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二次再熱機組加熱器端差對經(jīng)濟性的影響分析
本文關鍵詞:1000MW二次再熱機組加熱器端差對經(jīng)濟性的影響分析 出處:《汽輪機技術》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二次再熱機組 等效焓降法 熱經(jīng)濟性 加熱器端差
【摘要】:以某臺100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回熱加熱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基于等效焓降分析法,分別計算出機組在100%、75%、50%負荷下,實際運行時加熱器的端差相比于設計值對機組經(jīng)濟性的影響。計算結果表明,低壓加熱器1、2和3端差對機組經(jīng)濟性影響較大,隨著負荷的降低附加損失增大。機組實際運行端差達到設計值時,在100%、75%、50%負荷下,煤耗分別少損失4.3g/(k W·h)、8.7g/(k W·h)、12.9g/(k W·h)。
[Abstract]:Taking a 1000MW ultra supercritical unit two reheat regenerative heating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enthalpy drop analysis method, calculate the unit in 100%, 75%, 50% load,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heater terminal difference compared to the design value effect on the unit econom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pressure heater 1,2 and the 3 term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n the unit economy influenc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load additional loss increases. The actual running of the unit end difference reaches the designed value, in 100%, 75%, 50% respectively under load, coal consumption less loss of 4.3g/ (K W h), 8.7g/ (K W h), 12.9g/ (K W - H).
【作者單位】: 東北電力大學;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分類號】:TM621
【正文快照】: 0前言近年來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采用大容量、高凈化和高參數(shù)的火電機組已成為必然選擇。與IGCC、PFBC-CC和700℃超超臨界機組相比,二次再熱技術更加成熟和穩(wěn)定,而且效率與前者相當[1-3]。二次再熱機組應用兩次中間再熱,使得再熱器后抽汽過熱度大,所以,回熱加熱系統(tǒng)布置外置式蒸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吳正勇;王培紅;;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經(jīng)濟性影響的通用計算模型[J];汽輪機技術;2008年03期
2 劉強;郭民臣;田永偉;王毅林;;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熱經(jīng)濟性影響的定量分析方法[J];熱能動力工程;2007年05期
3 李勇;鄭峰;林淑勝;李勇;;加熱器端差對再熱機組熱經(jīng)濟性影響的精確計算模型[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4 葛曉霞;繆國鈞;;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經(jīng)濟性的影響[J];汽輪機技術;2006年05期
5 焦樹建;;IGCC的某些關鍵技術的發(fā)展與展望[J];動力工程;2006年02期
6 張學鐳,王松嶺,陳海平,萬逵芳;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熱經(jīng)濟性影響的通用計算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7 蔡寧生,章名耀;PFBC-CC發(fā)電技術的進展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李秀云,嚴俊杰,張春雨,林萬超,隋劍平;外置蒸汽冷卻器機組熱力系統(tǒng)定量分析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炯;程毅;;基于等效焓降法研究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經(jīng)濟性的影響[J];應用能源技術;2016年10期
2 徐曙;吳晟;余興剛;曹賽;劉成;艾錦瑾;;等效焓降法的數(shù)學推導及誤差分析[J];汽輪機技術;2016年05期
3 譚良紅;胡三高;曹晟磊;;基于回熱加熱器變工況的機組熱經(jīng)濟性通用數(shù)學模型[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4 趙亞仙;向文國;;化學鏈高溫空分制氧與IGCC集成系統(tǒng)性能評價[J];熱力發(fā)電;2016年04期
5 劉莎;張元舒;王子剛;;蒸汽冷卻器連接方式對熱力系統(tǒng)經(jīng)濟性影響分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6 高志清;王乃斌;;NZK300型汽輪機組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分析與診斷[J];節(jié)能技術;2016年02期
7 劉月;蔣洪德;郭慶;黃玉柱;;某重型燃氣輪機硬件在回路仿真平臺轉速部分的搭建與仿真研究[J];燃氣輪機技術;2016年01期
8 郭俊;穆祺偉;韓小渠;劉繼平;;1000MW機組加裝回熱汽輪機的經(jīng)濟性研究[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16年02期
9 李峰;萬逵芳;;某350MW機組鍋爐排煙余熱利用及節(jié)能分析[J];華北電力技術;2015年12期
10 李新春;孫永斌;;IGCC電站與燃氣輪機組電站的優(yōu)勢比較[J];潔凈煤技術;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強;郭民臣;劉朋飛;;抽汽壓損對機組熱經(jīng)濟性的影響[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08期
2 葛曉霞;繆國鈞;;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經(jīng)濟性的影響[J];汽輪機技術;2006年05期
3 焦樹建;;歐洲的IGCC示范工程與研發(fā)工作[J];燃氣輪機技術;2006年02期
4 吳楓,閆文艷,閻承信;關于開發(fā)IGCC煤氣化裝置的探討[J];燃氣輪機技術;2005年02期
5 于新穎;汽輪機輔機及系統(tǒng)改造與完善化研究[J];電站輔機;2005年01期
6 葛曉霞,繆國鈞,徐治皋;350MW機組熱力系統(tǒng)經(jīng)濟性分析[J];汽輪機技術;2005年01期
7 張學鐳,王松嶺,陳海平,萬逵芳;加熱器端差對機組熱經(jīng)濟性影響的通用計算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8 葛曉霞,繆國鈞;350MW機組加熱器端差及運行方式對經(jīng)濟性的影響[J];電站輔機;2004年04期
9 劉志真,趙世民;加熱器熱經(jīng)濟性分析[J];山東電力技術;2004年04期
10 郭江龍,張樹芳,宋之平,陳海平;定熱量等效熱降法的數(shù)學基礎及其矩陣分析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增華;;針對加熱器端差的求解模型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2 盧國棟;張春發(fā);孫燕;程通銳;;帶蒸汽冷卻段的加熱器端差基準值變工況特性研究[J];汽輪機技術;2008年02期
3 賀香英;張衛(wèi)彬;;加熱器變工況基準值研究[J];電站輔機;2009年01期
4 童剛;胡喬良;張南川;張永濤;;關閉加熱器空氣門運行試驗研究[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10年01期
5 李慧君;高麗莎;;火力發(fā)電廠加熱器端差應達值的確定[J];汽輪機技術;2012年02期
6 丁常富;關鑫源;郭江龍;;基于運行參數(shù)的加熱器疏水端差簡易計算模型[J];汽輪機技術;2012年02期
7 田松峰;張培杰;王慧興;田園沐雪;;超超臨界機組加熱器端差對煤耗率的影響[J];汽輪機技術;2012年05期
8 樊喜山;;熱力發(fā)電廠加熱器端差應達值初探[J];科技視界;2013年20期
9 楊濤;胥建群;周克毅;石永鋒;;基于量綱分析的加熱器變工況特性計算模型[J];汽輪機技術;2013年05期
10 張小桃,王愛軍,王培紅,周舸;加熱器端差的熱經(jīng)濟性在線計算和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程懋華;王培紅;高N,
本文編號:13971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9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