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濃度對氣相爆轟合成納米碳球的影響
【圖文】:
圖1燃燒氣體與燃燒產(chǎn)物平衡組分的關(guān)系Fig.1Relationshipofcombustiongasandcombustionproducts后,利用高能點火器連接的火花塞產(chǎn)生的電火花引爆氣體,待爆轟管降至常溫后,排除管內(nèi)氣體,開始收集產(chǎn)物,備用分析。2.2實驗原理本實驗是利用苯的易揮發(fā)、易爆燃的特性,其沸點為80.1℃,實驗時加熱爆轟管至120℃,此時苯液體已經(jīng)變?yōu)楸秸魵。根?jù)文獻,燃燒氣體與燃燒產(chǎn)物平衡組分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氧氣和苯的濃度比在1.0~3.0之間時,爆炸產(chǎn)物主要為CO(g)、H2(g)、C(s)。苯蒸氣和氧氣在負氧平衡下生成富余的游離碳,爆炸時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提供了有利條件,產(chǎn)物相對純凈。C6H6(g)+O2(g迤→)CO(g)+H2(g)+C(s)式中:g代表氣體,s代表固體,反應后收集黑色粉末。表1為氧氣和苯不同濃度比時爆炸產(chǎn)物的主要成分。將表1中的各產(chǎn)物分別做樣品1~樣品8,具體的實驗參數(shù)如表2所示。表1爆炸產(chǎn)物主要成分分布Table1DistributionofmainproductsfromexplosionV(O2)/V(C6H6)OBMainingredientsofexplosionproducts1.0-3.0-CO(g),H2(g),C(s)3.0-7.5-CO2(g),CO(g),H2O(g),H2(g)7.5-8.0+CO2(g),H2O(g),O2(g)表2實
圖2不同氧氣濃度比下氣相爆轟合成納米碳球的X射線衍射圖譜Fig.2XRDpatternsofCpreparedbygaseousdetonationwithdifferentO2concentrations一個較大的鼓包,說明碳產(chǎn)物主要為非晶型結(jié)構(gòu)。所有樣品在26.5°左右的(002)峰都非常尖銳,說明部分無定形碳石墨化程度較高。通過對比可知,當反應氣體濃度增加時,反應體溫度和壓力都將提高,產(chǎn)物的結(jié)晶度相應提高。由于樣品8工況熄爆,說明當反應氣體氧苯比較小時,不能達到爆炸極限,從而熄爆。苯的爆炸極限為1.2%~7.8%,而此時超出爆炸極限,故未能引爆。3.2TEM分析圖3為樣品1~樣品7的TEM圖。通過TEM圖可知,所合成的碳納米顆粒呈現(xiàn)球狀,直徑分布在10~60nm之間,碳球形狀較為均勻。當反應物濃度增加時,產(chǎn)物的分散性變好,團聚現(xiàn)象減弱。樣品1~樣品3氧苯比均大于2,此時氧氣充足,爆后溫度較高,顆粒的運動速率較大,顆粒的碰撞次數(shù)和頻率也相應增加,此時產(chǎn)生的顆粒粒徑較小,形成的碳球形狀也較為規(guī)則。從圖3中可知,,樣品1~樣品7的結(jié)晶度不同,這是由于碳球形核的過程中不同的氧苯比氣體反應后爆轟溫度不同所致,體系溫度的變化使碳原子在排列時碳層的致密度和結(jié)晶程度會有所不同。有部分碳球會粘連在一起形成鏈狀結(jié)構(gòu),甚至有重疊現(xiàn)象。圖3樣品1~樣品7的TEM圖Fig.3TEMimagesofSample1-Sample717第1期李曉杰等:氧氣濃度對氣相爆轟合成納米碳球的影響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工業(yè)裝備結(jié)構(gòu)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O613.71;TB38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季晶晶;王紅強;張經(jīng)濟;韋鈞光;楊觀華;李玉;李慶余;黃有國;;水熱法制備Sn/C球復合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年04期
2 文國富;尹彩流;黃啟忠;梁建烈;王秀飛;;碳化鈣-氯仿體系制備納米碳球及其結(jié)構(gòu)表征[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徐惠娟;熊翔;易茂中;黃伯云;王輝;;薄氈疊層炭/炭復合材料的高溫導熱性能[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4 李新海;何方勇;郭華軍;王志興;;F~-摻雜LiMn_2O_4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昊;劉磊;蘇杰;路雪森;;鋰離子電池Sn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J];材料工程;2017年06期
2 李曉杰;楊瑞;閆鴻浩;;氧氣濃度對氣相爆轟合成納米碳球的影響[J];高壓物理學報;2017年01期
3 梁慧新;張英杰;張雁南;董鵬;;尖晶石LiMn_2O_4的摻雜工藝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05期
4 劉建平;呂小艷;蘇靜;龍云飛;文衍宣;;蔗糖還原制備錫銻/碳合金負極材料[J];無機鹽工業(yè);2015年12期
5 馬亮;侯麗珍;喻博聞;黃求來;劉俊;王世良;賀躍輝;;空心碳納米球的可控制備[J];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2015年02期
6 潘樂;晉傳貴;陳以傳;;Co_(0.5)Zn_(0.5)Fe_2O_4/C復合物的制備及電磁性能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2期
7 王婷;王彎;朱丁;段曉波;魏治乾;陳云貴;;LaF_3表面修飾LiMn_2O_4的合成方法及電化學性能的研究(英文)[J];無機化學學報;2014年11期
8 張沿江;吳振軍;李文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水熱合成及其性能[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4年05期
9 張沿江;吳振軍;李文生;;正極材料LiFe_(1-x)Ni_xPO_4/C的合成及性能[J];硅酸鹽學報;2013年01期
10 盧錦花;楊曉輝;李賀軍;高偉;張守陽;;壓-壓疲勞加載對2D-C/C復合材料導熱性能的影響[J];材料研究學報;2012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向陽;鄒幽蘭;楊娟;唐晶晶;賴延清;李R
本文編號:2541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4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