阻礙。因此,藻為主的第二代生物質能源,對于緩解化石能源危機,提升我國的能源全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逡逑炭和生物質能的利用方式逡逑生物質能的利用方式逡逑物質能源由于組成成分類型較多,且具有生物活性,其利用形式多種多樣比較成熟的方法有物理法(如固化成生物固體燃料或萃取等)、生化法(醇或沼氣)以及化學法(燃燒、氣化、熱解等)三種,見圖1-2。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闖;岳麗宏;康阿青;;微生物固定高濃度CO_2技術的研究進展[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2 徐雨晴;何吉成;王長科;;33年來中國鐵路運輸行業(yè)的大氣污染物排放[J];環(huán)境科學;2011年05期
3 任慶生;龍慧敏;;微生物固碳制造新物質能源技術研究進展[J];天然氣化工(C1化學與化工);2011年02期
4 李小冬;王帥;孔祥勤;張智慧;;預拌混凝土生命周期環(huán)境影響評價[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5 岑建孟;方夢祥;王勤輝;駱仲泱;岑可法;;煤分級利用多聯(lián)產技術及其發(fā)展前景[J];化工進展;2011年01期
6 李臣;;微藻生物柴油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7期
7 劉競;馬曉茜;;微藻氣化發(fā)電生命周期評價及碳循環(huán)分析[J];太陽能學報;2008年11期
8 林琳;趙黛青;李莉;;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生物質發(fā)電系統(tǒng)環(huán)境影響分析[J];太陽能學報;2008年05期
9 宋東輝;侯李君;施定基;;生物柴油原料資源高油脂微藻的開發(fā)利用[J];生物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10 豐洋;;美國國際能源公司啟動“海藻變油”研發(fā)計劃[J];石油煉制與化工;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胡昕;煤炭分級利用與富氧燃燒技術機理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陳春香;微藻及其與煤的混合熱解燃燒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秦建光;秸稈類生物質流態(tài)化燃燒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姜子英;我國核電與煤電的外部成本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峰;蔗渣與煤混合燃燒特性研究及發(fā)電經濟性分析[D];廣西大學;2018年
2 黃澤浩;廣東典型農作物燃燒結渣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3 武民軍;燃煤發(fā)電的生命周期評價[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周亮亮;清潔燃煤發(fā)電技術全生命周期評價[D];重慶大學;2011年
5 張浩;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質結渣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王鳳e
本文編號:27265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