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瀝青改性瀝青的表面自由能分析
本文關鍵詞:天然瀝青改性瀝青的表面自由能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道路工程 天然瀝青改性瀝青 表面自由能 瀝青-集料粘附性 接觸角
【摘要】:為了準確評價天然瀝青改性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能,采用座滴法測定了3種液體在天然瀝青改性瀝青試樣表面的接觸角,基于表面物理化學理論,確定了室溫條件下瀝青表面自由能極性分量和色散分量的測定方法,計算了基質(zhì)瀝青和不同摻量天然瀝青改性瀝青的表面自由能。結合水煮法試驗結果,分析了瀝青結合料表面自由能與瀝青-集料粘附性等級的關系。試驗結果表明:70#A級基質(zhì)瀝青的表面自由能為10.60mJ·m-2,而8%摻量天然瀝青改性瀝青表面自由能增加到18.60mJ·m-2,天然瀝青的摻加明顯提高了天然瀝青改性瀝青的表面自由能;采用接觸角方法得到的瀝青結合料表面自由能和瀝青-集料的粘附性能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天然瀝青含有氧、硫、氮等多種極性較強的官能團,較高的瀝青質(zhì)含量及網(wǎng)狀結構能夠吸附基質(zhì)瀝青中的飽和分和芳香分等輕質(zhì)成分,兩方面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天然瀝青改性瀝青的表面自由能。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特殊地區(qū)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
【關鍵詞】: 道路工程 天然瀝青改性瀝青 表面自由能 瀝青-集料粘附性 接觸角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08038,51108039,51310105031,51310105032)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2013DFA81910) 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KJXX-94)
【分類號】:U414
【正文快照】: 有限公司,北京100088;3.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弗吉尼亞黑堡24061)0引言瀝青與集料的組成情況決定了其宏觀路用性能,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能不足是造成瀝青路面水損害的重要原因。目前的粘附性評價方法以經(jīng)驗法為主,如水煮法、浸水馬歇爾法等,影響試驗精度的因素多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查旭東;潘勤學;陳武;;基于圖像處理的瀝青表面自由能測試[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冉茂宇,陳經(jīng)緯;插板法測表面張力公式的新證明及討論[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3 馬峰;沙愛民;;基于熱質(zhì)聯(lián)用技術的塔河道路瀝青性能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4 袁峻;董文姣;錢武彬;康愛紅;孫巍巍;;基于超聲波的瀝青-集料粘附性試驗方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05期
5 傅珍;延西利;蔡婷;馬峰;汪林兵;;三角形坐標系下瀝青組分與粘度、粘附性關系[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6 Cinzia Maggiore;Gordon Airey;Paul Marsac;;A dissipated energy comparison to evaluate fatigue resistance using 2-point bending[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7 Toshiaki Hirato;Masato Murayama;Hirotaka Sasaki;;Development of high stability hot mix asphalt concrete with hybrid binder[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6期
8 魏建明;張玉貞;YOUTCHEFF JOHNS;;躺滴法表征瀝青的表面自由能[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9年02期
9 彭余華;王林中;于玲;;瀝青與集料粘附性試驗新方法[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張宏超,孫立軍;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能全程評價方法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志剛,周志剛,鄭健龍;瀝青路面水損害問題研究現(xiàn)狀[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于洪江;;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耐久性及解決早期破損的對策[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7年12期
3 樊亮;張玉貞;王林;;瀝青黏附性試驗的圖像分析方法初探[J];公路;2011年12期
4 胡文華;詹國強;薛明;謝昭彬;;集料含泥量與橡膠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關系綜述[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年06期
5 孫家瑛;任傳軍;;鋼渣微粉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6 李曉琳;譚憶秋;周興業(yè);;石料指標對花崗巖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性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7 彭余華;曾陽春;王林中;;加鋪層花崗巖AC-13C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8 許玉琢;;防水粘結材料抗剪性能對比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12年02期
9 李燕楓;包秀寧;吳堂林;李加林;;便于施工檢驗的抗水損害試驗指標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田盛鼎;劉朝暉;;瀝青混合料沖刷凍融試驗設計和抗水損害性能指標試驗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邢明亮;陳拴發(fā);陳華鑫;王秉綱;李祖仲;;排水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能研究[A];第一屆兩岸三地綠色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軍艷;基于界面行為的多孔瀝青混合料凍融損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魏建明;瀝青、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及水分在瀝青中的擴散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3 肖慶一;摻加抗車轍劑瀝青混合料技術性能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4 潘寶峰;動水壓力作用下路面材料損傷的評價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鄭傳峰;柔性基層瀝青穩(wěn)定碎石礦料接觸面細觀強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莫石秀;湖瀝青改性瀝青作用機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7 郭寅川;纖維瀝青碎石封層結構行為及材料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8 張斌;飽和瀝青路面的粘彈性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9 謝君;鋼渣瀝青混凝土的制備、性能與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10 趙立東;瀝青路面凝冰損壞影響因素及細觀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洪剛;水—溫凍融條件下瀝青路面病害特征及發(fā)展機理[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蘭宏;瀝青路面水損害行為及機理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蔣錦毅;高溫多雨潮濕地區(qū)瀝青混合料級配優(yōu)化設計及技術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4 吳文浩;SBS改性瀝青關鍵技術參數(shù)對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5 劉乃科;瀝青路面水損害機理與防治措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于玲;穩(wěn)像平行光管構成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7 任玉娜;聚合物改性瀝青粘聚性與粘附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陳武;基于圖像處理的瀝青表面自由能的測試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9 魏艷萍;瀝青路面水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10 沙曉鵬;瀝青混合料水作用后性能的變化及抗水損害指標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松;唐伯明;朱洪洲;何兆益;;基于灰熵法的瀝青穩(wěn)定碎石水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2 趙丹梅;;瀝青與粗集料的粘附性試驗的探討[J];丹東海工;2005年00期
3 袁迎捷,周進川,胡長順;瀝青混合料壓實機理新解[J];公路;2002年02期
4 劉立新;;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過程中瀝青遷移現(xiàn)象的粘彈性力學機理[J];公路;2006年12期
5 陳國明;譚憶秋;石昆磊;王哲人;;粗集料棱角性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6 姜旺恒;李智;張肖寧;;級配離析對瀝青混合料抗水損壞能力的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7 鄭曉光,呂偉民;利用超聲波定量分析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J];中外公路;2003年01期
8 鄭曉光,王粲,楊群;運用表面自由能理論分析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J];中外公路;2004年05期
9 高彥麗;李其祥;向東棟;陳俊;向暢;;復合改性瀝青組分與性能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冉茂宇,陳經(jīng)緯;插板法測表面張力公式的新證明及討論[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旭;高性能花崗巖瀝青混凝土的制備與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勇;基于表面能理論的瀝青與集料粘附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志平;;天然瀝青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2 閆磊;;天然瀝青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河南科技;2009年10期
3 王亞明;王愛華;郭維亮;張小兵;;天然瀝青調(diào)合30號硬質(zhì)瀝青的生產(chǎn)[J];石油瀝青;2011年04期
4 郭博;趙超;;天然瀝青組分及其改性效果分析[J];北方交通;2013年04期
5 付彎彎;程健;;利用天然瀝青調(diào)制硬質(zhì)瀝青的試驗研究[J];石油瀝青;2013年06期
6 ;瀝青家族的極品——介紹美國著名瀝青改性材料——礦產(chǎn)天然瀝青[J];中國公路;1996年06期
7 吳漯;陶薇;楊彥昌;;天然瀝青改性性能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8 謝東陽;但建明;代斌;;天然瀝青對基質(zhì)瀝青低溫改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1期
9 華敏;張超;李祖仲;;天然瀝青對基質(zhì)瀝青感溫性的影響[J];石油瀝青;2011年03期
10 樊亮;王林;宋小金;申全軍;;天然瀝青組成、類別及在路用工藝中的適用性[J];建筑材料學報;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慶國;朱建民;倪立賓;秦愛軍;;用天然瀝青改善瀝青路用性能的研究[A];中國公路學會’2001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1年
2 魏如喜;趙可;羅軍;杜月宗;何喜祝;;千里達湖天然瀝青在津晉高速公路中的應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上冊[C];2005年
3 崔武軍;;國產(chǎn)天然瀝青改性瀝青[A];中國公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通訊員 薛瀟;兩家工礦企業(yè)起死回生跨越式發(fā)展[N];兵團日報(漢);2009年
2 記者 楊婉欣;一三七團轉變發(fā)展思路救活工商企業(yè)[N];兵團日報(漢);2009年
3 實習記者 王姝;山東客商考察廣元瀝青添加劑項目[N];廣元日報;2006年
4 通訊員于躍民 李曉東;高科技打造北京“新環(huán)路”[N];工人日報;2003年
5 實習記者 張乃文;青川確保工業(yè)“開門紅”[N];廣元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姚婷;克拉瑪依天然瀝青的分離與分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華敏;天然瀝青對基質(zhì)石油瀝青改性機理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2 趙遷喬;天然瀝青對石油瀝青路用性能改善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3 王曉燕;國內(nèi)外天然瀝青路用性能比較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4 張小強;天然瀝青對石油瀝青路用性能改善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5 魏健;廣元天然瀝青礦成因探討[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6 溫哲;克拉瑪依天然瀝青的分離、分析和定向轉化[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7 欒媛媛;天然瀝青改性瀝青路用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55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5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