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的風機選型參數(shù)估算方法在中國的適用性研究
本文選題:WTGS選型參數(shù) 切入點:年一遇 出處:《氣象》2016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國際電工委員會編制的《風力發(fā)電機組設計要求》(IEC 61400-1)推薦了針對風電機組安全等級評估的極端風速和湍流強度特征值估算方法,因其簡單便捷,在風電領域被廣泛采用。利用全國風能資源專業(yè)觀測網(wǎng)的193座測風塔觀測數(shù)據(jù),對IEC推薦的極端風速計算方法與我國規(guī)范推薦的基于極值I型概率分布方法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兩種方法計算的193座塔70 m高度層50年一遇10 min平均最大風速,僅有7座測風塔較為一致,差異在±1%;IEC推薦方法的計算結果多數(shù)偏小,其中偏小10%以上的測風塔有121座,偏小30%以上的有44座測風塔,而偏大10%以上的只有9座測風塔;IEC方法計算的極值風速大幅度偏小的測風塔主要分布在臺風影響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偏差較小的測風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地形平緩區(qū)域,但同時偏大10%以上的測風塔也多分布在這一地區(qū)。以目前行業(yè)領域普遍采用的以15 m·s~(-1)風速的平均湍流強度作為風電機組選型指標,與嚴格按照規(guī)范,以15 m·s~(-1)風速段所有樣本湍流強度的90%分位數(shù)處的值作為指標進行風電機組等級確定作對比,發(fā)現(xiàn)193座塔中有46座塔的選型是不安全的,甚至相差兩個等級。
[Abstract]:IEC 61400-1, compil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recommended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eigenvalues of extreme wind speed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for evaluating the safety grade of wind turbines,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and convenience. Wind power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wind power.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193 wind towers in the national wind energy resource professional observation network,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extreme wind speed recommended by IEC is compared with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extreme value I recommended by Chinese standard.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maximum wind speed of 10 min is calculated by the two methods in the height layer of 70 m of 193 towers in 50 years, and only 7 wind towers are consisten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most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method recommended by 鹵1IEC are small, among which there are 121 wind towers with a smaller height than 10%. There are 44 wind towers which are smaller than 30%, while only 9 wind towers above 10%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affected by typhoon. The wind towers with small deviatio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lat terrain areas of the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 At the same time, more than 10% wind towers are also distributed in this area. The average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15 m 路s-1) wind speed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at present as the selection index of wind turbine units, and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ations. Taking the value of 90 quartiles of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all samples in the wind speed range of 15 m 路s ~ (-1) as the index to determine the grade of wind turbine, it is found that 46 of 193 towers are not safe, even two different grades.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基金】: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2013FY112400) 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GYHY201306057)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KYLX_0825)共同資助
【分類號】:TM3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繼亮;劉超;;海上測風塔塔架設計的關鍵點分析[J];鋼結構;2013年03期
2 張峰;杜小聃;;一種新型測風塔的穩(wěn)性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3年03期
3 謝軍;;淺談相關性修補測風數(shù)據(jù)的應用[J];科技風;2008年21期
4 ;工程建設[J];中華建設;2008年03期
5 張毅強;鄭阿萍;;福建漳浦六鰲海上測風塔系統(tǒng)[J];能源與環(huán)境;2008年04期
6 黃立維;邢占清;張金接;;海上測風塔基礎與承臺灌漿連接技術[J];水利水電技術;2009年09期
7 郝俊濤;朱慶東;;海上測風塔上部結構設計[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年S1期
8 楊冬雷;;復雜地形風場測風塔位置的選擇[J];風能;2011年01期
9 劉昌華;;測風塔與風力發(fā)電機組風速數(shù)據(jù)相關性分析[J];內蒙古電力技術;2012年03期
10 李近元;張吉;王淼;盛迎新;祝亮;董禮濤;;南日島海域海上自立型測風塔設計施工技術探討[J];海洋科學;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曉靜;任東輝;;海上測風塔架設計施工技術進展[A];第四屆全國鋼結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2 陳明;蘇健;張大偉;高本金;徐翔;;香港中華電力測風塔建造技術淺析等[A];'2012中國鋼結構行業(y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張毅強;鄭阿萍;;福建漳浦六鰲海上測風塔系統(tǒng)[A];節(jié)能減排論壇——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痆C];2008年
4 蘇義;花彥明;;淺談測風塔的防雷措施[A];黑龍江省氣象科技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5 汪青春;王志俊;朱西德;秦寧生;;用短期測風加資料推算整年長期風速的方法探討[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6 劉煥彬;董旭光;;山東沿海風能觀測網(wǎng)測風塔設立綜述[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綜合探測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7 張慧池;孫雪梅;張付喜;孫金麗;;近海導管架式測風塔主結構建造方法[A];’2008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堂椿;;風能資源專業(yè)測風塔防雷技術應用[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 第十二屆防雷減災論壇——雷電物理防雷新技術[C];2014年
9 周后福;魯俊;;基于測風塔的臺風期間風能資源評估[A];安徽新能源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甘啟娣;;山區(qū)風電場測風數(shù)據(jù)訂正分析[A];2010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YMG記者 徐中華;煙臺建設五座測風塔[N];煙臺日報;2008年
2 記者 馮啟良 李云飛;阿旗立塔測風工作全面展開[N];赤峰日報;2007年
3 林紓邋龔建福;甘肅省氣象局完成測風塔選址踏勘工作[N];中國氣象報;2008年
4 記者 王國英 通訊員 高春香 云艷;自治區(qū)測風塔建設工程全部完工[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5 沈陽 本報記者 米色你阿木;測風塔探路 風電站跟進[N];涼山日報(漢);2011年
6 本報記者 馬慶昆 王懷宇;72米高測風塔開建[N];寶雞日報;2012年
7 記者 徐金前;我國陸地最高測風塔落戶星子[N];九江日報;2007年
8 首席記者 任荃;400座測風塔細聽海陸“風言風語”[N];文匯報;2009年
9 記者 李志峰 實習生 郝園園 劉然;我市建成4座測風塔[N];重慶日報;2009年
10 朱國亮;我國將建400座測風塔[N];中國改革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韜;風電場流場數(shù)值計算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2 史磊;平原和山地風電場宏微觀選址設計研究與實例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3 盧騰;風電場測風系統(tǒng)的WSN可靠組網(wǎng)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4 白龍;用于海面風功率預測的風速預報方法與海陸交界處風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5 幺倫韜;測風塔安全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凡;山西應縣白馬石風電項目經(jīng)濟性評價[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7 高春香;風能資源評估的參數(shù)計算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8 李欽偉;大唐吉林向陽風電場風機布置方案及發(fā)電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唐振寧;風電功率預測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10 伊躍;基于Zigbee的超聲測風與風電監(jiān)控技術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17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1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