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鐵基反尖晶石載氧體還原性質計算及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B33
【部分圖文】:
圖1.1含碳燃料化學鏈熱轉化的幾種途徑方式"
?第一章緒論???圖1.1"和圖1.2〃分別展示了含碳燃料化學鏈熱轉化的幾種途徑方式和化學??鏈技術的過程示意圖。如圖1.1所示,化學鏈技術幾乎可以涉及含碳燃料的各種??轉化方式,包括化學鏈燃燒(Chemica丨丨ooping?combustion,?CLC)、化學鏈氣化??(Chemical?looping?gasification,CLG)、fh學鏈重整(Chemical?looping?reforming,??CLR)等。但過程的基本點一致,如圖1.2所示,均涉及載氧體的還原和氧化兩??個過程以組成一個完整的化學鏈過程,分別在燃料反應器(Fuel?reactor)和空氣反??應器(Air?reactor)中完成w。通常載氧體以金屬氧化物為其主要成分,在燃料反應??器中載氧體提供氧使含碳燃料被氧化完成熱轉化過程?,還原后的載氧體返回空??氣反應器中,與空氣或其它氧化性氣氛發(fā)生氧化反應,使其重新具有氧化含碳??燃料的能力,重新進入燃料反應器參與下一輪化學鏈反應。下面就化學鏈發(fā)展??的沿革、各種相關技術變型分別展開介紹。??
?第一章緒論???with?Oxygen?Uncoupling,?CLOU);fl’?#?'選擇的載氧體類型可實現自由氧供給以??加快固體煤焦-自由氧的反應,如銅基、錳基及鈷基載氧體等"。即將固-固反??應又轉化為氣_固反應,為化學鏈燃燒過程提供了建設性的新思路"耦合??的化學鏈燃燒過程的優(yōu)點在于:??(1)在燃料反應器發(fā)生的反應是凈放熱的(如銅基載氧體),可以降低整個??工藝過程熱集成的設計難度;(2)氧氣與固體燃料的氣-固反應速率遠遠高于固??體燃料與載氧體的固-固反應速率,且氧氣與固體燃料的直接反應省去了氣化固??體燃料前步驟的必要,使燃料反應器的尺寸減小。??CO,?COz??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俊婉;;密度泛函理論 數據聚焦分析[J];科學觀察;2007年02期
2 尚興宏,貢雪東,肖鶴鳴,田禾;4種菁染料化合物結構和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3 杜虹波;閆志國;殷霞;高琪;;密度泛函理論在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中的應用[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8年04期
4 王瑞琦;;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論應用進展[J];科技資訊;2017年23期
5 鐘壽仙;杜恭賀;任兆玉;黃元河;;氟化并五苯分子光譜和激發(fā)態(tài)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周國萍;王一波;;磷酸與水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7 黃美純;密度泛函理論的若干進展[J];物理學進展;2000年03期
8 鐘素紅;盧冠忠;龔學慶;;CeO_2(100)極性面結構與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英文)[J];催化學報;2017年07期
9 鄒喬;姜龍;杜顯元;李興春;李魚;;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菲分子結構與光譜研究[J];發(fā)光學報;2012年12期
10 劉述斌;;概念密度泛函理論及近來的一些進展(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帥;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鐵基反尖晶石載氧體還原性質計算及實驗研究[D];安徽大學;2019年
2 侯雅琦;聚合物納米復合體系中晶格形成及生長的動力學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3 黃山奇松;鈾表面性質和表面反應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年
4 郭敏敏;基于密度泛函理論二氧化錫改性材料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年
5 王穎;復雜分子體系的理論新方法的發(fā)展及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6 王建國;等離子體轉化甲烷之實驗與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7 肖海燕;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石紹慶;Ag(2,2'-bipy)-POMs雜化體系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Elnoor Abbakar Abdelrahman Noh;利用對稱性破損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論對含順磁離子與有機自由基配合物磁學性質的量子化學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Godefroid Gahungu;TPP(三聚(苯鄰二氧)磷腈)多功能有機沸石的分子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紅娟;錸摻雜的鎳(111)表面CO_2甲烷化反應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2 查珅雋;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催化劑篩選及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3 王美亞;用密度泛函理論研究H_2PO_2~-和HCHO在Ni和Cu上的催化氧化過程[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4 李偉源;密度泛函理論研究超硬材料BC_2N和C_8B_2N_2的結構穩(wěn)定性及高壓彈性[D];蘭州交通大學;2018年
5 張玲;鎳摻雜銅表面上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機理的理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年
6 梁藝丹;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SF_6替代氣體電氣性能評價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8年
7 張玉偉;氣相中Zr_2O_4~+催化CO與N_2O反應以及La活化乙炔低聚成萘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年
8 霍培英;銅鈷二元合金團簇吸附特性及NO分解機理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8年
9 劉慶秀;對貴金屬物質精確交換關聯勢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8年
10 劉甜甜;五角化二十四面體團簇Cu_6C_(32)和Au_6C_(32)的理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72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7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