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酰亞胺類受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圖文】:
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既是能源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大國。能源安全問題已成國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制約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傳統(tǒng)化石燃料作為人需能源的主要來源,其不可再生的特點以及帶來的嚴重環(huán)境問題阻礙了綠色經濟的。在此背景下,開發(fā)新型的清潔能源,發(fā)展綠色經濟顯得尤為重要。在眾多清潔能,太陽能因為其能量巨大、可持續(xù)、清潔無污染、來源廣泛、方便等特點而備受人關注。太陽光透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約為 8.1 × 1013kJ s-1,其煤當量足夠使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只要收集太陽能中的一部分就足夠滿足我們對能源的需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可以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分為無機太陽電池、雜化太池和有機/聚合物太陽電池,其中無機硅太陽電池由于其高效、壽命長、穩(wěn)定等優(yōu)點為當代商業(yè)化太陽電池的主流。目前無機硅太陽電池的效率也已經超過 25%,但因作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質量重而不易安裝、安裝成本高、且容易破碎,很大程限制了無機硅太陽電池在商業(yè)應用中的大規(guī)模推廣。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圖 1-2)具有兩個及以上的活性層,通過在不同的子電池中選用帶隙不同的活性層來吸收不同波段的太陽光,提高短路電流密度的同時,實現(xiàn)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和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黎明研究員等合作設計和制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xiàn)了超過 17%的能量轉化效率,[16]是目前有機太陽電池在實驗室中取得的最高效率。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B34;TM91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超智;沈丹;胡鵬;李世娟;張驍;孫曉飛;;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的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2期
2 屈揚坤;周林;肖勝雄;;一個飛速發(fā)展的領域: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6期
3 莊林;;利用非共價構象鎖定設計小分子受體材料[J];物理化學學報;2019年04期
4 劉曉鳳;游歌云;;一類基于三蝶烯骨架的電池受體材料[J];山東化工;2018年24期
5 占肖衛(wèi);;有機硼小分子受體材料[J];物理化學學報;2019年03期
6 蔡蕓皓;郭謝友;孫曉波;魏東輝;于明明;霍利軍;孫艷明;;構筑扭曲傒酰亞胺單分子型電荷受體材料用于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6年06期
7 尹鈞,任江萍,宋麗,李磊,余桂榮,師學珍;小麥不同轉基因受體材料的植株再生培養(yǎng)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4年02期
8 李勃;吳利興;趙海濤;鐘雪;梁孝淵;孟慶福;陳鳳偉;肖海峰;;不同因素對玉米單倍體育種誘導率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2019年01期
9 彭應全;范國瑩;周茂清;呂文理;王穎;;給-受體材料系統(tǒng)中光致發(fā)光的峰值波長隨濃度變化的理論(英文)[J];發(fā)光學報;2012年02期
10 付鈺;王芳;張燕;方旭;賴文勇;黃維;;非富勒烯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受體材料的研究進展[J];化學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禹澤;李永舫;朱道本;占肖衛(wèi);;新型高效光伏電子受體材料與器件[A];第二屆新型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2 伍W
本文編號:2616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1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