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gden應變能函數(shù)的介電彈性體理論建模與數(shù)值分析
【作者單位】: 海軍工程大學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海軍工程大學船舶振動噪聲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3209)
【分類號】:TB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循軍;崔英德;尹國強;黎新明;廖列文;;耐高溫有機硅彈性體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6年09期
2 何敏;;適用于減震器的新型彈性體復合材料[J];現(xiàn)代橡膠技術;2012年04期
3 日光;聚亞胺酯彈性體材料用于概念車[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02年03期
4 陳嘉俊;鄂世舉;曹建波;湯家煒;廖麗琴;嵇佳;許琬璐;胡意立;;介電彈性體發(fā)電實驗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5 歐陽杰;胡意立;;新型電致活化材料—介電彈性體的驅動特性研究[J];機電工程;2011年10期
6 白泉;程玉蘭;王高升;;電流變彈性體的制備及其力學性能測試[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7 劉玉云;俞燕蕾;;光致形變液晶彈性體的研究進展[J];自然雜志;2013年02期
8 冷勁松;張震;劉立武;劉彥菊;杜善義;;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熱力學和熱機電穩(wěn)定性[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年01期
9 杜榮昵,高小鈴,渠成,陳敏劍,王躍林;聚甲醛/彈性體/碳酸鈣復合材料的研究[J];塑料工業(yè);2004年02期
10 宋靜;栗宏亮;劉少云;;熱致收縮液晶彈性體材料性能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立群;;先進彈性體基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2 平翔;汪謨貞;葛學武;;PET輻射接枝共聚物對增韌PET/彈性體共混體系性能的影響[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8冊)[C];2009年
3 郝麗梅;師展華;趙曉鵬;;淀粉/硅橡膠復合電彈性體可控力學行為[A];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張立群;劉軍;王振華;吳絲竹;盧詠來;;納米顆粒在無定形彈性體大分子基質中的分散、聚集、界面及增強機理的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蘇亭;碳系填料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結構調控及電力學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2 朱黎輝;電活性介電彈性體膜型材料電致應變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楊丹;新穎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4 范艷層;順丁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秦秀敏;聚醚型聚氨酯(脲)彈性體的改性、形態(tài)結構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6 沈建祥;彈性體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宏觀力學行為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石墨烯核殼雜化粒子/硅橡膠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2 馮芝娟;NR/EPDM共混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3 葛彩軍;介電彈性體發(fā)電機機電耦合機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4 劉見見;金納米棒/液晶彈性體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5 郝旭東;納米粒子增強彈性體復合材料有限元分析及本構方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6 舒俊杰;CM/EPDM合金彈性體導熱復合材料制備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7 羅曉健;介電彈性體力電耦合變形與能量轉換行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夏永強;磁流變彈性體流變機理分析及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9 尹若元;具有長共軛介晶基元液晶彈性體及其復合材料的光致形變[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馬琴;石墨烯介電彈性體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電力學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32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3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