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材料論文 >

ZnO和BN基薄膜的電致阻變性能

發(fā)布時間:2020-09-08 16:56
   阻變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單元尺寸小,存儲密度高,保持性好等優(yōu)點,使其有望成為下一代主流存儲器。尋找合適的電致阻變材料,優(yōu)化電致阻變性能,并對其相關機制進行研究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本文以ZnO和BN材料為對象,采用磁控濺射方法制備了一系列ZnO和BN基薄膜,系統(tǒng)研究了摻雜和電極對其電致阻變特性的影響。(1)設計并制備了不同金屬納米顆粒(TM=Mn、Cu、Co)摻雜ZnO薄膜作為阻變介質(zhì)層的Pt/ZnO-TM/Au樣品,研究它們電致阻變性能的異同。結果表明,不同金屬的摻雜對ZnO薄膜的電致阻變性能有很大的影響。由于金屬Mn、Cu和Co與ZnO之間功函數(shù)差值的不同,導致了電子需要填充勢阱高度不同,因此其電致阻變效應的操作電壓不同,低阻態(tài)下ZnO-Cu樣品呈金屬特性,說明其電致阻變與Cu導電絲的形成有關,而低阻態(tài)下ZnO-Co和ZnO-Mn樣品呈半導體特性,說明其電致阻變可能與金屬導電絲的形成無關;為了進一步探究其中的機制,我們設計并制備了以Co為頂、底電極的Co/ZnO/Co樣品,測試了在逐漸施加電壓使樣品從高阻態(tài)轉變?yōu)榈妥钁B(tài)過程中,樣品的導電性、磁性和磁電阻效應的變化。結果表明,樣品一直顯示半導體特性,高阻態(tài)的飽和磁化強度大于低阻態(tài)的飽和磁化強度,而且沒有觀察到磁電阻效應的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進一步說明在電致阻變過程中鐵磁性的Co原子沒有明顯遷移,而是氧離子遷移引起的氧空位的積累導致了電致阻變效應的產(chǎn)生。(2)設計并制備了不同BN層厚度的Pt/BN/Au樣品,并在固定BN薄膜厚度的情況下,沉積不同金屬(Cu、Co、Au)作為頂電極的樣品。結果表明,BN樣品呈雙極性電致阻變行為,其操作電壓隨著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除了BN層厚度,BN薄膜的電致阻變性能還與電極材料的功函數(shù)、電負性等內(nèi)稟屬性密切相關;與此同時,設計了Co金屬納米顆粒摻雜BN薄膜作為阻變介質(zhì)層的Pt/BN-Co/Au樣品。與BN薄膜相比,BN-Co薄膜的操作電壓顯著減小,這可能是由于BN-Co薄膜中的Co納米顆粒的存在降低了樣品的初始電阻、增強Co顆粒周圍的局域電場、從而降低了導電絲生成的隨機性,降低了器件的能耗。通過分析Pt/BN/Co樣品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比較高、低阻態(tài)下Pt/BN/Co和Pt/BN-Co/Au樣品的磁性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BN基薄膜中電致阻變效應的產(chǎn)生很可能與N離子遷移導致的N空位的積累有關?傊,本文設計并制備了以純ZnO、BN薄膜以及摻雜不同金屬顆粒的ZnO、BN薄膜為介質(zhì)層,以各種金屬為電極的電致阻變器件,研究了它們的微結構、電致阻變性質(zhì)和磁性,探究了相關機制。結果表明,活潑的Cu金屬不論作為摻雜元素還是電極,ZnO和BN基樣品中電致阻變效應的產(chǎn)生都與Cu導電絲的形成有關;Co、Mn、Au等金屬不論作為摻雜元素還是電極都不太容易遷移,ZnO和BN基樣品中電致阻變效應的產(chǎn)生均分別與氧離子和氮離子遷移導致的氧空位、氮空位的積累有關;Co金屬的鐵磁性使其不論作為電極還是介質(zhì)層的摻雜元素,樣品的飽和磁化強度在電致阻變前后都能夠得到一定的調(diào)制。因此,該研究可以為未來尋找新的電致阻變材料、設計多功能器件、探究其中的相關機制提供一定的參考。
【學位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B383.2
【部分圖文】:

關系圖,電路元件,關系圖,介質(zhì)層


圖 1-1 四種電路元件關系圖[14]結構及材料非常簡單的電極/介質(zhì)層/電極的三明治結構,其中如此簡單的結構使得它很容易集成十字交叉陣極互相垂直交叉,成為器件的位線和字線,而存交點都是一個存儲單元。十字交叉陣列結構被認為的最小尺寸可達 4F2(F 是最小的特征尺寸),若垂寸進一步減小到 4F2/n(n 是堆積的十字交叉陣列層度存儲的潛力。/介質(zhì)層/電極三明治結構中,介質(zhì)層作為發(fā)生 RS的影響。介質(zhì)層的材料可以是無機半導體或絕緣料。其中無機存儲介質(zhì)材料具有更好的轉換穩(wěn)定

單極性,雙極性,電阻


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中信息的存儲是通過不同的電阻狀態(tài)實現(xiàn)信息的存儲,態(tài)(LRS)即“ON”,這兩種穩(wěn)定的電阻狀態(tài)可以表示計1”。通過電場的刺激這兩個狀態(tài)可以相互轉換,從 HRS為 set 和 reset 過程,并且在撤掉電場之后 HRS 和 LRS存儲。通常在 set 過程中設有限制電流(Icomp)來防止要可以分為單極性轉變和雙極性轉變。如圖 1-2(a)所器件只需要同一方向的偏壓就可以實現(xiàn) set 和 reset 過程器件需要兩個相反方向的偏壓來實現(xiàn) set 和 reset 過程,由器件的微結構[35-37]和加電操作的設置[38]決定的。因此兩種電阻轉變行為[39-42]。

單極性,雙極性,非易失性,閾值


引起的熱擴散或者是導電通道表面自由能的降低或者是在電場或熱的作用下誘導了一個相變過程。而單極性閾值轉變模型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揮發(fā)性電阻轉變,如圖 1-3(d)所示。隨著電壓的增大,當電壓達到某一值時,電流急劇增加,器件由絕緣態(tài)突然轉變成金屬態(tài)。然而,當電壓逐漸減小到某一值時,器件再次轉變到絕緣態(tài)。在電場的作用下,焦耳熱會引起局域高溫區(qū)域發(fā)生金屬—絕緣體材料由絕緣體轉變成金屬,引起電流突然增加;隨著電壓的降低,當溫度低于金屬—絕緣體轉變溫度時,又恢復到絕緣態(tài),因此,單極性閾值轉變模型完全是焦耳熱的作用。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純電場作用的電阻轉變器件,在大多數(shù)器件中電阻轉變是電場和熱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器件的電壓和電流的變化以及電阻的轉變,熱效應和電場的作用也會發(fā)生動態(tài)改變。通過電阻的轉換模型可以推斷出在 reset 過程中的存在的導電機制,在單極性轉變模型中,熱效應是主要的推動力,導電通道在 reset 過程中被熔斷。而在雙極性中,導電絲的斷裂是由于在電場的作用下帶電粒子的遷移和熱效應加速粒子的遷移共同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延京;程賁;陳英武;趙青松;;基于BN的武器裝備體系能力重要度分析[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12年08期

2 胡小建;楊善林;儲偉;方芳;;基于賦值代數(shù)的BN概率推理的局部計算模型[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張中華;劉逢梅;朱太勛;趙景山;;氮化硼(BN)波導CO_2激光器及特性[J];光電子.激光;1988年02期

4 馬煜林;劉越;張莉萍;周玲;劉春明;;B含量對馬氏體耐熱鋼中BN相形態(tài)及性能的影響[J];材料研究學報;2017年05期

5 邵必林;李曉東;;基于BN的建筑施工項目隱性質(zhì)量成本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3期

6 徐靜;霍春亮;李軍;葉小明;王鵬飛;李俊飛;;建模數(shù)模一體化方法表征BN油田剩余油分布[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7年05期

7 朱海燕;司偉;;基于BN分解的我國棉花價格波動特征研究[J];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8 于淼琛;朱鴻;王鳳;;西門子BNⅡ全自動蛋白分析儀性能驗證報告[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6年05期

9 朱海紅;;基于品牌生態(tài)理論的BN公司品牌群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02期

10 葉乃清,曾照強,胡曉清,苗赫濯;BN基復合陶瓷致密化的主要障礙[J];現(xiàn)代技術陶瓷;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帆;曾彤;任安超;丁禮權;;汽車用BN型易切削鋼的開發(fā)[A];“第十屆中國鋼鐵年會”暨“第六屆寶鋼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2 袁鳳;矯維成;劉文博;王榮國;;聚氨酯彈性體/BN納米片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A];第二十一屆全國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玻璃鋼/復合材料》2016增刊)[C];2016年

3 賈旭東;向錢;;轉基因食品致敏性評價模型——BN大鼠動物模型[A];第四屆第二次中國毒理學會食品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與營養(yǎng)食品所毒理室聯(lián)合召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邵越;康敏;金世偉;杜曉霞;張欣穎;;不同表面活性劑鍍液中BN(h)微粒的分散特性[A];2014年全國電化學加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5 王玫;張德學;黃安平;王如志;李健超;王波;嚴輝;;BN薄膜的高溫誘導取向生長[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王靜;溫廣武;武淑艷;;反應燒結BN陶瓷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材料科學與圖像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吳松一;徐國興;;倍頻532nm激光誘導BN大鼠脈絡膜新生血管模型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會議暨第五屆海峽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韓向東;林敏;張彤;繆珠雷;蔡貞貞;;BN大鼠在綠原酸完全抗原致敏性反應機理中的應用[A];第十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賈旭東;;轉基因食品致敏性評價—BN大鼠動物模型研究[A];中國毒理學會——第一屆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郭姍姍;王意忠;張毅;李德鳳;時宇靜;高英杰;崔曉蘭;;BN大鼠和豚鼠對清開靈注射液致速發(fā)型過敏反應的比較[A];全國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及產(chǎn)業(yè)發(fā)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亞楠;BN粒子的生長機理及BN新型易切削鋼應用基礎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7年

2 余麗麗;利用原位紅外光譜研究溶劑熱合成BN的反應機理[D];山東大學;2009年

3 張濤;可紡性BN(C)有機先驅(qū)體的合成與陶瓷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趙靜;有限域上典型群的BN-對及有限T-群的分類[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屈超義;CD105基因沉默對BN大鼠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8年

6 魯守東;基于BN方法的鐵路施工系統(tǒng)質(zhì)量績效路徑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7 秦玉芳;典型群的特殊子群的BN-對及其不變式[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鐘博;以氨硼烷為先驅(qū)體制備BN微納米材料及其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梁文娟;密度泛函理論對TM@(BN)_(48)(TM=Sc-Cu)化合物結構和性質(zhì)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王猛;無機層狀納米材料的制備表征與應用(BN,MoS_2)[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亞娜;ZnO和BN基薄膜的電致阻變性能[D];山西師范大學;2018年

2 王錚e

本文編號:28144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44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ec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