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材料論文 >

S形通道中金屬熔體與固體顆粒流動混合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10 18:28
【摘要】:金屬基復合材料的性能、應用、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制造技術,因此研究和發(fā)展有效的制造技術一直是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S形流道的固體顆粒-金屬流體混合方法,并采用歐拉-離散相模型分析計算了該流道內(nèi)的顆粒-流體混合過程。研究結(jié)果表明,S形流道內(nèi)流體具有周期性變化的流動方向及流速,同時在橫截面內(nèi)存在旋轉(zhuǎn)方向周期性改變的渦流,能夠強化顆粒在金屬流體中的分散過程。分析了顆粒在S形通道內(nèi)的均勻度,在第三級出口處的顆粒均勻度達到0.915,表明該方法能夠較好的實現(xiàn)固體顆粒在金屬液內(nèi)的均勻分散,進而實現(xiàn)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and cost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depend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a great ext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n this paper, a solid particle-metal fluid mixing method based on S-channel is proposed, and the particle-fluid mixing process in the channel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by using Eulerian-discrete phas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direction and velocity change periodically in the S-channel, and the swirl in the cross section is changed periodically, which can enhance the dispersion process of particles in metal fluids. The uniformity of particles in the S-shaped channel is analyzed. The particle uniformity at the third outlet reaches 0.91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can achieve the uniform dispersion of solid particles in liquid metal. Furthermore, the preparation of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s realiz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先進能源系統(tǒng)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No.51406213) 中科院“百人計劃”
【分類號】:TB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國文;金屬基復合材料[J];金屬功能材料;2000年04期

2 鐘培全;未來五年金屬基復合材料增勢預測[J];稀有金屬快報;2000年12期

3 方峰,談淑詠,江靜華,馬愛斌,蔣建清;金屬基復合材料概述(1)[J];江蘇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0年01期

4 全宏聲;金屬基復合材料在航天結(jié)構(gòu)中的應用[J];材料工程;2001年12期

5 王鎬;金屬基復合材料應用前景廣闊[J];稀有金屬快報;2001年04期

6 張廷杰;鋁金屬基復合材料[J];稀有金屬快報;2001年08期

7 張廷杰;宇航空間中的金屬基復合材料[J];稀有金屬快報;2001年08期

8 姜世和,王會鶴,袁海波,瞿海錦;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前景[J];汽車科技;2002年06期

9 啟明;金屬基復合材料制造新工藝[J];金屬功能材料;2003年05期

10 長征 ,啟明;輕質(zhì)金屬基復合材料[J];金屬功能材料;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拴獅;;艦船金屬基復合材料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A];中國復合材料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陶進長;那順桑;楊海霞;;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A];2007年河北省軋鋼技術與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張立斌;海錦濤;;超塑性金屬基復合材料制造方法的研究[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工科分冊·上冊)[C];1992年

4 劉江;;金屬基復合材料及其界面強度問題[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5 馬宗義;畢敬;劉越;趙明久;張世振;;原位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微觀結(jié)構(gòu)及性能[A];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第十一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6 王周成;倪永金;唐毅;;電化學方法制備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進展[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張荻;;金屬基復合材料發(fā)展戰(zhàn)略[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材料專業(yè)委員會2011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劉冀念;;光學級金屬基復合材料在空間的應用[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丁偉民;覃繼寧;;碳-鎂金屬基復合材料熱擠壓初步研究[A];塑性加工技術文集[C];1992年

10 夏源明;周元鑫;黃文;;纖維束及其單向金屬基復合材料動態(tài)力學性能研究[A];中國復合材料學會2003年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施萌;金屬基復合材料水平連鑄方法與設備[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2 記者 宋世濤;材料科學中的“1+1>2”[N];上?萍紙;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婁德元;激光制備碳化物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微結(jié)構(gòu)和性能[D];東北大學;2013年

2 王放;金屬基復合材料循環(huán)響應和疲勞破壞的理論和模擬[D];上海大學;2008年

3 劉振宇;碳納米管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機械分散制備及其組織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小龍;激光直接沉積成形原位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李新亮;新型廣域溫度自潤滑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賈曉剛;Mo/Pt/Ag層狀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劉國天;金屬基復合材料(熱)彈塑性行為變分漸近均勻化細觀模型[D];重慶大學;2016年

5 阮紹明;SiC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強度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6 孟鑫;原位合成CNTs增強Al-Cu基復合材料及其力學性能[D];天津大學;2014年

7 張軍化;金屬基復合材料性能預測及微結(jié)構(gòu)拓撲優(yōu)化設計[D];湘潭大學;2009年

8 張萬平;在熱/機械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金屬基復合材料的應力場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9 姜云鵬;短纖維金屬基復合材料與溫度有關的宏細觀力學行為數(shù)值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吳堅;在熱/機械載荷作用下金屬基復合材料纖維斷裂分析[D];重慶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2627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627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31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