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適應多尺度形態(tài)學和CEEMD的諧振接地故障選線研究
本文選題:諧振接地系統(tǒng) 切入點:CEEMD 出處:《電測與儀表》2017年22期
【摘要】:為解決小電流諧振接地系統(tǒng)的故障選線不準確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自適應多尺度形態(tài)濾波和互補集合經驗模態(tài)分解(CEEMD)相結合的選線方法。利用自適應形態(tài)學濾波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電力系統(tǒng)故障過程伴隨的寬帶白噪聲和孤立脈沖噪聲。去噪后通過比較故障線路與非故障線路經CEEMD分解和希爾伯特黃變換(HHT)的特征分量一階差分極性與相位進行選線。與經驗模態(tài)分解(EMD)和集成經驗模態(tài)分解(EEMD)相比,CEEMD能夠更好地減小模態(tài)混疊的影響,同時減小分解誤差。在MATLAB仿真軟件中,對不同故障位置、過渡電阻、故障初始角進行分析,對上述方法進行了驗證。大量仿真表明,該方法不受初始故障角、故障位置及過渡電阻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ccurate fault line selection in low current resonant grounding system, a new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multi-scale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and complementary set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 is proposed.Adaptive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wideband white noise and isolated pulse noise in power system fault process.After denoising, the 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polarity and ph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of the fault line and the non-fault line are compared by CEEMD decomposition and Hilbert Huang transform.Compared with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nd integrat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CEEMD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mode aliasing and reduce the decomposition error.In the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above methods are verifie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ault locations, transition resistance and fault initial angle.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independent of the initial fault angle, fault location and transition resistance.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江蘇省宿遷供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7183)
【分類號】:TM8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鵬,段玉倩,姜娜;基于相關分析的故障選線方法[J];電網技術;2004年02期
2 苑舜;張磊;蔡志遠;宋云東;;電纜網故障選線方法的研究[J];高壓電器;2011年01期
3 張鈞;何正友;賈勇;;基于S變換的故障選線新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10期
4 李原;廖海斌;;基于小波包多頻帶相關分析的故障選線方法[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苑舜;張磊;蔡志遠;宋云東;;電纜網故障選線方法的研究[J];電工文摘;2011年03期
6 王林川;史雪峰;陳寶生;;基于灰靶理論在諧振接地故障選線中的應用[J];電測與儀表;2012年02期
7 黃景光;劉會家;呂艷萍;;基于冗余表決的行波小波系數(shù)極大值極性法配電網接地故障選線原理研究[J];繼電器;2006年07期
8 朱珂;裴佑楠;陳晨;徐文遠;;自適應控流型故障選線方案[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8期
9 黑曉紅;;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保護[J];甘肅科技;2010年09期
10 王彥文;左忠祥;徐康勇;楊凡信;;基于5次諧波的混沌檢測原理的故障選線方法的研究[J];電氣應用;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凱;袁兆強;范李平;;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論的故障選線融合技術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2 張偉剛;張保會;胡海松;徐靖東;;小波包分析在配電網故障選線中的應用[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3 熊志偉;蔡金錠;;6~35kV配電網電纜系統(tǒng)的故障選線方法[A];2008中國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戴宇;;暫態(tài)行波在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中的應用[A];貴州省電機工程學會2010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10年
5 龐清樂;曹銀杰;穆健;郎豐法;;基于粗集理論的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研究[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呂曉平;楊志偉;張鑫;史英;;基于小波奇異熵的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新方法[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五屆供電專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7 高志鵬;;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接地故障選線與定位研究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應用[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高利;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與定位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德臣;基于可拓理論的小電流故障選線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念彬;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方法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4 龐清樂;基于智能算法的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周志成;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模糊決策故障選線判據(jù)及裝置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劉洋;配電網電纜線路故障檢測與故障源定位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柯碩灝;配網故障自診自愈新原理與新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璐;中低壓配電網故障選線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胡嘉濱;同塔雙回直流線路故障暫態(tài)特性分析及故障選線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鄭韻如;基于k-means聚類分析的配電網故障選線方法[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4 彭湃;基于GA-LVQ網絡的信息融合故障選線方法[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5 曹運剛;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方法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
6 孫樹森;利用暫態(tài)行波的變電站10kV電纜故障選線方法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
7 顧偉揚;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接地故障選線定位方法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8 許寧;基于HHT與分形維數(shù)的配電網故障選線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6年
9 郭曉霞;有源全補償消弧裝置中相似度故障選線技術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張小潔;基于PSO-SVM的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方法[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10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1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