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錳酸鋰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錳酸鋰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出處:《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鋰離子電池 鎳錳酸鋰 高電壓正極材料 共沉淀法 微乳液法
【摘要】:作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尖晶石型鎳錳酸鋰因其輸出電壓高、循環(huán)性能好、價格低廉、環(huán)境友好且制備工藝簡單等優(yōu)點,近些年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鎳錳酸鋰高達4.7 V的電壓平臺,使得其能量密度高達650 Wh kg-1,具有了構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潛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兩種制備高電壓鎳錳酸鋰正極材料的方法,并深入研究了其電化學性能,具體內容如下:1、在乙醇-水混合溶劑體系中進行共沉淀反應,利用乙醇-水混合溶劑良好的分散性,以草酸為沉淀劑,反應得到形貌均勻、單分散的一維草酸鹽MC_2O_4·xH_2O (M=Li,Ni,Mn)棒狀前驅物,焙燒后得到形貌保持良好的一維微納結構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材料。作為對比,我們以同樣的過程條件,在不添加乙醇的水溶液中進行反應,最后得到尺寸分布不均勻的顆粒狀產物。測試兩種不同形貌產物的電化學性能,結果顯示:一維微納結構的LiNi_(0.5)Mn_(1.5)O_4正極材料具有更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在1、10和20 C倍率下,首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34.3、123.7和116.9mAh g-1,循環(huán)4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別為96.0%、94.3%和80.0%;特別是在高倍率50 C下,其首次放電比容量依然達到81.0 mAh g-1,并且經過400次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高達78%。一維微納結構的LiNi_(0.5)Mn_(1.5)O_4正極材料在高倍率下良好的電化學性能主要歸功于形貌均勻、單分散的一維微納結構在充放電過程中,能夠保持一致的充放電狀態(tài),同時縮短鋰離子的擴散路徑,有利于材料中電子和鋰離子遷移;還能緩沖鋰離子在嵌入和脫出過程中引起的結構應變,提高電極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有效地提高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2、利用微乳液在可控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和形貌的納米材料方面的優(yōu)勢,我們采用微乳液法,通過將反應物原料配制成微乳液,然后加入沉淀劑,使反應在其水核內部發(fā)生,盡可能有效地控制產物的尺寸。我們發(fā)現使用酸性的H_2C2O4溶液作為沉淀劑時,反應可以比較溫和的發(fā)生,制備得到納米級產物LiNi_(0.5)Mn_(1.5)O_4正極材料。測試產物的電化學性能,結果顯示:在0.5、10和20 C倍率下,首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30.03、113.6和101.4 mAh g-1,經過100次循環(huán)后分別保持127.9、102.2和85.1 mAh g-1的放電比容量,其容量保持率可達98.4%、89.9%和83.9%。說明納米級正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其納米尺寸能夠極大地縮短電極反應中電子和鋰離子的傳輸距離,并且其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為電極材料和電解液提供更大的接觸面積,從而顯著的提高鋰離子脫出和嵌入的速度,使電極材料表現出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 Ni _ ( 0.5 ) Mn _ ( 1.5 ) O _ 4 cathode material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 Ni _ ( 0.5 ) Mn _ ( 1.5 ) O _ 4 cathode material with a one - dimensional micro - nano structure ha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 - ion batteries , it is found that the nano - size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transfer distance of electrons and lithium ions in the electrode reaction , and th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can provide a larger contact area for th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electrolyte , thus remarkably improving the speed of lithium ion removal and intercalation , so that the electrode material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9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仕群;胡佳山;;粉煤灰物理化學性能評述[J];山東建材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2 戴忠旭,詹暉,周運鴻,桂嘉年,王仁卉;尖晶石鋰錳氧化物中氧缺陷對材料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3年03期
3 龔茜,譚攸庚;釕鈦錫氧化物陽極表面形態(tài)及電化學性能研究[J];氯堿工業(yè);1995年05期
4 屠德周;雷永泉;陳立新;呂光烈;魏范松;;退火處理對La-Mg-Ni-Co合金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3期
5 余祖孝;陳建;郝世雄;韓選平;;添加劑對鋁陽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電源技術;2007年06期
6 孫泉勝;肖來榮;;Zn-0.3Bi-0.06Ti合金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J];電源技術;2012年03期
7 鄧凌峰;陳洪;;2,5-二巰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J];材料導報;2009年22期
8 許樹茂;陳杰勇;鄧淇彬;高愛梅;舒東;;不同摻炭比例對超級電池負極鉛膏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蓄電池;2013年05期
9 李運姣,常建衛(wèi),李洪桂,趙中偉,孫召明,霍廣生,孫培梅;富鋰型摻鈷尖晶石鋰錳氧化物的結構與電化學性能[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李林艷;崔曉蘭;單忠強;田建華;劉肖燕;;不同粘結劑對鋰-硫電池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功能材料;201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郄富昌;彭慶文;唐致遠;;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Li_2ZnTi_3O_8/C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李良超;郝仕油;林秋月;應桃開;;納米氧化錳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3 劉志超;黨海軍;陳廣宇;張自祿;;氟化石墨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張森;李志勇;;氟化處理對儲氫合金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季益剛;周益明;邵陽;戴躍華;俞燕青;王青;唐亞文;陸天虹;沈濤;;氫氧化鎳的低熱固相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董怡辰;王振波;秦華;;炭包覆對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影響[A];第22屆炭—石墨材料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7 侯磊;吳茂;何新波;曲選輝;;碳含量對磷酸釩鋰電化學性能的影響[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8 鄒紅麗;招睿雄;沈培康;;鎢摻雜LiFePO_4的合成和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樊小勇;江宏宏;黃令;孫世剛;;電鍍錫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10 王婷;曹中秋;邊靜;;鎂鋁儲氫電極合金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鋅的性質與用途[N];期貨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桂霞;過渡金屬氧化物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胡梅娟;金屬氧化物基鋰/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3 劉芳延;基于綜纖維素制備炭基復合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4 江小劍;基于脫合金法的錳基微納結構的構筑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王聰;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Li_3V_2(PO_4)_3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莫潤偉;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V_3O_8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歷彪;鈦的含氟氧化物及其鋰化產物納米粒子的合成、表征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8 劉清朝;鋰空氣電池電極材料的制備和電化學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9 石麗麗;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10 劉兵;錫/鉬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微結構調控及儲鋰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志玲;摻氮多孔碳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宋巧蘭;新型離子液體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3 黃文靜;新型導電聚合物-石墨烯電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馮釩;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ZnMn_2O_4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楊永剛;VO_4~(3-)摻雜對Li_3Fe_2(PO_4)_3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影響[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王有玲;三維結構電極的構筑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成宏;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改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8 劉玲娟;L-半胱氨酸輔助合成鎳基硫化物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9 石麟;多孔納米氧化銅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10 張靜;鎳鈷氫氧化物/氧化物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D];浙江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422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2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