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高溫超導體超導股線交直流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第二代高溫超導體超導股線交直流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超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高溫超導材料在機械性能和電磁特性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其他超導材料相比,第二代高溫超導導體(REBCO CC)具有較低的損耗和高載流能力的特點。近些年,第二代高溫超導導體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生產,因此極大地促進了高溫超導導體在超導電纜、超導變壓器,超導限流器和高場磁體等電力設備的應用。近期,用于電力設備的超導高載流導體被相繼提出,例如Roebel Assembled Coated Conductor, twisted stacked-tape cable和compact conductor on round core cables。本文設計研究了一種新型的高溫超導導體,由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REBCOCC制作而成,呈中心對稱結構。高溫超導股線主要有超導部分、金屬填充部分和金屬包套部分。分析了高溫超導股線結構的特點,詳細介紹了股線各個部分材料的設計和選擇,加工制作了高溫超導股線,詳細介紹了股線的加工流程。利用Ansoft Maxwell軟件建立高溫超導股線模型,得到了股線自場下的磁場分布,使用插值法根據自場下磁場分布計算出自場下股線臨界電流。在自場下臨界電流仿真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計算出股線在恒定外場的臨界電流,給出了臨界電流隨磁場強度和磁場角度的變化曲線,分析了其變化規(guī)律。在液氮溫度下對其自場臨界電流和外場下臨界電流分別進行了測量,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吻合,證明了計算的合理性。交流損耗對于任何一個交流設備的設計都是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從而決定了相應的冷卻系統(tǒng)的容量和運行效率。分別從理論上討論了高溫超導股線的磁滯損耗、渦流損耗和耦合損耗。通過有限元法分析和模擬的磁場分布,不同的模型被用來計算股線不同的損耗類型。建立損耗測量平臺,股線交流損耗也在77 K下用傳統(tǒng)的電法進行測量并與計算結果比較。表明計算正確性,并對損耗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溫超導導體 股線 臨界電流 交流損耗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2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8
- 1.1 課題的背景及意義9-10
- 1.2 國外大電流超導導體的現(xiàn)狀10-15
- 1.2.1 CORC導體10-11
- 1.2.2 Roebel Cable導體11-12
- 1.2.3 TSTC導體12-13
- 1.2.4 HTS High Current Cable13-14
- 1.2.5 100kA HTS Conductor14-15
- 1.3 國內超導導體的研究現(xiàn)狀15-16
- 1.3.1 高溫超導大電流引線15-16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16-18
- 第2章 高溫超導體超導股線的設計與制作18-24
- 2.1 高溫超導股線的設計18-19
- 2.2 高溫超導股線的制作19-23
- 2.2.1 股線的制作工程20-23
- 2.3 本章小結23-24
- 第3章 高溫超導股線直流特性的分析研究24-33
- 3.1 高溫超導股線的磁場仿真24-26
- 3.1.1 高溫超導股線模型24-25
- 3.1.2 高溫超導股線仿真25-26
- 3.2 高溫超導股線的臨界電流計算26-30
- 3.3 外場下股線臨界電流的計算30-32
- 3.4 本章小結32-33
- 第4章 股線直流特性試實驗研究33-40
- 4.1 自場下股線臨界電流33-36
- 4.1.1 臨界電流實驗33-34
- 4.1.2 實驗數(shù)據處理34-36
- 4.2 外場下臨界電流的實驗36-39
- 4.2.1 臨界電流實驗36-38
- 4.2.2 外場下臨界電流實驗結果38-39
- 4.3 本章小結39-40
- 第5章 高溫超導股線交流損耗的研究40-53
- 5.1 高溫超導股線的損耗分析40
- 5.2 高溫超導股線的損耗計算40-46
- 5.2.1 磁滯損耗的計算41-43
- 5.2.2 渦流損耗計算43-44
- 5.2.3 耦合損耗的計算44-45
- 5.2.4 高溫超導股線交流損耗計算45-46
- 5.3 高溫超導股線交流損耗實驗46-49
- 5.3.1 交流損耗實驗平臺46-48
- 5.3.2 實驗測量48-49
- 5.4 交流損耗的結果分析49-52
- 5.5 本章小結52-53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53-55
- 6.1 總結53-54
- 6.2 展望54-55
- 參考文獻55-5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參加科研工作59-60
- 致謝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鄭天勇;股線3D模型的建立[J];紡織學報;2002年05期
2 徐亞美;關于股線捻幅的討論[J];紡織學報;1996年02期
3 聶毓洪;袁斌鈺;;股線中單紗幾何配置和股線強力的力學分析[J];紡織學報;2006年07期
4 施國生,朱安邦;股線的數(shù)學模型和外觀模擬[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5 韓祖耀;股線結構的理論與應用[J];紡織學報;1982年04期
6 楊磊,任建麗,午澤英;股線空氣捻接器的選型與使用體會[J];棉紡織技術;2002年08期
7 秦貞俊;環(huán)錠緊密紡生產股線的技術[J];上海紡織科技;2005年02期
8 鄒文典;;毯制品中使用棉/滌股線[J];棉紡織技術;1987年01期
9 郁崇文,王秉桄;苧麻高強力股線的優(yōu)化工藝[J];棉紡織技術;1997年03期
10 張友輔;直紡股線及其織物特性[J];北京紡織;198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楊磊;任建麗;午澤英;;股線空氣捻接器的選型與使用體會[A];“青島宏大杯”2006年全國用好自動絡筒機擴大無結紗生產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程向陽;;空氣捻接器在中長股線中的應用[A];“青島宏大杯”2006年全國用好自動絡筒機擴大無結紗生產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趙前程;張艷鳳;;JC5.83~(tex)×2股線的生產實踐[A];2011全國高效能精梳機工藝技術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時晨杰;第二代高溫超導體超導股線交直流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2 鞠成君;氣流機械組合式平行股線裝置設計與工藝優(yōu)化[D];東華大學;2009年
3 劉軍芳;股線橫、縱向分形維數(shù)與股線結構及強伸性的關系[D];東華大學;2010年
4 謝明月;平行股線成形原理及其方法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5 韓偉;平行股線及其針織面料服用性能的探討與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6 楊廷;超導股線與電纜力—電模型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7 董帥;Nb_(3)Sn股線的多級螺旋結構及力學性能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8 岳英龍;三股線高架橋病害敏感性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第二代高溫超導體超導股線交直流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4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8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