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參數(shù)識別的非對稱故障雙端不同步測距方法
本文關鍵詞:基于參數(shù)識別的非對稱故障雙端不同步測距方法 出處:《高電壓技術》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輸電線路 非對稱故障 故障測距 雙端不同步 參數(shù)識別 蛙跳粒子群算法
【摘要】:為消除線路雙端數(shù)據(jù)不同步與線路參數(shù)不確定性所產(chǎn)生的測距誤差,提出了一種基于參數(shù)識別的非對稱故障雙端不同步測距方法。該方法通過等值序網(wǎng)分析消除數(shù)據(jù)不同步角的影響,進而建立以線路參數(shù)和故障距離為待識別參數(shù)的故障測距方程組,并應用蛙跳粒子群算法對其進行求解從而確定故障位置。仿真分析與實際線路故障分析的計算結果均表明:所提方法原理上不存在偽根問題,無需線路參數(shù)參與計算,僅應用故障后數(shù)據(jù)即可在雙端數(shù)據(jù)不同步的情況下準確定位故障位置,具有很高的測距精度與可靠性。研究結果可為輸電線路的故障定位提供重要依據(jù)。
[Abstract]: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istance error caused by the non-synchronization of the line data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ine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asymmetric fault location based on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data unsynchronized angle is eliminated by equivalent sequence net analysis. Then the fault location equations with line parameters and fault distance as the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a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actual circuit faul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no pseudo-root problem in principle. The fault location can be accurately located when the data of two ends are out of sync only by applying the data after fault without the line paramet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calcul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fault 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307109)~~
【分類號】:TM75
【正文快照】: 0引言1輸電線路是電力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輸送電能的重任,若發(fā)生故障則會嚴重影響電力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輸電線路故障可分為非對稱故障及三相對稱故障,其中,非對稱故障包括單相接地、兩相短路與兩相接地等,占線路故障總數(shù)的95%以上[1]。因此,有必要研究準確的非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獻亞;高歡忠;;淺析雙端發(fā)光二極管燈現(xiàn)狀[J];光源與照明;2014年01期
2 袁宇春;劉曉川;;工頻量雙端測距綜述[J];繼電器;2006年23期
3 劉俊嶺,夏大洪,劉浩芳;雙端測距新方法[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4 吳瑞春;焦彥軍;張新國;;雙端測距以及同步算法的實現(xiàn)[J];繼電器;2008年05期
5 衛(wèi)志農(nóng);張穎;周紅軍;;基于雙端不同步采樣數(shù)據(jù)的高壓輸電線路故障測距[J];繼電器;2005年23期
6 米麟書,劉芳寧,陳剛;復雜電網(wǎng)任一線路的雙端電源等值電路[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1992年05期
7 杜召滿,趙舫;高壓線路雙端測距新算法[J];繼電器;2004年07期
8 滕林,劉萬順,李營,李貴存,秦紅霞;一種實用的新型高壓輸電線路故障雙端測距精確算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1年18期
9 蔡華嶸,范春菊,郁惟鏞,高翔,聶宇本;一種實用的高壓輸電線路雙端電氣量故障測距新算法[J];中國電力;2003年07期
10 郭麗軍,王澤忠,盧斌先;基于雙端不同步數(shù)據(jù)的故障定位的新算法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韋恒;;故障錄波雙端測距系統(tǒng)在廣西電網(wǎng)的運用[A];廣西電機工程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哈恒旭;王婧;譚雨珍;張志強;;基于微分算子逼近的單端故障測距新原理[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3 顏勇;田曉;哈恒旭;;基于單端量的故障測距新原理的探討與研究[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五屆供電專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梁遠升;王鋼;李海鋒;李文輝;黃佳;;基于相量濾波新算法的頻域法故障測距[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5 吳春陽;;T系列電纜故障測距與定點儀,,在電纜路徑探測和低電阻故障定點中的應用[A];冀晉瓊粵川魯六省金屬學會第十五屆礦山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6 徐振;;行波原理在線路故障測距中的應用[A];華東六省一市電機(電力)工程學會輸配電技術研討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樓書氫;程林;;基于小波變換的配電網(wǎng)行波法故障測距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8 張炳達;瞿敏;陳偉樂;;軟閾值消噪法在電纜故障測距中的應用[A];首屆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代鳳龍;鄧本再;;基于小波分析的電力電纜故障測距[A];2008中國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郝艷妮;田宇;王茜;;基于行波自然頻率的線路單端故障測距[A];中國智能電網(w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李子亭邋王雅青;在線故障測距技術獲國家發(fā)明獎[N];淄博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亞東;輸電線路分布式故障測距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2 徐鵬;同塔四回輸電線路故障分析與故障測距[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邢魯華;高壓直流輸電線路保護與故障測距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4 劉可真;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暫態(tài)保護和故障測距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全玉生;高壓架空輸電線路故障測距新算法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199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璞;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故障仿真和雙端測距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王曉光;保護通信通道監(jiān)控裝置及雙端測距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3 郭麗軍;基于雙端數(shù)據(jù)的高壓輸電線路故障測距新算法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4 王銳;基于雙端同步采樣的配網(wǎng)電纜在線監(jiān)視與故障定位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5 劉維;基于雙端雙模正激式變換器控制IC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翟永昌;高壓輸電線路雙端電氣量測距[D];天津大學;2004年
7 金滇黔;基于GPS雙端同步采樣的輸電線路故障定位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8 張義齡;基于擴展Prony算法和雙端非同步測量的輸電線路故障定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謝佳偉;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神經(jīng)網(wǎng)絡故障測距新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10 閆百祥;超高壓輸電線路故障測距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34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3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