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金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金納米顆粒 兩步還原法 表面等離基元共振效應
【摘要】:以氫氧化銨溶液和2,6-吡啶二羧酸為還原劑,通過兩步還原法還原氯金酸溶液制備出金納米顆粒,用X射線衍射(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紫外可見光譜儀(UV-VIS)對納米顆粒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制備的金納米顆粒具有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特點,并且具有明顯的表面等離基元共振效應,使其在納米尺度的光學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關鍵詞】: 金納米顆粒 兩步還原法 表面等離基元共振效應
【基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1302255)
【分類號】:O614.123;TB383.1
【正文快照】: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fā)展,貴金屬納米材料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關注。貴金屬納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在諸多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5]。尤其是金納米顆粒的尺寸、形狀和結構控制以及相應的物理性質一直是材料科學以及相關領域的前沿熱點[6-9],在光信息處理、動態(tài)光散射等方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薇,魏莉,張昕彤,白玉白;云母表面金納米顆粒單層膜的制備[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1年12期
2 付云芝;杜玉扣;楊平;李津如;江龍;;單分散、小粒徑金納米顆粒的形貌控制增長[J];中國科學(B輯 化學);2006年05期
3 楊振;楊曉寧;徐志軍;;金納米顆粒周圍水的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分子動力學模擬[J];物理化學學報;2008年11期
4 呂秉峰;李國平;羅運軍;;金納米顆粒的水相法合成及熒光性能[J];高等學;瘜W學報;2010年08期
5 王慧娟;薛晨陽;袁艷玲;;金納米顆粒制備及其光學特性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6 王國軍;姚瑰瑋;馬士禹;陳邦林;;不同還原劑對金納米顆粒合成的影響[J];化學世界;2011年03期
7 王健;王冬梅;李原芳;;半胱氨酸化學鍵合金納米顆粒用于氧化性小分子可視化測定的載體研究[J];科學通報;2011年15期
8 鄭保戰(zhàn);錢蕾;肖丹;;金納米顆粒的綠色制備及其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J];化學傳感器;2012年01期
9 逄鍵濤;文思遠;王升啟;;金納米顆粒聚集以及金納米探針-微陣列技術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6年06期
10 李春梅;李原芳;王健;黃承志;;三磷酸腺苷與正電金納米顆粒的配位作用及其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定量測定[J];科學通報;2010年Z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薇;席時權;王海水;;金納米顆粒的組裝和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張超;張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納米顆粒熒光光譜特性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張彩榮;曹淑妍;劉珍杰;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微納氬、氮氣泡對檸檬酸鈉合成金納米顆粒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4 劉珍杰;王國軍;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不同還原劑對金納米顆粒合成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月;趙玉云;崔燕;蔣興宇;;具有獨特活性的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機制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6 冷飛;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納米顆粒的等離子體共振吸收測定阿莫西林[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張彩榮;吳善超;曹淑妍;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微納氫氣泡制備金納米顆粒[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8 丁龍華;蘇彬;;金納米顆粒在介孔納米孔道中的負載及電催化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9 沈明;杜玉扣;榮惠林;李津如;江龍;;憎水性金納米顆粒的微波合成和自組裝[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劉真;楊忠波;張蕾;方吉祥;;海膽狀空心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在增強拉曼光譜和癌癥光熱治療中的應用[A];第十七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摘要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李林旭;納米科技領域的“黃金熱”[N];中國黃金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迪龍;金納米顆粒有序結構的界面自組裝及其電磁場耦合增強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莊強;金納米顆粒的靜電自組裝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應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易姿;基于金納米顆粒和核酸的生物傳感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4 成婧;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其在單粒子水平上的成像技術開發(fā)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5 魏琳;功能金納米材料的合成、應用及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開發(fā)[D];湖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仇昕;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其光學性質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郝勇敢;二氧化鈦基復合催化劑的結構設計及性能調(diào)控[D];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
3 張友琴;金納米顆粒陣列后處理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4 安德義;金納米顆粒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D];燕山大學;2015年
5 閆彭;關于金納米顆粒的復合基因載體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蔡芳;水溶液中色氨酸還原合成金納米顆粒的研究及其表征[D];天津大學;2013年
7 杜翼;熒光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其在化學生物傳感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戴定貴;以功能化金納米顆粒為探針的暗場成像技術在重金屬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9 孫浩帆;基于金納米顆粒功能化二硫化鉬復合材料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應用[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SAWSAN ABDULLAH ABDULJABBAR ANAAM;[D];湖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976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9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