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納米片的可控光誘導化學合成及其表征
[Abstract]:using an LED lamp as a light source, a silver nano sheet with high yield i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dopting a light induc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bance of a silver nano-sheet preparation liquid is tracked by using an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um (UV-vis),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the effects of the light intensity, the amount of sodium citrate and the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on the morphology and yield of the silver nanoshee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 increase of the light intensity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the silver nanosheet and to maintain the uniformity of its size; the sodium citrate can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the silver nano-sheet, but the amount of the sodium citrate is too large to mak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uniform silver nano-sheet; The addition of the hydrogen peroxide can make the silver nano-pieces more uniform, but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other shapes can easily appear in the product when the product is excessive, so that the yield of the silver nano-sheet is reduced.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溫州大學納米材料與化學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563009)
【分類號】:O614.122;TB383.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文君;高乃兵;胡曉翠;;二硫化鎢夾層化合物制備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3年14期
2 周阿洋;牟建國;王永軍;張少珍;;納米片狀Co_3O_4的制備及其電容性能的探索[J];河南化工;2009年09期
3 胡軍成;楊偉;陶方琪;于娟娟;羅曼;周賢龍;魏仁杰;米倩;;SnS_2納米片/氧化石墨烯復(fù)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4 楊靜瑜;高巖;;ZnO納米片的制備及其光學性質(zhì)研究[J];河南科技;2013年07期
5 張麗宏;胡晨暉;張俊峰;程立媛;侯文華;陳靜;;鐵摻雜HTiNbO_5納米片及其催化環(huán)氧苯乙烷醇解的性能[J];無機化學學報;2014年08期
6 劉潔;唐新村;王志敏;余曉靜;張亮;肖元化;;單晶多孔ZnO納米片的制備、表征及氣敏性能研究[J];無機化學學報;2012年11期
7 許泳吉;張利;趙雪萍;;納米片狀ZnO的室溫制備及其膠狀前體的穩(wěn)定性分析[J];應(yīng)用化學;2012年09期
8 劉奕;錢逸泰;;MnV_2O_6納米片的簡易水熱合成[J];無機材料學報;2007年06期
9 程小芳;馮紅武;王艷琴;;納米片狀BiOCl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6期
10 方明亮;鮑捷;王超;楊曉喻;洪德雄;蔡亮;陳琳;孫治湖;;介孔Co_3O_4納米片的結(jié)構(gòu)和超級電容性能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華;楊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導的銳鈦二氧化鈦納米片的熱穩(wěn)定性研究[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虞夢娜;杜祝祝;林進義;解令海;黃維;;萘酰亞胺基有機納米片的二維生長和納米復(fù)合[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3 張橋;;銀納米片的膠體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4 張明文;王心晨;;共聚合改性的氮化碳納米片的合成、表征及其光解水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7分會:能源納米科學與技術(shù)[C];2014年
5 王偉娜;襲鍇;顧江江;賈敘東;;三角形金納米片-官能化石墨烯的制備及其作為高性能催化劑的應(yīng)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16分會:π-共軛材料[C];2014年
6 梁一俊;謝俊;張宇;顧寧;;單分散磁性鐵氧體納米片的合成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7 王新穎;楊曉晶;;稀土氫氧化物納米片發(fā)光性質(zhì)的研究及白光的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6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yīng)用[C];2014年
8 趙為為;張超;張兵;;多孔中空金屬硫?qū)倩衔锛{米片的陰離子交換合成與電催化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9 高冠慧;陳馳;謝曉濱;朱桂池;高篤陽;張鵬飛;蔡林濤;;基于富含鋸齒狀邊緣形貌二硫化鉬納米片及其鐵磁效應(yīng)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16分會:π-共軛材料[C];2014年
10 馮煒;聶偉;周小軍;成艷華;陳志鋼;何創(chuàng)龍;;光熱劑硫化銅納米片的制備及生物安全性評價[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5分會:納米生物醫(yī)學中的化學問題[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琬;鉍系氧酸鹽的形貌調(diào)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文東;BiOBr和C_3N_4的制備、表征及可見光催化氧化羅丹明B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胡晨暉;基于層狀鈮酸鉀和α-磷酸鋯的光降解和烯烴環(huán)氧化催化劑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5 王泳娟;基于Ni-In LDHs的生物大分子有序組裝及紅外輻射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6 徐晶;MS_2(M=Mo,W)硫化物復(fù)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7 周曉麗;二硒化鉬基低維納米結(jié)構(gòu)的可控制備、電子結(jié)構(gòu)調(diào)控及電催化性質(zhì)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8 Shaista Qamar;超薄二氧化鈦納米片的合成及其光還原CO_2性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9 趙秋萍;氮摻雜碳納米片的制備及其在酸堿介質(zhì)中氧還原催化性能[D];蘭州理工大學;2016年
10 張琳;稀土發(fā)光納米片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幫林;二維與零維二硫化鉬納米材料的制備及生物傳感應(yīng)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胡連仁;二硫化鉬(MoS_2)基復(fù)合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儲鋰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彭玉婷;摻雜對若干類石墨烯材料納米片電子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制[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燕;氧化石墨烯表面修飾及其對聚合物的改性[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洋;Fe_3O_4基磁性復(fù)合物在染料廢水處理及鋰離子電池中應(yīng)用[D];齊魯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鐘麗;(001)面主導N摻雜銳鈦礦TiO_2多級球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李宇涵;石墨型碳化氮的微/納觀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及可見光催化凈化氣相NO的性能增強機制[D];重慶工商大學;2015年
8 包少魁;新型硫族納米半導體光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9 王俊虎;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備、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10 王東瀟;二氧化鈦基納米光催化劑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01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0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