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共軛寡聚物納米粒子應用于細胞靶向成像與殺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8 16:37
【摘要】:發(fā)展新型的、簡便的生物功能化材料,并研究其在生化分析及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論文制備了新型共軛寡聚物納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在細胞靶向成像及光動力殺傷和藥物殺傷癌細胞方面的應用,具體內容如下:一、寡聚核苷酸修飾的共軛寡聚物納米粒子(Conjugated Oligomer Nanoparticles,CON)的制備及其靶向細胞成像研究。首先,我們利用再沉淀的方法制備了新型的CON,并通過羧氨連接反應將一端帶有葉酸(folate)修飾、一端胺基(NH2)修飾的寡聚核苷酸NH2-DNA-folate連接到CON表面,得到功能化的CON。然后,通過folate與帶有葉酸受體的細胞相互作用,功能化的CON就會特異性地結合到細胞表面,從而實現(xiàn)了細胞的靶向成像。CON的制備方法簡單方便,成本較低,得到的CON熒光產(chǎn)率高,生物兼容性好,為細胞的靶向成像研究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二、功能化的CON光動力殺傷及載藥殺傷癌細胞的研究。CON在氙燈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產(chǎn)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會進一步誘導癌細胞的死亡。因此,在功能化的CON靶向到癌細胞后,通過光照CON產(chǎn)生ROS,就可以實現(xiàn)對癌細胞的光動力殺傷。隨后,我們將一條互補DNA與folate修飾的DNA雜交形成雙鏈DNA,并在雙鏈DNA的GC互補堿基序列中嵌入抗癌藥物阿霉素(Dox),形成含有Dox的CON。然后,將其與癌細胞作用,CON就會通過包吞作用進入癌細胞內部,并釋放Dox,以實現(xiàn)對癌細胞的藥物殺傷。而且,我們將光動力殺傷和藥物殺傷同時應用到癌細胞殺傷研究中,可進一步降低CON及Dox的用量;诙喙δ艿腃ON光動力和藥物治療為細胞殺傷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圖文】:
圖 1.1 利用多功能的磷化銦量子點復合材料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成像及殺傷的原理圖如圖 1.1 所示,Wu 等[20]首先將近紅外熒光磷化銦量子點(InP QDs)的表面修飾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 2(VEGFR2),,便形成 VEGFR2-InP QDs 復合材料,其中 VEGFR2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CD63,從而可以進行癌細胞的靶向成像
如圖1.2 所示。WS2量子點是通過簡單、環(huán)保的物理研磨和超聲破碎方法合成的,其尺寸在3 nm 左右。由于 WS2量子點的光譜是在近紅外區(qū),并且它具有較強的 X 射線衰減能力,因此可以將其用于增強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CT)和光聲成像(PA)的成像。作為輻射敏化劑,WS2量子點不僅能在 808 nm 激光照射下產(chǎn)生顯著的熱量,從而用于對癌細胞進行光熱治療(PTT),它也能增強放射性治療(RT)的效果,從而導致癌細胞的損傷。靜脈注射 WS2量子點后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B383.1;R73-36
本文編號:2654916
【圖文】:
圖 1.1 利用多功能的磷化銦量子點復合材料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成像及殺傷的原理圖如圖 1.1 所示,Wu 等[20]首先將近紅外熒光磷化銦量子點(InP QDs)的表面修飾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 2(VEGFR2),,便形成 VEGFR2-InP QDs 復合材料,其中 VEGFR2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CD63,從而可以進行癌細胞的靶向成像
如圖1.2 所示。WS2量子點是通過簡單、環(huán)保的物理研磨和超聲破碎方法合成的,其尺寸在3 nm 左右。由于 WS2量子點的光譜是在近紅外區(qū),并且它具有較強的 X 射線衰減能力,因此可以將其用于增強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CT)和光聲成像(PA)的成像。作為輻射敏化劑,WS2量子點不僅能在 808 nm 激光照射下產(chǎn)生顯著的熱量,從而用于對癌細胞進行光熱治療(PTT),它也能增強放射性治療(RT)的效果,從而導致癌細胞的損傷。靜脈注射 WS2量子點后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B383.1;R73-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倩雯;蔣志文;劉浩;;紫杉醇新劑型的研究進展[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淑娟;含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結構的水溶性紫外線吸收劑的合成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54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4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