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氣論文 >

考慮死區(qū)的三相PWM逆變器共模電壓抑制技術

發(fā)布時間:2018-03-05 14:51

  本文選題:三相PWM逆變器 切入點:共模電壓 出處:《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實現(xiàn)對三相脈寬調(diào)制(PWM)逆變器死區(qū)條件下輸出共模電壓尖峰的有效抑制,提出混合調(diào)制算法.分析死區(qū)對臨近矢量PWM(NSPWM)和等效零矢量PWM(AZSPWM1)輸出共模電壓的影響,揭示共模電壓尖峰出現(xiàn)時需滿足的負載功率因數(shù)和所處的扇區(qū)位置.為了消除共模電壓尖峰,限定有關電壓矢量的最小作用時間,并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分別對NSPWM和AZSPWM1進行修正.分別分析最小作用時間對修正的NSPWM和AZSPWM1適用調(diào)制范圍的影響,并將二者結(jié)合組成混合調(diào)制算法.結(jié)果表明:該混合調(diào)制算法可在全功率因數(shù)條件下寬調(diào)制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共模電壓尖峰的有效抑制.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output common-mode voltage spike of three-phase PWM PWM inverter under dead-time conditions, a hybrid modul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effect of dead-time on the output common-mode voltage of NSPWM) and equivalent zero-vector PWMAZSPWM1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common-mode voltage spike, to limit the minimum working time of the voltage vector,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tage-second balance, the load power factor and the sector position to be satisfied when the common-mode voltage spike appears are revealed. NSPWM and AZSPWM1 are modified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minimum time of action on the modified modulation range of NSPWM and AZSPWM1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modulation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common-mode voltage spike in a wide modulation range under full power factor.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分類號】:TM4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付勝;何立燦;成曉瀟;張衛(wèi)義;;基于三電平中矢量的零共模電壓算法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2年10期

2 劉洪臣,陳希有,馮勇,邢海軍,馬向前;雙電壓合成矩陣變換器共模電壓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年12期

3 劉洪臣,陳希有,沈濤,馮勇;用于抑制矩陣變換器共模電壓的零輸出換相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年03期

4 孫丹;林斌;俞金云;;開繞組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共模電壓抑制方法研究[J];機電工程;2013年09期

5 史法超;邵衍順;李浩;;新型三電平抑制共模電壓調(diào)制策略[J];煤礦機電;2013年06期

6 姜保軍;;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電機端共模電壓的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1年02期

7 何春;;功率變流器拓撲結(jié)構(gòu)共模電壓的比較和降低[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6年01期

8 王志華,尹項根,程漢湘,陳銳,張永偉;級聯(lián)型高壓變頻調(diào)速系統(tǒng)共模電壓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3年15期

9 竇汝振,溫旭輝,張琴,趙峰;減小異步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共模電壓的空間矢量脈寬調(diào)制控制方法研究[J];中小型電機;2005年05期

10 童鳴庭;蘇建徽;徐宏;;三電平中點鉗位逆變器共模電壓和電流抑制算法[J];低壓電器;2013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韓進軍;柴睿;楊峰;;PwM變頻器諧波抑制策略綜述[A];第22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4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高強;徐殿國;馬洪飛;;壓源逆變器驅(qū)動電機系統(tǒng)過電壓濾波器設計[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禹;劉威峰;王曉川;白保東;;變頻驅(qū)動電機軸電壓軸承電流研究[A];第十一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發(fā)展與合作論壇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C];2014年

4 崔博文;;基于小波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逆變器功率管開路故障診斷[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上海 張楠森;光電耦合器將被淘汰[N];電子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董帥;Z源逆變器紋波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安群濤;三相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中逆變器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蘇娜;光伏逆變器地電流分析與抑制[D];浙江大學;2012年

4 黃勁;基于三相四橋臂逆變器的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EMC及可靠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姜艷姝;現(xiàn)代變頻調(diào)速系統(tǒng)負面效應研究及其對策[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6 明正峰;新型諧振過渡軟開關三相PWM逆變器[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7 吳迪;開繞組電機雙端級聯(lián)式五電平逆變器調(diào)制策略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8 胡安平;大功率電流源型變流器的控制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鑫;SVPWM驅(qū)動系統(tǒng)中共模電壓抑制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2 馬紅星;無源性控制與最小共模電壓調(diào)制的三相電壓源整流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3 康強;PWM變頻供電系統(tǒng)共模電壓的分析與抑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4 楊宇;兩電平逆變器共模電壓抑制策略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5 全景;靜電屏蔽法抑制軸承電流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文家燕;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共模電壓抑制方法和實驗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黃啟勇;矩陣變換器共模電壓抑制與死區(qū)補償[D];天津大學;2014年

8 成建鵬;高壓變頻器和電子電力變壓器共模電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王磊;PWM多驅(qū)動系統(tǒng)中共模電壓的分析及其抑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10 陳勇;DTC技術在抑制PWM調(diào)速系統(tǒng)負面效應的效果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5707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707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dc4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