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原子尺度修飾二維納米材料與催化應用
【學位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B383.1;O643.36
【部分圖文】:
1.2單原子催化劑在催化應用中的優(yōu)勢??1.2.1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對于異相催化而言,催化劑表面的原子因為其不飽和配位環(huán)境而具有高活??性,因而成為催化反應過程中的活性位點。換言之,在催化反應中,催化劑只有??表面的原子被有效利用,而體相的原子并沒有參與到催化反應過程中,因此導致??催化劑的原子利用率不高,在成本上也不利于其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4]。以貴金屬??鉑(Pt)為例,Pt基催化劑是被廣泛應用的催化劑之一,在眾多催化反應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但是其在自然界的豐度非常低,在地殼中的含量僅為0.003??ppm,其市場價格也高達1000美元/盤司咖。因此,Pt基等金屬催化劑的高昂成??本成為限制其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應用的主要障礙。控制金屬催化劑生產(chǎn)成本的關鍵舉??措之一就是物盡其用,也就是要盡可能地提高金屬原子的利用率。??單原子催化概念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使得通過提高原子利用率控制催化劑成本??成為可能。作為催化主體的金屬在載體上實現(xiàn)了原子級的分散,使得每個原子都??
本以及催化劑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2011年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宄所張濤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將Pt以單原子形式??分散在FeOx基底上,如圖1中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高角環(huán)形暗場像??(HAADF-STEM)所示,圓圈中單分散的亮點為單原子Pt,表明Pt以單原子形??式分散于FeOx基底上。每一個分散的單原子Pt均可作為催化活性位點,從而實??現(xiàn)了?Pt原子百分之百的利用,并在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應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單原子催化概念的提出和發(fā)展,使得金屬催化劑在原子利用率上達到極限,??從而為降低高效催化劑的生產(chǎn)成本指明了方向。??1.2.2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對于異相金屬催化劑而言,其尺寸調控可以從納米顆粒、亞納米團簇到尺寸??的最小極限-單個金屬原子,如圖1.2所示W。尺寸的降低為金屬催化劑帶來更多??的不飽和配位環(huán)境,金屬的表面自由能也相應地提高,使得催化活性位點與載體、??吸附反應物之間的化學反應更為活躍。作為尺寸調控的極限
本以及催化劑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2011年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宄所張濤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將Pt以單原子形式??分散在FeOx基底上,如圖1中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高角環(huán)形暗場像??(HAADF-STEM)所示,圓圈中單分散的亮點為單原子Pt,表明Pt以單原子形??式分散于FeOx基底上。每一個分散的單原子Pt均可作為催化活性位點,從而實??現(xiàn)了?Pt原子百分之百的利用,并在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應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單原子催化概念的提出和發(fā)展,使得金屬催化劑在原子利用率上達到極限,??從而為降低高效催化劑的生產(chǎn)成本指明了方向。??1.2.2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對于異相金屬催化劑而言,其尺寸調控可以從納米顆粒、亞納米團簇到尺寸??的最小極限-單個金屬原子,如圖1.2所示W。尺寸的降低為金屬催化劑帶來更多??的不飽和配位環(huán)境,金屬的表面自由能也相應地提高,使得催化活性位點與載體、??吸附反應物之間的化學反應更為活躍。作為尺寸調控的極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Gareth S.Parkinson;;揭秘單原子催化:表面科學方法(英文)[J];催化學報;2017年09期
2 ;In This Issue[J];催化學報;2017年09期
3 靳永勇;郝盼盼;任軍;李忠;;單原子催化——概念、方法與應用[J];化學進展;2015年12期
4 ;最小單原子磁鐵問世[J];飛碟探索;2016年05期
5 曹鈺華;崔樹茂;劉軻;楊志懋;;單原子層二維碳片的獨特性質與應用前景展望[J];材料導報;2008年01期
6 張智明;;單原子脈塞和單原子激光——腔量子電動力學的實驗平臺(英文)[J];量子光學學報;2006年04期
7 侯建國,黃文浩,朱清時;在硅表面上的單原子操縱[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1997年03期
8 季明榮,吳建新,李寶騏,許振嘉;Pt/Si界面化學鍵性質的研究[J];半導體學報;1988年05期
9 衛(wèi)志孝;你知道化學鍵發(fā)生分裂所需要的時間嗎?[J];化工進展;1989年04期
10 鐘戰(zhàn)天;熱處理GaAs表面氧吸附研究[J];真空科學與技術;198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燕;基于硫化物半導體及TiO_2負載單原子的高效催化劑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房新佐;卟啉基MOF衍生材料的控制合成與光/電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3 李曉港;表面原子尺度修飾二維納米材料與催化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4 李剛;高精細度微光學腔及單原子的控制與測量[D];山西大學;2007年
5 王梁炳;單原子催化劑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6 張玉馳;光學腔量子電動力學中的單原子探測及控制[D];山西大學;2010年
7 劉貝;基于微尺度光學偶極阱中單原子操控的852nm單光子源研究[D];山西大學;2017年
8 謝逸群;利用探針在金屬表面進行單原子操縱的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于衛(wèi)鋒;熱原子反應的單原子統(tǒng)計模型[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孟繁新;碳基納米器件光電特性研究和金屬材料中氦原子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培;碳載Pt單原子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催化加氫反應中的應用[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2 呂鵬;若干單原子催化劑和團簇體系的理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年
3 黃志偉;單原子銀催化劑的合成、結構和甲醛的氧化性能[D];復旦大學;2014年
4 陳暢;利用原子操縱技術實現(xiàn)金屬表面單原子摻雜的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5 郭肖勇;單原子光子晶體激光的量子理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彭凌一;燃料電池單原子層鉑納米電催化劑的結構調控與性能[D];清華大學;2016年
7 陳曦;單原子碳鏈的光電特性調制方案及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8 楊天興;金屬表面單原子操縱的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楊金金;單原子修飾態(tài)激光中驅動場線寬效應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史金磊;Pd-TiO_2單原子催化機理及調控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790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7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