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導熱性能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B332;TQ327
【圖文】:
圖 2-1 改性后 CF 的紅外光譜圖 2-1 為碳纖維處理后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圖。從圖 2-1(2)可以看出氧 在 3427 cm-1出現了 O—H 伸縮振動峰,是由羥基官能團和吸附水928cm-1和 2857 cm-1雙峰則為—CH2和—CH3的伸縮振動,1622 cm峰則為乙烯基的振動峰。1193cm-1和 1124 cm-1是 C—O 醚鍵的伸果表明,氧化改性后的 CF 表面存在豐富的羧基和羥基官能團。 2-1(1)可為 KH550 改性后的 GNSs,可以觀察到在 3434 cm-1出現振動峰。2919cm-1和 2851cm-1雙峰為-CH2的伸縮振動,1636cm-1則為乙烯基的振動峰。1797cm-1是—COOH 的特征峰。1099cm-1為收峰?梢耘袛,KH550 改性前后的碳纖維表面都有—OH 基團的后的羥基減少,而增加了在 1099cm-1的 Si-O-Si 的吸收峰,這說明和羥基發(fā)生了反應。)
圖 2-2 改性前后 CF 微觀形貌(a)改性前×1000 (b)改性后×1000 (c)改性前×5000 (d)改性后×5000為了研究改性 CF 的微觀形態(tài),通過掃描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改性前后 CF 表面進行觀察。如圖 2-2 所示,放大 1000 倍時,CF 改性前后的掃描圖對比不是很明顯,相比改性前,改性后的表面略微粗糙些;而放大 5000 倍時,相比改性前,改性后 CF 表面有明顯紋路,更為粗糙,比表面積更大。這些現象再次證實了濃硫酸和硅烷偶聯劑對CF有明顯改性作用,刻蝕后的CF與基體的咬合能力更強,纏結能力更強,對復合材料界面有著有益的影響。2.4.2 不同長度 CF 對 PP/CF 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力學性能是復合材料一個重要的性能,具有優(yōu)良力學性能的材料有更廣泛的應用。圖 2-3 為不同長度及不同 CF 含量對 PP/CF 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a)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鵬飛;張振興;裴熙林;張學俊;;改性玄武巖纖維/聚丙烯復合材料結晶行為分析[J];廣州化工;2017年02期
2 康鵬;武鵬;王四貝;金滟;李齊方;;車用聚丙烯復合材料耐光老化性能的研究[J];汽車工藝與材料;2017年04期
3 ;一種高剛、耐熱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J];合成樹脂及塑料;2017年04期
4 黃河;李磊;方偉;袁煒;;聚丙烯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6年02期
5 靳瓊;莊延鋒;;成型工藝對免噴涂聚丙烯復合材料的性能影響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5年09期
6 王彥輝;吳保章;趙利軍;曹志奎;張廣發(fā);李建通;;層狀硅酸鹽/聚丙烯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年27期
7 李世云;閆東廣;王嬌龍;;碳納米管/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與研究[J];廣州化工;2012年19期
8 ;住友化學在華投資聚丙烯復合材料廠[J];特種橡膠制品;2011年05期
9 王瑩;;層狀硅酸鹽/聚丙烯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年12期
10 侯智謀;;成型工藝對免噴涂聚丙烯復合材料的性能影響研究[J];廣東化工;201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笑晴;徐海兵;于麗萍;顏春;范欣愉;;樹狀聚合物修飾碳纖維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J:高分子復合體系[C];2013年
2 王成望;羅金華;李穎;;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進展[A];’2000中國工程塑料加工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郭敏;趙代國;楊紅;張琴;杜榮昵;傅強;;剪切對纖維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結構與性能的影響[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黃麗;白繪宇;;改性植物纖維/聚丙烯復合材料性能研究[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5 江娟;李谷;麥堪成;;分子篩填充聚丙烯復合材料的β-結晶研究[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2年
6 宋娜;章曉霽;丁鵬;施利毅;;含超細滑石粉的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結構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陳慧敏;陳德良;張銳;;微-納米SiC/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力學性能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08年
8 王選倫;李俊;;車用環(huán)保低VOC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fā)[A];西南汽車信息(2018年第4期 總第385期)[C];2018年
9 周紅軍;容敏智;章明秋;阮文紅;;反應性增容制備納米SiO_2/聚丙烯復合材料[A];2006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義忠;吳曼;郭慶杰;;廢棄線路板非金屬粉/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熱解特性研究[A];2015年中國化工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我國研制成功納米聚丙烯復合材料[N];今日信息報;2003年
2 宋玉春;PP復合材料將搶占GMT市場[N];中國化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章倩;苧麻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5年
2 張還;聚合物復合材料微觀圖像處理與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于e
本文編號:2718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1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