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綜述國內外陶瓷薄膜熱電偶發(fā)展現(xiàn)狀的基礎上,選用ITO薄膜為陶瓷薄膜熱電偶材料,并與Pt薄膜組成陶瓷-金屬薄膜熱電偶,為下一代高溫陶瓷發(fā)動機的研制提供測溫技術嘗試。研究離子束濺射工藝以及退火條件對ITO薄膜的微觀結構、電學性能以及穩(wěn)定性的影響。通過正交實驗研究離子能量、離子束流以及氬氣壓強對ITO薄膜沉積的影響,確定ITO薄膜性能最優(yōu)的沉積條件:離子能量900eV、離子束流80mA、氬氣壓強2.0×10
-2Pa。在空氣和氮氣中分別對ITO薄膜在不同的溫度(400℃、600℃、800℃、1000℃)下進行退火處理,分析其微觀結構、電學性能、光學性能。研究發(fā)現(xiàn)氮氣熱處理比空氣熱處理更好地改善ITO薄膜的結晶性能,提高載流子遷移率,使薄膜的導電性增強,在空氣中熱處理的薄膜由于氧空位的急劇減少使得導電性急劇減小。同時研究In
2O
3薄膜濺射工藝極其導電性能,發(fā)現(xiàn)空氣中高溫退火的In
2O
3薄膜電阻率能達到113.382Ω.cm,導電性較差。在優(yōu)化ITO薄膜濺射工藝和熱處理工藝的基礎上,...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渦輪發(fā)動機組成結構圖

而且測溫范圍寬,靈敏度高;缺點是在測試裝置比較復雜,并且測量精度不高。熱測量溫度,此方法優(yōu)點是測量結果比較準確部件表面溫度時測不準的弊端;不足之處是此測量準確性會降低。動機渦輪葉片在極端條件旋轉力能夠達到 5 萬,這給實時監(jiān)測引擎內溫度梯度造成了很大法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限制了在葉片測溫方環(huán)境的測溫裝置顯的非常必要。薄膜熱電偶飛機葉片上,與葉片上的熱障涂層有良好的定[4]。與傳統(tǒng)的絲狀熱電偶相比,具有更高影響葉片表面的流場。并且通過 MEMS 工藝制級甚至納米量級,有利于測量微小面積表面量化生產(chǎn)[5]。因此,薄膜熱電偶測溫已經(jīng)逐測溫方法的首要選擇。

圖 1-3 (a)薄膜熱電偶實物圖 (b)熱電性能圖Fig.1-3 (a) Picture of thin film thermocouple (b) Thermocouple properity curve2011 年,Gregory 深入研究了 In2O3薄膜和 ITO 薄膜組成的薄膜熱電偶,分別對 In2O3-In2O3:SnO2(90:10wt%) 、 In2O3-In2O3:SnO2(95:5wt%) 、 ITO 、Pt-In2O3:SnO2(90:10wt%)、Pt-In2O3:SnO2(95:5wt%)和 Pt-In2O3這 5 個熱電偶進行性能測試[15]。圖 1-4(a)可以看到,Pt/In2O3薄膜熱電偶的熱電輸出要明顯高于 Pt和兩個不同 Sn 含量的 ITO 薄膜組成的薄膜熱電偶,在最高溫度 1273°C 的熱電輸出能達到 238mV,但是存在明顯的滯后效應;兩個 Pt/ITO 熱電偶在最高溫度的電勢輸出在 50mV 左右,但是可重復性很好,沒有滯后效應產(chǎn)生。圖 1-4(b)顯示In2O3/In2O3:SnO2(90:10wt%) 薄 膜 熱 電 偶 的 賽 貝 克 系 數(shù) 略 微 高 于In2O3/In2O3:SnO2(95:5wt%)熱電偶。綜合來看,這些薄膜熱電偶顯示出優(yōu)良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在高溫下能工作超過 50 個小時;并且 5 種陶瓷薄膜熱電偶的電壓溫度曲線均不是線性的,而是呈現(xiàn)一種“S”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陶瓷薄膜熱電偶研究進展[J]. 張瑤,丁桂甫,王強,張叢春,程萍.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7(09)
[2]航空發(fā)動機內壁高溫測試技術[J]. 鄧進軍,李凱,王云龍,金新航,馬炳和. 微納電子技術. 2015(03)
[3]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ndium Tin Oxide Thin Films[J]. Yinzhi Chen,Hongchuan Jiang,Shuwen Jiang,Xingzhao Liu,Wanli Zhang,Qinyong Zh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2014(02)
[4]Cu/CuNi薄膜熱電偶動態(tài)特性理論與實驗研究[J]. 楊麗紅,趙源深,陳皓帆,孫金祥. 中國機械工程. 2013(10)
[5]金屬基Pt/ITO薄膜熱電偶的制備[J]. 趙文雅,蔣洪川,陳寅之,張萬里,劉興釗,彭少龍,唐磊. 測控技術. 2013(04)
[6]淺析示溫涂料的變色示溫機理及發(fā)展趨勢[J]. 康永. 上海涂料. 2012(04)
[7]薄膜熱電偶溫度傳感器研究進展[J]. 趙源深,楊麗紅.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2(02)
[8]功能-結構一體化NiCr/NiSi薄膜熱電偶的制備[J]. 王從瑞,蔣洪川,陳寅之,張萬里,劉興釗,唐磊,于浩. 測控技術. 2011(10)
[9]磁控濺射技術及其發(fā)展[J]. 李芬,朱穎,李劉合,盧求元,朱劍豪. 真空電子技術. 2011(03)
[10]金屬基NiCr-NiSi薄膜熱電偶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 姚飛,蔣洪川,張萬里,劉興釗,唐磊,于浩. 電子元件與材料. 2010(09)
碩士論文
[1]In2O3/ITO集成薄膜熱電偶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劉海軍.電子科技大學 2015
本文編號:
3038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03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