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復合W-Cu FGM的致密性及界面結合特征
本文關鍵詞:納米復合W-Cu FGM的致密性及界面結合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納米W-Cu 梯度材料 致密性 成分變化 界面結合性 結合強度
【摘要】:以溶膠-噴霧干燥-熱還原制備的納米晶W-Cu復合粉末為原料,通過球磨改性、疊層壓制和一步液相燒結分別制備3種兩層梯度復合細晶W-Cu材料(W-10Cu/W-30Cu,W-20Cu/W-30Cu和W-30Cu/W-50Cu),對其致密度、組織成分特征及界面結合性能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表明:3種梯度材料各均質層都達到高致密(相對密度98%);梯度材料具有明顯的梯度組織,界面結合完好,Cu相呈連續(xù)網(wǎng)狀結構,包裹在均勻分布的細小W晶粒周圍;成分呈階梯式變化,各層成分因Cu相的遷移和流失與初始設計值有一定的偏差;材料力學性能呈現(xiàn)梯度性,界面顯微硬度處在兩層顯微硬度之間,結合強度高于各自富Cu層的拉伸強度,表明納米復合W-Cu功能梯度材料各成分層之間有著優(yōu)良的結合性。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納米W-Cu 梯度材料 致密性 成分變化 界面結合性 結合強度
【基金】: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2014GB115000)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資助項目(20130162130002)
【分類號】:TB33
【正文快照】: W-Cu功能梯度材料(FGM)作為一種新型的非均質熱控材料,其一端是高鎢含量的W-Cu復合材料,另一端是高銅含量的W-Cu復合材料,中間是成分梯度變化的W-Cu復合材料。W-Cu FGM不僅保留了W-Cu均質材料中銅的高熱導率、無氫脆性和鎢的高熔點、低腐蝕率、低氚滯留的特點,而且可獲得組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思榮,任露泉,佟金,張新平,劉耀輝,何鎮(zhèn)明;SiC_p/Al-Si合金梯度材料的磨損特性[J];摩擦學學報;2001年02期
2 楊中民,張聯(lián)盟;用共沉降法制備組分連續(xù)變化的梯度材料[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2年03期
3 戴翔宇,唐志平;沖擊相邊界傳播過程中梯度材料的形成[J];高壓物理學報;2003年02期
4 溫變英,吳剛,于建;聚丙烯/滑石粉平板狀梯度材料的研究——(Ⅱ)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5年03期
5 陳艷軍;張超燦;胡園園;;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J];材料導報;2006年09期
6 陳建鈞;涂善東;軒福貞;王正東;;熱—機械載荷下梯度材料圓筒的應力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07年12期
7 宋長江;;電磁分離制備原位梯度材料[J];鑄造技術;2009年05期
8 穆中國;羅一丁;;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5期
9 王桂蘭;朱慧林;張海鷗;;等離子熔積制備金屬-陶瓷梯度材料過程數(shù)值模擬[J];熱加工工藝;2011年06期
10 趙君文;;振動制備大塊梯度材料的機理及工藝研究[J];學術動態(tài);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少華;;梯度材料的黏附接觸解析解[A];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MMM-XI):第十一屆全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陳少華;閆聰;;梯度材料的黏附接觸封閉解[A];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姚學鋒;許蔚;金觀昌;;梯度材料斷裂行為的光測力學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左紅心;張清杰;;組分連續(xù)變化梯度材料中位移波和速度波的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9)[C];2007年
5 王源升;;梯度材料的研究[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6 王源升;;高分子梯度材料設計與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李明忠;方青;王傳彬;沈強;張聯(lián)盟;;Al_2TiO_5/Al_2O_3梯度材料的設計與制備[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下)——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代巖偉;秦太驗;;一種梯度材料模型的有限元模擬應力波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安占軍;崔健;李育德;孟慶森;;梯度材料電場輔助自蔓延燃燒合成機理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10 陳培見;陳少華;;有限厚梯度材料部分粘滑接觸的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彭琰;材料領域的新葩——梯度材料[N];科技日報;2000年
2 欣柯材;材料領域的新葩:梯度材料[N];科技日報;2003年
3 記者 魏偉;氣凝膠波阻梯度材料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N];陜西日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永彬;聚合物梯度材料的連續(xù)制備裝置設計、制備及結構表征[D];四川大學;2006年
2 汪晨;金屬梯度材料的雜交應力有限單元和強度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梁鵬飛;聲阻抗梯度材料的制備與性能測試[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4 杜明凱;梯度材料中樂甫波的傳播[D];燕山大學;2012年
5 徐巍巍;絲素蛋白/羥基磷灰石梯度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D];蘇州大學;2007年
6 方青;Al_2TiO_5/Al_2O_3系復相陶瓷及其梯度材料的設計與制備[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7 支利勇;含裂紋金屬梯度材料的剩余強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8 汪亮;銀基功能梯度復合材料的電接觸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斯穎;非自然環(huán)境下制備PMMA梯度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4年
10 張龍;低HA含量TiHA梯度材料組織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82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8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