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摻雜石墨烯納米片的制備及其應用于有機反應的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O621.251;O643.36;TB383.1
【部分圖文】:
從而導致他們的理化性質也有較大的區(qū)別。人們也正是利用其特殊的理化性質讓這些碳材料得以應用于各個方面。石墨烯是由 Geim 與 Novoselov 通過用撕膠帶法在 2004 年發(fā)現(xiàn)的[14],一舉震撼了整個學術界。2010 年,兩位教授因其在石墨烯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是由碳六元環(huán)構成的二維材料,呈蜂窩晶格狀,又稱單原子層石墨,其厚度約為 0.335 nm。石墨烯內部的碳原子以 sp2雜化軌道成鍵,并有如下特點:碳原子有 4 個價電子,其中 3 個以 sp2的形式與相鄰的三個碳原子形成平面正六邊形連接的蜂巢結構,另一個垂直于層平面的 σz軌道如苯環(huán)一樣形成貫穿全層的大π 鍵。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電子結構使石墨烯具有優(yōu)異的電學、光學、力學以及熱學等特性[15-18]。除此之外,石墨烯還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這一性質推翻了二維晶體在非絕對零度無法穩(wěn)定存在的論斷[19]。石墨烯是現(xiàn)在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薄、強度最大的新型材料,因此被成為“新材料之王”,眾多領域的科學家預測,石墨烯必將引發(fā)一場盛大的新技術革命。
要有三種方法,即 Hummers 法、Brodie 法和 Strauden:首先用濃 H2SO4 和濃 NaNO3 將石墨進行氧化,得到離得到氧化石墨烯,該方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氧化程度較38]:氧化劑為濃 HNO3和 KClO3,反應一天左右。該方間較長,并且具有較低的氧化程度。aier 法[39]:KClO4作為氧化劑,以濃 H2SO4和濃 HNO3低可以由反應時間的長短控制,但該制備過程中會產生有主要有熱還原法[40, 41]、化學液相還原法[42-45]、電化學還原49]和光照還原法[50, 51]等。雖然氧化還原法制備石墨烯的模生產,但是其弊端是制備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濃酸和成一定的危害。
烯(約 2.5 cm)。他們在氫氣氣氛下,以己烷作為碳源,將管式爐min 的升溫速率加熱到 980oC 并保持 30 min,隨后讓其溫度降到室溫得均一,連續(xù)的石墨烯薄膜。G. D'Arrigo 等[59]利用甲烷為碳源,在銅基底上制備出了高質量的石。他們首先將銅箔在氫氣氣氛下加熱到 1000oC,然后通入甲烷和氫氣并保持 10 min,最后可獲得 1-4 層的高質量石墨烯。J. C. Delgadodeng 等[60]利用乙醇為碳源,在氫氣與氬氣的混合氣氛中基底成功制備了石墨烯薄層,該方法更為簡單和安全。Sonani 等[61碳源,鎳箔為基底,在 850oC 下進行反應,然后自然冷卻沉積碳源得到的石墨烯層數有 40 層,層數較多。Fujita 等[62]以非晶碳作為碳墨烯,以鎵作為基底,制得的石墨烯有 4-10 層,這些方法對 CVD和基底作出了拓展。CVD 法制備的石墨烯雖然具有較高的質量,該方法對工藝技術和儀要求都非常高,所需條件非?量,如果大規(guī)模制備需要考慮其經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琳;;石墨烯產業(yè)前沿技術發(fā)展方向研究[J];新材料產業(yè);2019年09期
2 鐘麗華;張何;;氧化石墨烯在紡織品領域的抗菌應用[J];包裝工程;2019年23期
3 張驥忠;;橡膠/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應用進展[J];橡膠參考資料;2019年06期
4 欒興濤;曹傳寶;吳宇;孫博文;李曉寅;寧小倩;;石墨烯材料標準建設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年S1期
5 吳婷婷;秦志鴻;劉鵬;張璐鑫;戴石鋒;周旭峰;劉兆平;;石墨烯材料綠色制造指南標準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標準化;2019年S1期
6 錢伯章;;中國實現(xiàn)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規(guī);慨a[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9年06期
7 ;半導體所等在多層石墨烯物理性質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J];中國粉體工業(yè);2012年02期
8 ;美利用電子成像技術分析石墨烯[J];中國粉體工業(yè);2012年06期
9 ;全球首條石墨烯生產線明年8月投產 潛力巨大[J];中國粉體工業(yè);2012年06期
10 ;天奈科技開發(fā)出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復合鋰電池助導劑[J];中國粉體工業(yè);201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慶飛;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及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郭梁超;超精密磨削襯底生長無轉移石墨烯應用及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
3 梁菁菁;碳基柔性復合材料制備及其應變傳感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
4 朱日佳;石墨烯三端結和石墨烯-量子點復合器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
5 馬櫟敏;基于石墨烯層疊結構的透明電磁屏蔽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6 徐帆;三維石墨烯網絡結構及其復合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7 姜歡;基于電控可調超表面的偏振調控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8 黃麗;單晶和多晶襯底支撐石墨烯的掃描電鏡成像表征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9 曾杰;立式石墨烯納米片的熱化學氣相沉積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10 唐歡;基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水中氧化石墨烯的聚集與吸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敏娜;基于三維石墨烯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9年
2 張然;功能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其用于NO_2~-及SO_3~(2-)的電化學檢測[D];山西大學;2019年
3 王凡嵩;新型二維電極材料計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9年
4 韓麗君;石墨烯納米材料對染料的吸附及電化學檢測[D];山西大學;2019年
5 高湘麗;氮摻雜石墨烯水凝膠的制備及其電容性能研究[D];山西大學;2019年
6 許佳偉;粘膠基石墨烯織物的性能研究及功能化[D];武漢紡織大學;2019年
7 衛(wèi)壯志;涂覆石墨烯的三根電介質納米線波導的模式特性分析[D];山西大學;2019年
8 郭彥焦;石墨烯量子點復合金屬氧化物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9年
9 柳楊;石墨烯基材料對環(huán)境中鈾酰離子及重金屬離子去除的理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9年
10 佟欣儒;柔性石墨烯/PET基體保護膜的制備及復合薄膜性能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45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4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