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的試驗研究和數字仿真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06:12
國內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給各地的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交通事故的數量呈現出上升的勢頭,給國家和個人帶來了不可挽回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在提高駕駛人員安全意識和提升車輛主動安全性能的同時,被動安全措施也是保護乘員安全的重要舉措。安全帶作為簡單、經濟且有效的防護措施,是汽車被動安全系統的重要部分。論文圍繞安全帶的動態(tài)性能開展了試驗與數字仿真研究。探討了安全帶相關標準的發(fā)展和動態(tài)試驗的主要影響;通過汽車碰撞測試系統,采用試驗方法研究了安全帶的動態(tài)性能;建立了汽車安全帶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假人的損傷評價指標和安全帶的保護效果。針對國內安全帶和約束系統的相關試驗法規(guī)開展了研究,分析了織帶、帶扣、調節(jié)件、連接件、高度調節(jié)器、卷收器和總成等方面在新標準之中的改進要求,說明了國內安全帶新標準與歐洲標準之間的區(qū)別,研究了假人的選用、標定和安全帶安放等因素對安全帶使用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新老標準對試驗設備、試驗流程、標準限值均有所不同,安全帶新標準與歐洲標準之間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對預張緊式安全帶和帶限力器的安全帶的要求不同。采用碰撞試驗開展了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研究,探討了試驗系統的標定過程,研究了試驗臺車...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汽車目前的發(fā)展及其安全問題
1.1.2 汽車安全問題解決的主要措施
1.2 汽車安全帶發(fā)展綜述
1.2.1 安全帶發(fā)展歷史
1.2.2 安全帶研究現狀
1.3 汽車安全帶的主要法規(guī)
1.3.1 美國法規(guī)
1.3.2 歐洲法規(guī)
1.3.3 國內法規(guī)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第2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研究基礎
2.1 安全帶國內標準的發(fā)展和應用
2.1.1 安全帶國內標準的發(fā)展歷程
2.1.2 安全帶國內標準應用的現狀
2.2 安全帶國內新舊標準的對比
2.2.1 概述
2.2.2 織帶
2.2.3 帶扣
2.2.4 調節(jié)件
2.2.5 連接件和高度調節(jié)器
2.2.6 卷收器
2.2.7 安全帶總成
2.2.8 其他方面
2.3 安全帶國內標準與ECE R16 的對比和安全帶質量的提升
2.3.1 安全帶國內標準與ECE R16 的差異
2.3.2 安全帶質量提升的主要途徑
2.4 安全帶動態(tài)試驗影響的主要因素
2.4.1 概述
2.4.2 假人選用
2.4.3 假人標定
2.4.4 安全帶放置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試驗研究
3.1 試驗設備
3.1.1 試驗臺車
3.1.2 試驗假人
3.1.3 高速攝影系統
3.2 試驗準備和結果分析
3.2.1 設備標定
3.2.2 測試結果和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數字仿真
4.1 臺車正面碰撞建模流程
4.1.1 仿真平臺的選擇
4.1.2 臺車正面碰撞建模流程設計
4.2 仿真模型建立和驗證
4.2.1 模型建立過程
4.2.2 載荷施加
4.2.3 模型驗證
4.3 數字仿真結果分析
4.3.1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4.3.2 假人損傷分析
4.3.3 安全帶預緊保護效果和質量提升分析
4.4 本章小節(jié)
第5章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駕駛員制動意圖對多軸車輛緊急制動遲滯特性的影響[J]. 王喆,周曉軍,楊辰龍,胡勃. 汽車工程. 2018(10)
[2]基于LSDYNA對安全帶系統優(yōu)化的研究[J]. 丁成,陳偉剛. 汽車工業(yè)研究. 2018(06)
[3]安全帶固定點強度仿真精度分析及過法規(guī)優(yōu)化[J]. 郝文靜,郭鵬程,李揚,王震虎,尹磊,李落星. 現代制造工程. 2018(04)
[4]汽車半主動乘員約束防護系統設計與動力學建模仿真[J]. 程文明,李湘滬,辛勇,項忠珂. 中國機械工程. 2018(05)
[5]基于專利申請分析汽車安全帶的發(fā)展趨勢[J]. 馮含笑,魏孟媛,薛文良,汪玲玲. 產業(yè)用紡織品. 2017(11)
[6]基于某型座椅系統安全帶替換的動態(tài)試驗驗證方法研究[J]. 易朋飛,朱江. 航空維修與工程. 2017(07)
[7]正面碰撞中安全帶預緊方式對駕駛員損傷影響研究[J]. 費敬,陳可明,史愛民.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12)
[8]基于聯合優(yōu)化方法的汽車碰撞被動安全性研究[J]. 王國春,李奇奇,戴江璐,成艾國,李鐵柱. 汽車工程. 2017(02)
[9]基于PAM-CRASH的某轎車后排安全帶固定點改進分析[J]. 趙世婧,盧慧娟,蘇清祖,田鑫. 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6(05)
[10]正面碰撞安全帶約束系統保護效果的研究[J]. 洪亮,葛如海,周海超,劉璽.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2)
碩士論文
[1]正面碰撞中不同安全帶預緊方式對乘員的保護效果研究[D]. 隆旭.湖南大學 2018
[2]兼容于主動制動技術的預緊式安全帶保護策略研究[D]. 李楊.煙臺大學 2016
[3]AEB與可逆預緊安全帶聯合作用下乘員保護性能研究[D]. 徐哲.湖南大學 2016
[4]基于深度學習的安全帶檢測方法研究[D]. 付春芬.華中科技大學 2015
[5]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駕駛員安全帶佩戴的識別方法研究[D]. 張晉.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707740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汽車目前的發(fā)展及其安全問題
1.1.2 汽車安全問題解決的主要措施
1.2 汽車安全帶發(fā)展綜述
1.2.1 安全帶發(fā)展歷史
1.2.2 安全帶研究現狀
1.3 汽車安全帶的主要法規(guī)
1.3.1 美國法規(guī)
1.3.2 歐洲法規(guī)
1.3.3 國內法規(guī)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第2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研究基礎
2.1 安全帶國內標準的發(fā)展和應用
2.1.1 安全帶國內標準的發(fā)展歷程
2.1.2 安全帶國內標準應用的現狀
2.2 安全帶國內新舊標準的對比
2.2.1 概述
2.2.2 織帶
2.2.3 帶扣
2.2.4 調節(jié)件
2.2.5 連接件和高度調節(jié)器
2.2.6 卷收器
2.2.7 安全帶總成
2.2.8 其他方面
2.3 安全帶國內標準與ECE R16 的對比和安全帶質量的提升
2.3.1 安全帶國內標準與ECE R16 的差異
2.3.2 安全帶質量提升的主要途徑
2.4 安全帶動態(tài)試驗影響的主要因素
2.4.1 概述
2.4.2 假人選用
2.4.3 假人標定
2.4.4 安全帶放置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試驗研究
3.1 試驗設備
3.1.1 試驗臺車
3.1.2 試驗假人
3.1.3 高速攝影系統
3.2 試驗準備和結果分析
3.2.1 設備標定
3.2.2 測試結果和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汽車安全帶動態(tài)性能數字仿真
4.1 臺車正面碰撞建模流程
4.1.1 仿真平臺的選擇
4.1.2 臺車正面碰撞建模流程設計
4.2 仿真模型建立和驗證
4.2.1 模型建立過程
4.2.2 載荷施加
4.2.3 模型驗證
4.3 數字仿真結果分析
4.3.1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4.3.2 假人損傷分析
4.3.3 安全帶預緊保護效果和質量提升分析
4.4 本章小節(jié)
第5章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駕駛員制動意圖對多軸車輛緊急制動遲滯特性的影響[J]. 王喆,周曉軍,楊辰龍,胡勃. 汽車工程. 2018(10)
[2]基于LSDYNA對安全帶系統優(yōu)化的研究[J]. 丁成,陳偉剛. 汽車工業(yè)研究. 2018(06)
[3]安全帶固定點強度仿真精度分析及過法規(guī)優(yōu)化[J]. 郝文靜,郭鵬程,李揚,王震虎,尹磊,李落星. 現代制造工程. 2018(04)
[4]汽車半主動乘員約束防護系統設計與動力學建模仿真[J]. 程文明,李湘滬,辛勇,項忠珂. 中國機械工程. 2018(05)
[5]基于專利申請分析汽車安全帶的發(fā)展趨勢[J]. 馮含笑,魏孟媛,薛文良,汪玲玲. 產業(yè)用紡織品. 2017(11)
[6]基于某型座椅系統安全帶替換的動態(tài)試驗驗證方法研究[J]. 易朋飛,朱江. 航空維修與工程. 2017(07)
[7]正面碰撞中安全帶預緊方式對駕駛員損傷影響研究[J]. 費敬,陳可明,史愛民.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12)
[8]基于聯合優(yōu)化方法的汽車碰撞被動安全性研究[J]. 王國春,李奇奇,戴江璐,成艾國,李鐵柱. 汽車工程. 2017(02)
[9]基于PAM-CRASH的某轎車后排安全帶固定點改進分析[J]. 趙世婧,盧慧娟,蘇清祖,田鑫. 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6(05)
[10]正面碰撞安全帶約束系統保護效果的研究[J]. 洪亮,葛如海,周海超,劉璽.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2)
碩士論文
[1]正面碰撞中不同安全帶預緊方式對乘員的保護效果研究[D]. 隆旭.湖南大學 2018
[2]兼容于主動制動技術的預緊式安全帶保護策略研究[D]. 李楊.煙臺大學 2016
[3]AEB與可逆預緊安全帶聯合作用下乘員保護性能研究[D]. 徐哲.湖南大學 2016
[4]基于深度學習的安全帶檢測方法研究[D]. 付春芬.華中科技大學 2015
[5]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駕駛員安全帶佩戴的識別方法研究[D]. 張晉.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7077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70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