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表征
本文關鍵詞: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復旦大學》 2010年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表征
王曉燕
【摘要】: 石墨烯是具有單原子厚度的碳原子層,C-C之間通過共價鍵相連接,它可以包裹形成零維的富勒烯,卷曲形成一維的碳納米管,也可以疊加形成三維的石墨。石墨烯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對二維物質在常溫下無法存在的觀點,它在電學、力學以及熱學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性能,從而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并在晶體管、納米電子器件以及新型高性能電池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本文通過超聲分散方法制備了具有單層結構的氧化石墨烯,并分別與聚乙烯醇和殼聚糖通過物理化學相互作用制備出性能良好的納米復合材料。 (1)對比熱解膨脹和超聲分散兩種制備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結果表明,熱解氧化石墨后不能完全實現(xiàn)單層的剝離,片層中仍存在大量多片層結構,且得到的膨脹石墨中化學活性基團大大減少,限制了其在高分子復合材料中的應用;而超聲剝離后則能夠在不破壞其化學活性的基礎上,大量制備出剝離比較完全的單片層氧化石墨烯,拓寬了石墨烯在復合材料中的應用。 (2)通過層層自組裝方法制備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超薄膜。聚乙烯醇和氧化石墨烯通過氫鍵相結合,XRD和UV結果均表明,GO在溶液中分散良好,并能與聚乙烯醇之間發(fā)生層層吸附,按照一定的結構構筑單元表現(xiàn)出規(guī)律性變化,實現(xiàn)了氧化石墨烯在聚乙烯醇基體中的高度取向,成功獲得了(PVA/GO)n納米復合超薄膜。 (3)通過溶液共混法制備了殼聚糖/氧化石墨烯的納米復合材料。TEM以及拉伸測試等結果均表明,氧化石墨烯納米粒子在殼聚糖基體中能夠分散良好,且氧化石墨烯的加入能夠使殼聚糖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模量顯著提高,但另一方面,卻也使復合材料的斷裂伸長率或韌性下降。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TB383.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萍珍;莫羨忠;甘春芳;;PMB/GO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阻燃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12期
2 周俊文;馬文石;;石墨烯及其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3期
3 鄭瑞剛;林起浪;郭單余;田鵬輝;;BMI樹脂/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年05期
4 楊建國,牛文新,李建設,吳承佩,丁延偉;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5年05期
5 王斌;馬祥梅;;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J];安徽化工;2006年06期
6 韓永芹;丁兵;張校剛;;氧化石墨/聚吡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質[J];科學通報;2011年23期
7 傅玲;劉洪波;吳旭梅;鄒艷紅;吳婧;沈國勵;李波;;添加劑對聚吡咯/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6年03期
8 杜續(xù)生,肖敏,孟躍中,Hay A S;新方法合成聚芳雙硫醚/石墨導電納米復合材料(英文)[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S1期
9 肖敏,杜續(xù)生,孟躍中,張世震;新方法合成導電聚芳雙硫醚/石墨剝離納米復合材料(英文)[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S1期
10 胡源,張蕤,徐加艷,宋磊,范維澄;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慧珊;于靜;邱兆斌;;聚乳酸/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和結晶行為[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周天楠;陳楓;鄧華;張琴;傅強;;氧化石墨烯的還原及殼聚糖納米復合材料的性能[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唐佳;張帥;劉莊;彭睿;;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抗微生物活性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馬興法;鄭靜;賀笑春;高明軍;李光;;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其潛在應用[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明;陳雨;姜昱竹;邱月;;聚丙烯/改性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楊晉濤;吳敏杰;陳楓;費正東;鐘明強;;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超臨界CO_2發(fā)泡[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力尚昆;薛彥鵬;盧曉峰;;PPy/GO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質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顧皓;周寧琳;樊云婷;王曉丹;李文皓;章峻;沈健;;聚乙烯醇/羧基化氧化石墨烯-谷氨酸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A];“國際化學年在中國”——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暨江蘇省第三屆熱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吳錦榮;李輝;吳思多;劉玉峰;黃光速;;用乳液共混法制備天然橡膠/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張文龍;吳月;王暄;趙洪;吉超;;制備MgO/LDPE納米復合材料共混方式與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工程電介質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海霞;[N];中國能源報;2009年
2 記者 陶加;[N];中國化工報;2011年
3 劉霞;[N];科技日報;2011年
4 畢文;[N];中國建材報;2011年
5 劉霞;[N];科技日報;2011年
6 蔡忠仁;[N];中國化工報;2010年
7 宋玉春;[N];中國石化報;2005年
8 李聞芝;[N];中國化工報;2004年
9 李偉;[N];中國化工報;2004年
10 王林;[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鑫;層狀鎂鋁氫氧化物的設計合成與阻燃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明;雙螺桿反應擠出紡絲級PA6/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3 劉梅;金屬(金屬氧化物)/氧化鋁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結構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倪勇;含苯基多面齊聚倍半硅氧烷的高分子的結構與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董正平;喹啉修飾SBA-15介孔分子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作為熒光納米探針的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徐平;導電聚合物及其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左勝武;聚乙烯基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結構和導電行為及機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孔慶紅;聚合物/鐵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阻燃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邱龍臻;聚合物基層狀雙氫氧化物和氫氧化鎂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10 丁鵬;聚烯烴/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燕玲;碳納米材料及其磁功能化組裝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2 張磊;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D];青島大學;2009年
3 戴紹明;聚合物乳液/MMT共混物涂層:結構的形成與涂層性能[D];浙江大學;2005年
4 傅玲;氧化石墨和聚吡咯/氧化石墨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5 向麗;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無鹵阻燃體系及其協(xié)效作用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慧;ZnO/Ag納米復合材料的金屬、非金屬摻雜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7 王璞玉;基于納米復合材料的低能耗熱流控制模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李濤海;鈦酸鹽系列層狀納米光催化復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質[D];華僑大學;2004年
9 李永波;鐵氧體/聚吡咯和鎳/硫化鋅磁性復合材料的制備與表征[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李偉;殼聚糖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7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