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復合材料的制備
本文關鍵詞: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復合材料的制備
更多相關文章: 人發(fā)纖維 角蛋白 纖維素 聚乙烯醇 共混
【摘要】:本文利用廢棄的人發(fā)纖維進行角蛋白的提取研究,并將提取的人發(fā)角蛋白以溶液的形式與纖維素、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備膜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發(fā)角蛋白的利用率,解決其不能成膜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纖維素、聚乙烯醇膜的性能。首先對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方法進行了探究,并且首次將堿法與還原法相結合,以一種新的方法,堿-還原法,來提取人發(fā)角蛋白,并對影響角蛋白提取的因素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尿素用量等進行了探究,確定了最佳的制備工藝。同時,通過掃描電鏡、溶解率、凝膠電泳以及紅外光譜對提取的人發(fā)角蛋白進行結構方面的研究。實驗表明,第一步的堿法可以有效破壞人發(fā)鱗片層;最佳提取工藝為:還原劑用量為0.75mol/L、尿素用量為8mol/L、處理溫度為80℃,SDS用量為0.02mol/L時,處理5h,此方法人發(fā)纖維溶解率高達55%,角蛋白提取率為90%左右;同時,提取的角蛋白分子結構保存度比較完整,分子量較高,主要集中在25~37kDa。在人發(fā)角蛋白提取研究的基礎上,將角蛋白溶液與纖維素進行共混,制備角蛋白/纖維素共混材料,同時以戊二醛為交聯(lián)劑對二者進行交聯(lián),對比了共混與交聯(lián)兩種工藝,并通過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機械強力測試、吸濕保濕性能測試等手段對制備的膜材料進行表征。交聯(lián)膜效果要優(yōu)于共混膜,并且進一步對交聯(lián)膜的制備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人發(fā)角蛋白與纖維素最佳共混比例為2:8,最佳交聯(lián)條件為交聯(lián)劑濃度為1g/L,交聯(lián)溫度為40℃,交聯(lián)時間為4h。將角蛋白溶液與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備膜材料。將二者以不同的比例進行共混,探究了二者的最佳比例。通過機械性能測試、吸濕保濕性能測試以及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等手段對制備的膜材料進行了性能及結構的研究。當人發(fā)角蛋白與PVA共混比例為3:7時相容性較好;并且共混之后可以使共混材料具有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同時,膜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
【關鍵詞】:人發(fā)纖維 角蛋白 纖維素 聚乙烯醇 共混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3;O636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緒論7-18
- 1.1 人發(fā)角蛋白性能及應用7-12
- 1.1.1 人發(fā)纖維結構7-8
- 1.1.2 人發(fā)角蛋白結構與性能8-10
- 1.1.3 角蛋白提取方法10-11
- 1.1.4 人發(fā)角蛋白的應用11-12
- 1.2 纖維素簡介12-15
- 1.2.1 纖維素結構與性能12-13
- 1.2.2 纖維素溶解方法13-14
- 1.2.3 纖維素的應用14-15
- 1.3 聚乙烯醇簡介15-16
- 1.3.1 聚乙烯醇結構與性能15
- 1.3.2 聚乙烯醇的應用15-16
- 1.4 研究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容16-18
- 1.4.1 研究目的及意義16-17
- 1.4.2 研究內容17-18
- 第二章 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工藝研究18-32
- 2.1 引言18
- 2.2 實驗材料、藥品與儀器18-19
- 2.2.1 實驗材料18
- 2.2.2 實驗藥品與儀器18-19
- 2.3 實驗內容19-20
- 2.3.1 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19
- 2.3.2 掃描電鏡測試19-20
- 2.3.3 溶解率計算20
- 2.3.4 提取率計算20
- 2.3.5 SDS-PAGE凝膠電泳測試20
- 2.3.6 傅里葉紅外光譜測試20
- 2.4 結果與討論20-31
- 2.4.1 堿處理效果分析20-21
- 2.4.2 還原處理過程中各影響因素分析21-26
- 2.4.3 角蛋白的分子量分布26
- 2.4.4 角蛋白結構分析26-31
- 2.5 小結31-32
- 第三章 纖維素/人發(fā)角蛋白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32-44
- 3.1 引言32
- 3.2 實驗材料、藥品與儀器32-33
- 3.2.1 實驗材料32
- 3.2.2 實驗藥品與儀器32-33
- 3.3 實驗內容33-35
- 3.3.1 共混膜的制備33
- 3.3.2 交聯(lián)膜的制備33
- 3.3.3 失重率計算33-34
- 3.3.4 吸濕、保濕率計算34
- 3.3.5 傅里葉紅外光譜測試34
- 3.3.6 X射線衍射測試34
- 3.3.7 強力測試34-35
- 3.4 結果與討論35-43
- 3.4.1 制備工藝的選擇35-39
- 3.4.2 交聯(lián)膜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39-43
- 3.5 本章小結43-44
- 第四章 聚乙烯醇/人發(fā)角蛋白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44-54
- 4.1 引言44
- 4.2 實驗材料、藥品與儀器44-45
- 4.2.1 實驗材料44
- 4.2.2 實驗藥品與儀器44-45
- 4.3 實驗內容45-46
- 4.3.1 共混膜的制備45
- 4.3.2 機械性能測試45
- 4.3.3 吸濕、保濕率計算45-46
- 4.3.4 傅里葉紅外光譜測試46
- 4.3.5 X射線衍射測試46
- 4.3.6 紫外-可見光透過率測試46
- 4.3.7 熱重測試46
- 4.4 結果與討論46-53
- 4.4.1 共混比例的確定46-48
- 4.4.2 共混膜紅外光譜分析48-49
- 4.4.3 共混膜X射線衍射分析49-50
- 4.4.4 共混膜紫外透過率分析50-51
- 4.4.5 共混膜熱性能分析51-53
- 4.5 本章小結53-54
- 結論54-55
- 參考文獻55-60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謝61-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金貴;;角蛋白的水解[J];明膠科學與技術;1985年02期
2 劉力,丁向東,孟進軍,劉國詮;高效液相色譜分離羊毛角蛋白[J];分析測試通報;1991年05期
3 陳瑩,王宇新;角蛋白及其提取[J];材料導報;2002年12期
4 熊小明;胡仲禹;;廢棄毛類物質的提取物—角蛋白的制備及應用[J];江西化工;2007年03期
5 蔡婷;趙耀明;楊崇嶺;;羽毛角蛋白的護發(fā)效果研究[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7年05期
6 賈如琰;何玉鳳;王榮民;李芳蓉;王艷;;角蛋白的分子構成、提取及應用[J];化學通報;2008年04期
7 孟彬;王小喬;姜無邊;王雅靜;;角蛋白的提取方法及應用[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創(chuàng)新版);2012年02期
8 劉文殞,段廷漢,鄭宋;L-胱氨酸生產(chǎn)方法的研究[J];南京藥學院學報;1959年04期
9 P.Mokrejs;D.Janacova;F.Langmaier;M.Mladek;K.Kolomaznik;V.Vasek;;角蛋白廢棄物轉化為角蛋白水解物(英文)[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7年06期
10 張念榮;王全杰;張琦;舒瀚;;廢棄羊毛角蛋白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J];西部皮革;2012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華陽;高敏;崔勇;杜文輝;方巧云;周伏圣;楊森;杜衛(wèi)東;張學軍;;單純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的角蛋白基因突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李芳瑩;王榮民;楊靖;高繼成;董妙宇;李全芳;何玉鳳;;羽毛角蛋白的高效提取及其應用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3 夏汝山;劉玉峰;李承新;李巍;;抗角蛋白自身抗體親和力成熟及其免疫學意義[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趙冰雷;仇欣霞;陳英華;肖應慶;董為人;鄒仲之;;雞羽根角蛋白管材料的毒性作用[A];2007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屆全國組織學與胚胎學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5 李巍;黨育平;劉玉峰;萬業(yè)宏;李承新;夏汝山;;不同年齡正常人抗角蛋白自身抗體自身反應特性的分析[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 黨育平;李巍;劉玉峰;萬業(yè)宏;李承新;夏汝山;;不同年齡正常人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體滴度的分析[A];200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7 肖生祥;馮義國;任小蓉;李建國;劉艷;;角蛋白異常遺傳性皮膚病基因突變和臨床系列研究[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樸英杰;劉連璞;戴云;王鐵丹;肖應慶;郭明秋;;人發(fā)角蛋白人工腱植入部位的形態(tài)學觀察[A];第十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Ⅰ)[C];1998年
9 劉欣;梁洋;原璐;安鐵洙;;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啟動子活性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衍國;劉玉峰;高大文;付萌;李魏;;EB病毒蛋白對抗角蛋白自身抗體產(chǎn)生的調節(jié)作用[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廣文;人發(fā)角蛋白人工腱[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2 ;美發(fā)四戒[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3 旭偉;美發(fā)明用雞毛代替塑料[N];中國紡織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益奇;羽毛角蛋白蒸汽閃爆解離與提取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2 張林;人發(fā)角蛋白的提取、纖維制備及對棉織物整理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3 陳華艷;利用角蛋白制備功能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李聞欣;廢棄羊毛、禽毛角蛋白的降解及資源化利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亮;抗角蛋白抗體特異識別的角蛋白模擬表位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胡慶柳;人發(fā)角蛋白的醫(yī)學應用及其分子機理[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史吉華;殼聚糖改性聚氨酯和角蛋白的制備及其對羊毛防氈縮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4年
8 樊建勇;人源性抗角蛋白抗體的高效表達及其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林源;地衣芽孢桿菌CP-16與嗜麥芽窄食單胞菌10號菌降解角蛋白關鍵酶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季益梅;羽毛角蛋白的提取及近臨界水解制備表面活性劑[D];上海大學;2015年
3 王魁;再生羊毛角蛋白—聚己內酯復合納米纖維的制備及生物性能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4 王夏輝;聚氨酯/角蛋白納米纖維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5 張忠;溶液法實驗紡絲機的改進及其紡絲驗證[D];中原工學院;2015年
6 閆朝陽;角蛋白與纖維素共混體系的流變行為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年
7 嚴治杰;人發(fā)角蛋白/海藻酸鈣復合纖維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6年
8 黃成;羊毛角蛋白/PEO納米纖維膜的制備與表征[D];蘇州大學;2016年
9 馬玉單;羊毛角蛋白提取及角蛋白膜對銅離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陳立娟;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在藥物緩釋方面的應用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798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9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