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結(jié)構(gòu)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納米結(jié)構(gòu)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12年
納米結(jié)構(gòu)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
李鹿
【摘要】:鋰離子電池因其優(yōu)異的綜合性能受到各國研究工作者和企業(yè)的廣泛重視。在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進程中,電極材料己經(jīng)成為制約鋰離子電池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的瓶頸,隨著各種(手機、數(shù)碼相機、手提電腦等)中小型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以及電動自行車的推廣普及,新一代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的商品化開發(fā),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及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傳統(tǒng)的碳系負極材料在比容量、比能量等方面已經(jīng)不能滿足下一代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需要,因此,開發(fā)新型高比容量、高穩(wěn)定性、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顯得尤為迫切。而錫基氧化物和鐵氧化物由于具有較高理論容量,價格低廉、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點成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關注的焦點。但這些材料目前還存在著利用率低、倍率放電性能差、循環(huán)壽命短等問題。而電極材料的納米化和結(jié)構(gòu)功能化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納米電極材料的晶體結(jié)構(gòu)、形貌及大小等對其電化學性能均有重要影響。 因此,如何實現(xiàn)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納米化和功能化將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究課題。所以本文開展了空心SnO_2@C復合納米球,菱形Fe_2O_3納米粒子和不同形貌Fe_3O_4@C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表征以及電化學性能研究,,并對納米體系中電極材料大小和形貌對電化學性能影響進行討論。主要工作分為以下幾部分: 1.以二氧化硅為模板,采用水熱法制備單分散、粒徑及厚度均一的空心SnO_2納米球,并以PAA為碳源,采用一種簡便的方法,在水和異丙醇混合溶劑中合成單分散離心核殼結(jié)構(gòu)SnO_2@PAA空心納米球,并進行煅燒,成功制備高分散性核殼結(jié)構(gòu)SnO_2@C空心納米球。并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XRD)、紅外光譜(FTIR)和透射電鏡(TEM)對合成材料進行表征。電化學性能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105mA g~(-1)的倍率下SnO_2@C復合空心納米球初次放電容量達到1009mAhg~(-1),經(jīng)過100個循環(huán)放電容量仍保持在808mAh g~(-1),在倍率性能測試中SnO_2@C復合空心納米球也有上佳表現(xiàn)。 2.以陽離子表面活性劑(CTAB)為模板,采用水熱法制備不同大小菱形-Fe_2O_3材料。并對納米級與微米級-Fe_2O_3材料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jié)果表明納米級材料相比微米級材料在容量及循環(huán)性能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相同情況下納米電極材料在50次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達73%,而微米材料則僅為50%,表明電極材料的納米化是提升電池材料電化學行為的有效途徑。 3.利用高溫水解法,以無水FeCl3為原料合成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Fe_2O_3納米球。隨后以PAA為碳源,通過對燒結(jié)溫度和時間的調(diào)控,實現(xiàn)了球狀,鏈狀及環(huán)狀Fe_3O_4@C復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并對其電化學性能進測試,討論其結(jié)構(gòu)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納米粒子的再組裝產(chǎn)生的環(huán)狀和鏈狀Fe_3O_4@C復合材料與單分散球形Fe_3O_4@C相比,具有內(nèi)阻小,容量高,穩(wěn)定性好等特點,同時表明納米粒子的再組裝也是提高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M912;TB383.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任學佑;鋰離子電池及其發(fā)展前景[J];電池;1996年01期
2 孫楊正,廖小珍,馬紫峰;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J];電池;2004年03期
3 顏劍;蘇玉長;蘇繼桃;盧普濤;;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J];電池工業(yè);2006年04期
4 ?烧,金志浩;高溫自潤滑陶瓷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茂權,熊黨生,閆杰;高溫固體潤滑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3年06期
2 王國亮;蔡星會;姬國勛;盧江仁;;B_4C陶瓷摩擦學性能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J];材料導報;2012年07期
3 曹同坤,鄧建新,孫軍龍;Al_2O_3/TiC/CaF_2自潤滑陶瓷材料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5年03期
4 曹同坤;高偉;;Al_2O_3/TiC/CaF_2陶瓷的摩擦磨損及自潤滑膜的形成機理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9期
5 曹同坤;鄧建新;;添加固體潤滑劑的Al_2O_3/TiC陶瓷材料力學性能和顯微結(jié)構(gòu)[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6年01期
6 任學佑;鋰離子電池的新進展[J];電池;1997年04期
7 任學佑;稀有金屬在電池工業(yè)中的應用[J];電池;1998年02期
8 董全峰,詹亞丁,金明鋼,黃鎮(zhèn)財,鄭明森,尤金跨,林祖賡;錫鎳合金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電池;2005年01期
9 楊學林;溫兆銀;張露露;游敏;;鋰離子電池硅基復合負極材料的研究[J];電池;2007年05期
10 高玲;周廉;盧亞鋒;李成山;;溫度和氣氛對錳穩(wěn)定氧化鋯立方相穩(wěn)定性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久軍;單英春;;大顆粒BN復合Sialon陶瓷的高溫摩擦磨損性能[A];第八屆全國摩擦學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武高輝;趙敏;姜龍濤;;TiB2p/Al自潤滑復合材料的基礎特性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3 王雪坤;尹龍衛(wèi);;介孔SnO_2的制備及其鋰電性能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材料科學與圖像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竇樹梅;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Mn-O體系的制備與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彭春麗;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與Li_2FeSi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曹雁冰;聚陰離子型鐵系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劉靜;磷酸鐵法合成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及其改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彭忠東;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合成及中試生產(chǎn)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6 王保峰;二次鋰電池中高容量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4年
7 張寶;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PO_4(M=Fe,Mn)的合成與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8 莊大高;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賴春艷;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制備與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6年
10 郝艷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備、改性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金歌;負極材料Li_4Ti_5O_(12)制備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李強;Fe對Sn_xCo_y/C負極材料的結(jié)構(gòu)和電性能的影響[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楊雙磊;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書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改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徐永剛;LiFePO_4/C納米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與結(jié)構(gòu)及電化學行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楊覺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水熱合成與改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王超;氟代碳酸乙烯酯對鋰離子電池性能影響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楊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PO_4的合成與表征[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任海娟;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Sn-SnO_x/C復合體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10 李鵬濱;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的合成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胡行仁;今日世界電池市場[J];電池;1994年04期
2 ;二次鋰電池最新進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查全性教授訪談錄[J];電池;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英;范晶;賈志杰;;負極材料NiO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無機化學學報;2007年01期
2 謝健;趙新兵;曹高劭;涂江平;;納米CoSb作為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6年04期
3 王希敏;王先友;羅旭芳;廖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J];化學進展;2006年12期
4 張自祿;盧嘉春;楊裕生;;以酚醛樹脂為炭源的LiFePO_4性能改進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07年05期
5 劉伶;孫克寧;楊同勇;王瑩;;層狀LiNi_xCo_yMn_(1-x-y)O_2正極材料的制備及改性研究進展[J];稀有金屬快報;2008年01期
6 禹筱元;余仕僖;周正添;;鋰離子電池LiNi_(1/3)Co_(1/3_Mn_(1/3)O_2正極材料的性能研究(Ⅰ)[J];廣東化工;2008年04期
7 董琪;康紅欣;閆艷波;;充電截止電壓對鋰離子電池化學性能的影響[J];化工進展;2008年05期
8 劉民忠;郭學益;;Li_3V_2(PO_4)_3/C復合正極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J];微細加工技術;2008年03期
9 鐘勝奎;劉樂通;劉潔群;姜吉瓊;王健;李陽;鄭少英;;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_(0.4)Co_(0.2)Mn_(0.4)O_2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J];微細加工技術;2008年06期
10 田華;葉乃清;;正極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結(jié)構(gòu)、性能及制備技術研究[J];材料導報;2008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玲;趙海雷;仇衛(wèi)華;尹朝麗;;鎂摻雜對鋰鈦復合氧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影響[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2 黃莎華;溫兆銀;朱修劍;顧中華;;Li_(3.608)Al_(0.085)Ti_5O_(11.932)的制備和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馬曉玲;王馳偉;程錦國;孫聚堂;;LiNi_(0.9)Co_(0.1)Sn_(0.01)O_2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2005年中西部十五。▍^(qū))、市無機化學化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穎;劉文元;傅正文;秦啟宗;;脈沖激光沉積法制備Mn_4N薄膜及其電化學性質(zhì)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王兆翔;黃學杰;陳立泉;;納米表面改性提高正極材料LiCoO_2的電化學性能的機理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瑩;鄧超;孫克寧;;工藝條件對層狀Li(Ni_(1/3)Co_(1/3)Mn_(1/3))O_2的結(jié)構(gòu)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4)[C];2007年
7 周新文;張季平;劉浩文;郭光輝;雷太鳴;張克立;;LiFePO_4/C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蔡振平;李明勛;盧世剛;金維華;;Li_2CO_3改性LiMn_2O_4的結(jié)構(gòu)及電化學性能[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唐致遠;焦延峰;;碳包覆LiFePO_4的電化學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10 李述中;李超;時景仙;王濤;張玉亮;楊書廷;;磷酸亞鐵鋰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改進[A];第七屆全國磷化學化工暨第四屆海峽化學生物學、生物技術與醫(yī)藥發(fā)展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海基;[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3年
2 興 華;[N];中國質(zhì)量報;2004年
3 記者 王小龍;[N];科技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張迎增;[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紀愛玲;[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9年
6 潘葆鑄;[N];中國工業(yè)報;2004年
7 江蘇 嚴擁軍;[N];電子報;2004年
8 記者 李瑋 通訊員 孟祥成;[N];菏澤日報;2009年
9 記者 汪煒;[N];上?萍紙;2009年
10 記者 劉志強;[N];科技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國光;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材料LiMn_2O_4的制備、結(jié)構(gòu)和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胡偉躍;鋰離子電池非水電解液的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3 湯宏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_(1-x)M_xO_2(M=Co,Al,Mn)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4 羅文斌;Al、Mg和Mn-Mg摻雜對LiCoO_2和LiNi_(1/3)Mn_(1/3)Co_(1/3)O_2結(jié)構(gòu)、電化學和熱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5 崔艷華;全固態(tài)薄膜鋰離子電池新型電極材料的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6 魏英進;鋰離子電池錳基正極材料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2004年
7 付麗君;復合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和儲氫體系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0年
8 何則強;SnO_2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9 李鹿;納米結(jié)構(gòu)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儲艷秋;鋰離子電池薄膜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質(zhì)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費新坤;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_xMn_(2-x)O_4的合成與性能[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李利民;含氮活性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賀婷;錫基多元合金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平;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及其摻雜物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5 牛曉波;鋰離子電池三元復合正極材料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6 黃曉君;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王敏;正極材料Li[Li_(0.1)Ni_(0.35)Mn_(0.55)]O_2的制備和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周新文;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_4/C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曹彬;二氧化鈦及錫、鋰摻雜納米管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芮先宏;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釩鋰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納米結(jié)構(gòu)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6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