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塊用混雜改性聚甲醛自潤滑復合材料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B33
【圖文】:
因此PTW不利于改善材料的沖擊強度。3.2.3 PTW/POM復合材料的摩擦學性能圖3.4 不同百分比PTW/POM復合材料的摩擦學性能 (a) 摩擦系數(shù) (b) 磨損量為考察PTW含量與POM樹脂基體間的摩擦性能關系,在200N載荷下對復合材料進行了摩擦磨損測試,試驗結果如圖3.4所示。從圖3.4(a)看出,添加PTW可以降低POM的摩擦系數(shù),10%PTW/POM復合材料具有最低的的摩擦系數(shù),低于純POM約12.3%,但添加更多的PTW時,卻增大了摩擦系數(shù)。這是因為當材料中含有較少的PTW時
基體對纖維的浸潤性不足,就會在界面處產(chǎn)生缺陷,界面處出現(xiàn)應效地傳遞載荷[54],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下降。植物纖維自身比較容易備的復合材料吸水性也會增強,纖維含量越多吸水量也越大,這會影性能,但是纖維含量太低改性果就會不明顯,因此有必要研究復合材與植物纖維改性復合材料性能之間的關系。采用堿-硅烷偶聯(lián)劑對漆籽殼纖維進行預處理,然后按照10%、15%、通過熔融共混法制備漆籽殼纖維/POM復合材料,并對漆籽殼纖維/PO性能和摩擦磨損性能進行研究分析,探討漆籽殼纖維添加量與漆合材料性能之間的關系。籽殼纖維的表征表面處理前后漆籽殼纖維的FT-IR分析
三個光譜在3100-3600cm-1間出現(xiàn)了很寬的吸收峰,是漆籽殼纖維分子內(nèi)的羥基(-OH往復振動引起。未處理纖維在1740cm-1處出現(xiàn)了吸收強度較大的尖峰,這個尖峰是半纖維素中的C=O共價鍵往復振動所引發(fā)的,而經(jīng)過兩種方法處理的纖維在此處的峰強變?nèi)酰@說明可能是堿液將部分半纖維素溶解;在2920cm-1處,與未處理纖維相比,經(jīng)過處理的纖維峰強減弱,這是纖維經(jīng)過預處理后脂肪酸和半纖維素的含量減少了[55];與理前漆籽殼纖維相比,NaOH處理漆籽殼纖維的紅外光譜圖沒有明顯變化,可見NaOH纖維的化學結構影響不大。經(jīng)過NaOH-KH-550復合改性處理的纖維,在820cm-1處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吸收峰,此峰與-Si-C鍵相關,表明水解后的KH-550與纖維表面分子發(fā)生反應吸附在纖維表面;在950cm-1處的吸收峰是Si-O-Si鍵發(fā)生伸縮振動所引起的,這說明水解后的KH-550與纖維表面的羥基發(fā)生了反應[56]。4.1.2 表面處理對漆籽殼纖維表面形態(tài)的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美麗;田廣華;方偉;楊瑋婧;孟永智;;晶須復合增強聚甲醛的改性研究[J];塑料工業(yè);2014年07期
2 劉莉莉;;陶瓷晶須填充POM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4年04期
3 馬娜;隋國鑫;;干摩擦條件下短碳纖維/鈦酸鉀晶須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的摩擦機制[J];復合材料學報;2013年S1期
4 蔡菁菁;張明非;蔡緒福;;彈性體和剛性粒子對聚甲醛的增韌改性研究[J];中國塑料;2012年08期
5 曲敏杰;張金東;馬春;阮久勇;徐東超;劉艷喜;;聚氨酯/納米二氧化硅/POM復合材料的研究[J];塑料工業(yè);2011年04期
6 方偉;向定漢;李文娟;農(nóng)海濤;;劍麻纖維和低密度聚乙烯填充聚甲醛復合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J];潤滑與密封;2011年01期
7 林強;;PEEK復合材料摩擦副的摩擦磨損分析[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張美玲;曲敏杰;李健豐;崔旺;李婷;;聚氨酯/納米碳酸鈣改性聚甲醛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0年02期
9 張大鵬;羅布次仁;劉興萍;李維;尼瑪扎西;呂海濤;;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電梯層門滑塊設計[J];潤滑與密封;2009年09期
10 付宏生;劉京華;劉華剛;;耐磨損改性滑塊的研制與應用[J];工程塑料應用;2009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高明月;共混改性聚甲醛制備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2 周魯英;稻秸纖維/聚乙烯復合材料的工藝研究及性能表征[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2年
3 葉偉;幾種天然生物纖維增強摩擦材料的制備與性能[D];吉林大學;2011年
4 邢惠紅;聚乳酸/四針狀氧化鋅晶須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北大學;2011年
5 雷曉宇;改性麥秸粉填充聚甲醛潤滑材料的力學性能與摩擦磨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6 李科;低密聚乙烯與稻殼粉填充聚甲醛潤滑材料的制備及性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7 陳衛(wèi)平;鈦酸鉀晶須的表面改性和表征及界面性質(zhì)的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03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