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qū)域多焦點疊加方形光斑均勻聚光菲涅耳透鏡設計
【圖文】:
太陽能電池片的形狀不匹配,也使得太陽能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2-5]。為此,提出一種分區(qū)域多焦點疊加的方形光斑均勻聚光菲涅耳透鏡設計方法,通過優(yōu)化透鏡參數(shù),改善了聚光分布均勻性,從而提高了太陽能聚光系統(tǒng)的整體效率。2透鏡設計2.1設計原理改善傳統(tǒng)點聚焦菲涅耳透鏡焦平面輻照度分布的不均勻性,關鍵在于降低焦平面中心峰值[6-9]。從改變傳統(tǒng)菲涅耳透鏡單一焦點的設計思路出發(fā),將傳統(tǒng)圓形同心環(huán)帶點聚集菲涅耳透鏡的透鏡面按照環(huán)帶半徑劃分為若干個區(qū)域,不同區(qū)域設置不同焦點,如圖1所示,圖中αj為透鏡環(huán)帶傾角,rj為環(huán)帶半徑,,si為透鏡聚焦各焦點,f為透鏡焦距。入射到透鏡表面的光線,經(jīng)透鏡作用之后在焦平面上形成多個環(huán)狀光斑,由于減少了直接在焦平面中心區(qū)域上聚焦的光線數(shù)量,焦平面中心區(qū)域聚集的能量減少,外圍能量增加,中心輻照度峰值降低,焦平面輻照度分布均勻性得以改善。通過調(diào)整透鏡面區(qū)域劃分方式改變各區(qū)域的焦點位置,對焦平面輻照度分布均勻性進行優(yōu)化,提高聚光均勻度。圖1分區(qū)多焦點疊加法原理圖Fig.1Schematicofsub-regionmulti-focussuperposition2.2透鏡結(jié)構(gòu)設計圖2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單元菲涅耳透鏡示意圖Fig.2Schematicofangle-missingisoscelesrighttriangleHIEFcellFresnellens圖3分區(qū)域四焦點疊加方形光斑均勻聚光菲涅耳透鏡結(jié)構(gòu)圖Fig.3StructurediagramofFresnelLensuniformlyfocusingsquarespotbysub
聚焦各焦點,f為透鏡焦距。入射到透鏡表面的光線,經(jīng)透鏡作用之后在焦平面上形成多個環(huán)狀光斑,由于減少了直接在焦平面中心區(qū)域上聚焦的光線數(shù)量,焦平面中心區(qū)域聚集的能量減少,外圍能量增加,中心輻照度峰值降低,焦平面輻照度分布均勻性得以改善。通過調(diào)整透鏡面區(qū)域劃分方式改變各區(qū)域的焦點位置,對焦平面輻照度分布均勻性進行優(yōu)化,提高聚光均勻度。圖1分區(qū)多焦點疊加法原理圖Fig.1Schematicofsub-regionmulti-focussuperposition2.2透鏡結(jié)構(gòu)設計圖2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單元菲涅耳透鏡示意圖Fig.2Schematicofangle-missingisoscelesrighttriangleHIEFcellFresnellens圖3分區(qū)域四焦點疊加方形光斑均勻聚光菲涅耳透鏡結(jié)構(gòu)圖Fig.3StructurediagramofFresnelLensuniformlyfocusingsquarespotbysub-regionfour-focussuperposition考慮到所設計的聚焦光斑形狀為方形,設計時在傳統(tǒng)點聚焦菲涅耳透鏡的基礎上先用過菲涅耳透鏡同心環(huán)帶中心的AB、CD兩條直線將透鏡劃分為四個象限,如圖2所示,設AB交第二環(huán)帶于G點,CD交第二環(huán)帶于E、F點,則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EFG;再反向延長EG、EF分別交最外環(huán)帶于H、I,連接E、F、I、H得到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EF為缺角弦長,EH為腰長;沿著圖2中的紅色實線將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從菲涅耳透鏡上裁剪下來得到缺
【作者單位】: 陜西科技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
【基金】:2015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5GY081)
【分類號】:TH74;TM6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培森;崔云;;菲涅耳透鏡的實際像差計算[J];光學儀器;1984年01期
2 譚文琰;;菲涅耳透鏡的近似設計[J];應用光學;1983年06期
3 戚元燧;;球基面菲涅耳透鏡設計及其聚光特性[J];應用光學;1987年05期
4 陳杰;李湘寧;葉宏偉;;菲涅耳透鏡的通光分析及設計方法探討[J];光學儀器;2006年01期
5 袁冬梅;孫劉杰;李孟超;;基于菲涅耳變換的圖像置亂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陳天運;在菲涅耳透鏡設計中用直線代替圓弧可行性的探討[J];光學技術;1985年02期
7 王剛;陳則韶;胡們;程曉舫;;帶聚焦菲涅耳透鏡光學模擬和分析[J];太陽能學報;2013年11期
8 寇培林;設計不同用途菲涅耳透鏡的基本公式[J];太陽能學報;1981年01期
9 吳繼宗,林玉駒,劉鐵根;聚光鏡型大口徑菲涅耳透鏡的設計理論和研制[J];高速攝影與光子學;1987年03期
10 陳林,史大椿,周鵬飛;菲涅耳照明透鏡設計[J];上海機械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冬梅;;菲涅耳透鏡在THz波段層析成像[A];第八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2 譚峭峰;;衍射光柵菲涅耳場分束與分色[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會富;基于非成像原理的菲涅耳光伏聚光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小藝;菲涅耳極深區(qū)散斑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鄒建兵;用于聚光太陽能系統(tǒng)的菲涅耳透鏡的制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王敏;衍射計算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4 李娜;基于LCD的動態(tài)變焦透鏡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姜淑娜;非對稱分布金屬納米孔的菲涅耳極深區(qū)光場相位渦旋及其演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539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