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粒子在微孔發(fā)泡聚合物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微孔發(fā)泡 + 微孔聚合物; 參考:《塑料》2017年05期
【摘要】:微孔發(fā)泡聚合物是一種發(fā)展迅速的新型發(fā)泡材料,因其具有質(zhì)量輕、環(huán)境友好、滲透性好等優(yōu)點,具有極其廣闊的應用領域。同時,納米粒子對微孔發(fā)泡聚合物的氣泡成核、氣泡生長、氣泡定型等影響非常顯著。因此,納米粒子對微孔發(fā)泡聚合物泡孔形貌調(diào)控機理的相關研究,成為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介紹了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間歇式釜壓發(fā)泡、連續(xù)擠出發(fā)泡和注塑成型發(fā)泡;然后分析了納米粒子在微孔發(fā)泡聚合物中的添加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插層法、直接混合法;綜述了納米粒子對微孔發(fā)泡聚合物體系的影響;最后對微孔發(fā)泡聚合物的研究方向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Abstract]:Microcellular foamed polymer is a new kind of foamed material with rapid development. I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friendly environment, good permeabil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on bubble nucleation, bubble growth and bubble setting of microporous foamed polymer is very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microcellular foamed polymer foam morphology by nanoparticl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including batch autoclave foaming, continuous extrusion foam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foaming, were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s on microporous foamed polymer system was review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porous foamed polymer were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5239)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13EEQ010)
【分類號】:TB383.1;TQ328.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shù)缕?管蓉,劉劍洪;微孔發(fā)泡高分子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2年04期
2 方荃,何榮軍;高分子材料的微孔發(fā)泡方法[J];膠體與聚合物;2003年04期
3 吳曉丹,彭玉成,國明成;微孔發(fā)泡過程的氣泡成長動力學模型[J];輕工機械;2005年02期
4 李應林;向幫龍;蔣亞靜;肖兆新;管蓉;;微孔發(fā)泡成核理論新進展[J];現(xiàn)代塑料加工應用;2006年06期
5 ;關于召開“2008微孔發(fā)泡和低發(fā)泡塑料成型技術研討會”的通知[J];塑料科技;2008年05期
6 朱茂電;;微孔發(fā)泡材料制備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10年04期
7 李越;劉春彤;;微孔發(fā)泡擠出技術制備光纜填充繩[J];現(xiàn)代傳輸;2013年02期
8 祝詩洋;曲敏杰;鄭來久;何玲玲;;超臨界CO_2微孔發(fā)泡材料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塑料加工應用;2013年05期
9 高長云,周南橋,彭響方;微孔發(fā)泡過程中聚合物/超臨界CO_2均相體系形成的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3年10期
10 鐘桂龍;;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微孔發(fā)泡技術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楊勇;張好斌;王繼文;盧朝輝;鄭文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微孔發(fā)泡行為的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2 黎紅;姜修磊;劉攀;許志美;趙玲;;超臨界CO_2中聚丙烯微孔發(fā)泡的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向幫龍;李應林;魯?shù)缕?宋功武;管蓉;;PET微孔發(fā)泡中氣體擴散行為的研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柯釗;陳浩;查尚文;杜平高;郭普生;管蓉;;加工參數(shù)對增塑微孔發(fā)泡PC片材的力學性能的影響[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2年
5 辛振祥;張振秀;張保生;;聚丙烯/廢舊輪胎膠粉共混物的微孔發(fā)泡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6 李文光;;聚丙烯微孔發(fā)泡材料制備技術中的難點及解決的途徑[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7 管蓉;李應林;肖兆新;劉娟;;模壓法微孔發(fā)泡PET和PC片材的制備及性能[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董桂偉;微孔發(fā)泡注塑成型技術及其產(chǎn)品泡孔結(jié)構(gòu)形成過程和演變規(guī)律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彭軍;基于微孔發(fā)泡注塑成型的制品表面質(zhì)量與多孔支架制備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劉洪辰;β淀粉樣蛋白聚集的聚合物納米抑制劑的設計合成和作用[D];天津大學;2016年
4 楊桂欣;幾種納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成像、腫瘤治療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年
5 呂銳嬋;稀土基介孔材料的合成、修飾、成像及抗腫瘤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智峰;線型低密度聚乙烯/納米粒子復合材料的超臨界微孔發(fā)泡[D];寧波大學;2015年
2 羅特;超臨界N_2微孔發(fā)泡注塑成型技術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3 王斌榕;熱塑性聚酰亞胺超臨界二氧化碳的微孔發(fā)泡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4 侯斌超;HIPS微孔發(fā)泡注塑成型工藝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何穎;微孔發(fā)泡聚合物工藝與增韌機理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6 周麗;微孔發(fā)泡過程與微孔形態(tài)關系的研究及對材料韌性的影響[D];貴州大學;2006年
7 汪岳;改善微孔發(fā)泡注塑成型制品表面質(zhì)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8 范金;聚合物微孔發(fā)泡氣泡長大理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于慧潔;聚苯乙烯的雙螺桿擠出微孔發(fā)泡成型工藝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7年
10 汪菊英;物理法聚丙烯微孔發(fā)泡的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89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8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