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氟共摻雜二氧化鈦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硅氟共摻雜二氧化鈦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過去幾十年中,光催化技術在解決環(huán)境污染方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二氧化鈦(TiO_2)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光催化劑,但其禁帶寬度較大(3.2 eV),只能利用太陽光中約4%的紫外光。在可見光區(qū)域,由于TiO_2的光吸收能力差,很難在能源和環(huán)境等方面得到更好地應用。因此,開發(fā)新型的TiO_2使其在可見光下具有優(yōu)異的光催化性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制備共摻雜TiO_2并對其進行修飾和復合,來增強TiO_2在可見光區(qū)域的光吸收能力,從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兩步合成法制備Si-F共摻雜TiO_2納米顆粒。通過控制Si摻雜量和體系pH值改變TiO_2納米顆粒的形貌和尺寸,并考察Si-F共摻雜TiO_2在紫外光和可見光下對有機污染物的光降解能力。結果表明,當Si與Ti的摩爾比為10%且實驗體系pH為12時樣品表現(xiàn)出最高光催化活性。自由基捕捉劑實驗表明了羥基自由基在光催化反應中起主要作用,而超氧負離子和空穴起輔助作用。研究證實Si和F共摻雜引起的協(xié)同效應大大增強了Si-F共摻雜TiO_2的光催化活性。(2)采用浸漬+煅燒法和光還原反應法制備Ag負載Si-F-TiO_2納米顆粒,并探討不同Ag負載量對樣品形貌,尺寸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Ag負載Si-F-TiO_2納米顆粒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比Si-F共摻雜TiO_2高。采用光還原反應法制備出來的樣品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且當Ag負載量為5 wt.%時,樣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強。通過自由基捕捉劑實驗證實了在光催化過程中超氧負離子和空穴起主要作用。Ag顆粒的負載使樣品表面發(fā)生等離子體共振,從而增強了Ag負載Si-F-TiO_2的光催化活性。(3)采用簡單的水熱合成法制備Si-F-TiO_2/BiOBr異質結復合材料。研究不同Ti/Bi原子摩爾比對樣品形貌,尺寸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Si-F-TiO_2/BiOBr異質結復合材料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比Si-F-Ti O2和純BiOBr都高,并且當Ti/Bi原子摩爾比為10:1時,樣品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最好,自由基捕捉劑實驗證實了在光催化過程中超氧負離子起主要作用,而羥基自由基和空穴起輔助作用。機理研究證實異質結結構能夠有效阻止光生電子和空穴再重組,從而提高電荷分離效率,增加光催化活性。
【關鍵詞】:二氧化鈦 共摻雜 復合材料 光催化性能 吸附性能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14.411;TB33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3
- 1.1 引言10-11
- 1.2 二氧化鈦概述11-15
- 1.2.1 二氧化鈦的結構和性質11-12
- 1.2.2 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機理12-13
- 1.2.3 二氧化鈦的合成方法13-15
- 1.3 二氧化鈦的應用15-16
- 1.3.1 光催化領域15
- 1.3.2 抗菌領域15-16
- 1.3.3 紫外屏蔽16
- 1.3.4 太陽能電池16
- 1.3.5 其他方面的應用16
- 1.4 二氧化鈦的改性16-21
- 1.4.1 摻雜17-20
- 1.4.2 復合20-21
- 1.5 研究目的與主要研究內容21-23
- 1.5.1 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及意義21
- 1.5.2 本論文主要研究內容21-23
- 第二章 Si-F共摻雜TiO_2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23-43
- 2.1 引言23-24
- 2.2 實驗部分24-26
- 2.2.1 實驗試劑和儀器24-25
- 2.2.2 樣品制備25
- 2.2.3 樣品表征25
- 2.2.4 光電流實驗25-26
- 2.2.5 光催化實驗26
- 2.3 結果與討論26-42
- 2.3.1 Si-F共摻雜TiO_2納米顆粒的表征26-35
- 2.3.2 Si-F共摻雜TiO_2納米顆粒的光催化性能研究35-42
- 2.4 小結42-43
- 第三章 Ag負載Si-F-TiO_2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43-55
- 3.1 引言43-44
- 3.2 實驗部分44-45
- 3.2.1 實驗試劑和儀器44
- 3.2.2 樣品制備44-45
- 3.2.3 樣品表征45
- 3.2.4 光電流實驗45
- 3.2.5 光催化實驗45
- 3.3 結果與討論45-54
- 3.3.1 制備方法對Ag負載Si-F-TiO_2形貌、結構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45-48
- 3.3.2 Ag負載量對Ag負載Si-F-TiO_2形貌、結構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48-54
- 3.4 小結54-55
- 第四章 Si-F-TiO_2/BiOBr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55-68
- 4.1 引言55-56
- 4.2 實驗部分56-58
- 4.2.1 實驗試劑和儀器56
- 4.2.2 樣品制備56-57
- 4.2.3 樣品表征57
- 4.2.4 吸附實驗57
- 4.2.5 光催化實驗57-58
- 4.3 結果與討論58-66
- 4.3.1 Si-F-TiO_2/BiOBr復合材料的表征58-61
- 4.3.2 Si-F-TiO_2/BiOBr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61-66
- 4.4 小結66-68
- 第五章 結論68-70
- 參考文獻70-77
- 致謝77-78
- 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曉俊;司德君;方均;姜志全;黃偉新;;鐵和鈰共摻雜二氧化鈦中的協(xié)同效應(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6年06期
2 李玲;張文明;孫建紅;賴偉東;李曉葦;;釩氮共摻雜納米二氧化鈦光觸媒乳液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3年01期
3 孟波;王曉晶;李雪;劉云義;;低溫溶膠法制備鎢、氮共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研究[J];鋼鐵釩鈦;2013年05期
4 魏鳳玉;曾華靈;師彬;崔鵬;彭書傳;;硫與鐵共摻雜對二氧化鈦光催化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8年09期
5 雷澤;杜孟衣;韓敏芳;;凝膠固相反應法制備鈧、鈰共摻雜氧化鋯粉體[J];硅酸鹽學報;2013年09期
6 趙江平;楊小妮;王建軍;;共摻雜Cu-Ce/TiO_2光催化性能研究[J];材料導報;2012年04期
7 房麗婷;曾和平;雷亞玲;呂梅香;;稀土釔-鋁共摻雜氧化鋅透明薄膜的光學性能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8 彭益文;曾和平;余力;;納米鈰-鋁共摻雜氧化鋅透明薄膜的光學性能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9 王虹;王鵬;;鐵、鈰共摻雜納米TiO_2溶膠的制備及抗菌性能(英文)[J];無機化學學報;2009年11期
10 趙江平;劉加平;張浩;;共摻雜Cu-Ce/TiO_2光催化降解室內甲醛氣體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娟;侯健;張敏;楊建軍;;水熱法制備鉬氮共摻雜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薄膜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12年
2 李榮斌;;硼-氮原子共摻雜金剛石研究[A];2006年全國功能材料學術年會專輯[C];2006年
3 沈少華;延衛(wèi);郭烈錦;;碳氮共摻雜二氧化鈦的合成與制氫性能研究[A];2004年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王藝聰;林月緒;林深;;氮硫共摻雜錫酸鋅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1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司偉;翟玉春;丁超;;激活離子共摻雜納米晶Y_2O_3:Eu~(3+)的熒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6 張玲;李玲;牟宗剛;;B、C、N共摻雜對TiO_2微結構及催化性能的影響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高X;傅敏;湯敏;;鐵氮共摻雜納米TiO_2的結構及光催化性活性[A];重慶市化學化工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周亮;馮婧;鄧瑞平;李曉娜;李希艷;張洪杰;;載流子平衡的改善和復合區(qū)間的加寬延緩了銪配合物共摻雜電致發(fā)光器件的效率衰減[A];第七屆全國稀土發(fā)光材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馮寧東;鄭安民;王強;徐君;喻志武;鄧風;;硼氮共摻雜TiO_2中硼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藝聰;林深;;氮、硫共摻雜錫酸鍶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1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王輝;釔共摻雜的摻鉺氧化鋁光致發(fā)光增強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徐凌;金屬非金屬共摻雜TiO_2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申赫;穩(wěn)定的鋰氮共摻雜p型氧化鋅及其光電器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孫現(xiàn)科;共摻雜SiC基稀磁半導體的局域結構、磁和電輸運性能[D];天津大學;2014年
5 劉一鳴;多層復合與共摻雜TiO_2薄膜的制備、結構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6 王嘯;稀土共摻雜氧化物的光致發(fā)光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陳琦麗;N/F摻雜及N-F共摻雜TiO_2(101)表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王加軍;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中摻雜和耦合機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9 袁國棟;Al-N共摻雜實現(xiàn)p型ZnO的機理及其相關器件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正健;共摻雜CuCrO_2基P型稀磁半導體的制備及物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楊振榮;磷以及磷和鐵/鈷共摻雜碳材料作為氧氣還原電催化劑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徐攀攀;雜原子共摻雜碳點的制備及其在金屬離子檢測中的應用[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付昊鑫;Mo/N共摻雜納米TiO_2的電子結構與光催化活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5 王家恒;N與過渡金屬Ag、V共摻雜TiO_2光學性能的實驗與理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6 吳孔強;硅氟共摻雜二氧化鈦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7 吳娟;鉬(鎢)氮共摻雜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薄膜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8 劉清路;硫與不同離子共摻雜二氧化鈦的理論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9 姚金寶;多元金屬離子共摻雜對氧化鋅晶體磁性的影響[D];河北大學;2009年
10 王林浩;金屬共摻雜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硅氟共摻雜二氧化鈦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69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0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