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納米材料表面配體的反應(yīng)性剝離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18:38
近年來,單分散性納米材料由于形貌和尺寸均一、且在特定介質(zhì)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guān)注。通常,在它的合成過程中需要加入不同種類的長碳鏈配體以控制粒子的組成、尺寸和形貌。然而,表面配體的存在會對粒子的催化性質(zhì)、導電性質(zhì)和生物相容性等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種類的納米材料,并以表面絡(luò)合十八胺的Pd納米顆粒為例,選用親電試劑苯甲酰氯對其表面的配體進行反應(yīng)性剝離,并以此反應(yīng)探究了反應(yīng)性配體剝離的機理。而后,分別考察了親電試劑和納米材料的種類對配體剝離結(jié)果的影響。另外,分別將配體剝離前后的Pd納米顆粒和一系列功能性納米材料應(yīng)用于催化、降解和生物成像等領(lǐng)域,并系統(tǒng)地考察了各自的性能。首先,通過熱分解法合成了表面絡(luò)合長碳鏈十八胺的Pd納米顆粒和不同配體絡(luò)合的一系列功能性納米材料,包括:Au和Ag2S納米球、上轉(zhuǎn)換NaYF4:Yb/Er、TiO2納米棒、MoS2納米片、Fe3O4、Cu2ZnSnS4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緒論
1.1 納米材料的基本概論
1.1.1 納米材料的概念
1.1.2 納米材料的特性
1.2 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1.2.1 還原法
1.2.2 非水解的溶膠-凝膠法
1.2.3 熱分解法
1.3 納米材料的改性方法
1.3.1 配體交換
1.3.2 配體氧化
1.3.3 配體質(zhì)子化
1.3.4 硅烷化
1.4 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1.4.1 催化
1.4.2 生物學
1.4.3 傳感器
1.5 論文的設(shè)計思想
2 納米材料的合成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2.2 納米材料的合成
2.2.3 納米材料的測試與表征
2.3 結(jié)果與討論
2.3.1 納米材料的結(jié)構(gòu)分析
2.3.2 納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2.3.3 納米材料表面配體的分析
2.4 本章小結(jié)
3 納米材料表面配體的剝離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3.2.2 納米材料的配體剝離
3.2.3 納米材料的測試與表征
3.3 結(jié)果與討論
3.3.1 配體剝離前后Pd納米顆粒的分析
3.3.2 配體剝離過程的機理分析
3.3.3 親電試劑種類的影響
3.3.4 納米材料種類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jié)
4 配體剝離后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4.2.2 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4.3 結(jié)果與討論
4.3.1 Pd和Au催化還原對硝基苯酚
4.3.2 Pd和Au催化硼氫化鈉產(chǎn)氫
4.3.3 CoO催化還原亞甲基藍
4.3.4 Ag_2S催化降解甲基橙
4.3.5 NaYF_4:Yb/Er上轉(zhuǎn)換發(fā)光及活體成像
4.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應(yīng)用于可控藥物傳輸系統(tǒng)的若干新進展[J]. 袁麗,王蓓娣,唐倩倩,張曉鴻,張曉環(huán),楊東,胡建華. 有機化學. 2010(05)
本文編號:3640010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緒論
1.1 納米材料的基本概論
1.1.1 納米材料的概念
1.1.2 納米材料的特性
1.2 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1.2.1 還原法
1.2.2 非水解的溶膠-凝膠法
1.2.3 熱分解法
1.3 納米材料的改性方法
1.3.1 配體交換
1.3.2 配體氧化
1.3.3 配體質(zhì)子化
1.3.4 硅烷化
1.4 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1.4.1 催化
1.4.2 生物學
1.4.3 傳感器
1.5 論文的設(shè)計思想
2 納米材料的合成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2.2 納米材料的合成
2.2.3 納米材料的測試與表征
2.3 結(jié)果與討論
2.3.1 納米材料的結(jié)構(gòu)分析
2.3.2 納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2.3.3 納米材料表面配體的分析
2.4 本章小結(jié)
3 納米材料表面配體的剝離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3.2.2 納米材料的配體剝離
3.2.3 納米材料的測試與表征
3.3 結(jié)果與討論
3.3.1 配體剝離前后Pd納米顆粒的分析
3.3.2 配體剝離過程的機理分析
3.3.3 親電試劑種類的影響
3.3.4 納米材料種類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jié)
4 配體剝離后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4.2.2 納米材料的應(yīng)用
4.3 結(jié)果與討論
4.3.1 Pd和Au催化還原對硝基苯酚
4.3.2 Pd和Au催化硼氫化鈉產(chǎn)氫
4.3.3 CoO催化還原亞甲基藍
4.3.4 Ag_2S催化降解甲基橙
4.3.5 NaYF_4:Yb/Er上轉(zhuǎn)換發(fā)光及活體成像
4.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應(yīng)用于可控藥物傳輸系統(tǒng)的若干新進展[J]. 袁麗,王蓓娣,唐倩倩,張曉鴻,張曉環(huán),楊東,胡建華. 有機化學. 2010(05)
本文編號:3640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6400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