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防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磨損性能及機理研究
本文選題:復合材料 + 陶瓷。 參考:《玻璃鋼/復合材料》2016年11期
【摘要】:為了提高樹脂基復合材料的耐磨損性能,采用Al2O3陶瓷貼片制備了陶瓷防護復合材料,通過往復式摩擦磨損試驗機對陶瓷片材和復合材料進行了磨損性能試驗,得到了防護復合材料在不同加載參數(shù)下的磨損形貌,進一步采用三維白光干涉表面形貌儀測試了磨損試樣的表面形貌、磨痕深度與寬度,并據(jù)此建立了磨損性能數(shù)據(jù)分析與評價模型,分析了防護復合材料的耐磨損機理。結果表明:復合材料采用陶瓷貼片進行防護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損性能,經(jīng)陶瓷防護后,復合材料的可承受加載載荷從40 N提高至100 N;隨著載荷的進一步增加,陶瓷防護復合材料的磨痕深度大大增加,而鋼球的磨損程度迅速下降,其磨損機制發(fā)生了變化。分析了造成復合材料磨損性能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ceramic protectiv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with Al _ 2O _ 3 ceramic patches. The wear properties of ceramic sheets and composites were tested by a reciprocating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The wear morphology of the protective composit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wear depth and width of the wear specimen were further measured by three-dimensional white light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the model, the wear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ceramic patch, and the loadable load of the composite increases from 40 N to 100 N after ceramic protection, and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load, The wear depth of ceramic protective composites increases greatly, while the wear degree of steel ball decreases rapidly, and the wear mechanism changes.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of wear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作者單位】: 先進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中航工業(yè)復合材料技術中心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分類號】:TB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華,姜召陽;樹脂基復合材料及其在建筑業(yè)中的應用[J];廣東建材;2005年01期
2 赫禹,王麗麗;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性能及應用[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耿運貴;張永濤;;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應用與發(fā)展趨勢[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關永剛;;用介電分析法研究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固化制度及其對性能的影響[J];纖維復合材料;1992年04期
5 楊蔭;先進的樹脂基復合材料對艦船設計和性能的影響[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1993年04期
6 張東興,謝懷勤,黃龍男,邢強國;幾種樹脂基復合材料耐燃性能的熱分析研究[J];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7 楊紅,陶寶祺,梁大開,邱浩,曹振新;樹脂基復合材料中埋入大直徑光纖性能的研究[J];玻璃鋼/復合材料;2000年05期
8 張鳳翻,張雯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上限工作溫度[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1年05期
9 高丹盈,李趁趁,朱海堂;樹脂基復合材料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J];纖維復合材料;2002年02期
10 劉潤山,劉麗;現(xiàn)代樹脂基復合材料及其基體的工業(yè)和研究[J];材料導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侯衛(wèi)國;張衛(wèi)方;王曉亮;王越;張鳳玲;;樹脂基復合材料缺陷的熱揭層試驗技術[A];2009年全國失效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新華;李彩球;張林文;陳淳;;21世紀最具生命力的結構材料——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態(tài)勢[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新華;李彩球;張林文;陳淳;;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態(tài)勢[A];第十五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李新華;李彩球;張林文;陳淳;;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態(tài)勢[A];第十五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于志成;沙金偉;趙梁;尹凱;;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吸濕特性[A];復合材料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第十一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6 嵇培軍;王清海;劉京林;白樹成;;樹脂基復合材料護板性能的研究[A];第十六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董永祺;;是時候了,,我國樹脂基復合材料成型工藝該破舊立新了![A];第十次全國環(huán)氧樹脂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徐金雄;周兵;周延周;;高精度透視測量光學渾濁樹脂基復合材料內(nèi)部三維離面位移場分布[A];第17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復合材料檢測與測試技術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臧偉;崔萬繼;熊蘭香;李琳;;濕熱加速老化試驗方法對樹脂基復合材料壽命預估的研究[A];第17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復合材料檢測與測試技術分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嵇培軍;楊明;陳夢怡;溫磊;蔡良元;張華;白樹成;;大功率微波作用下樹脂基復合材料夾層板熱量損耗的研究[A];復合材料——基礎、創(chuàng)新、高效:第十四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中國復合材料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發(fā)展[N];中國建材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于萱 通訊員 張揚;以復材強翼 助企業(yè)騰飛[N];中國航空報;2013年
3 劉樹基;樹脂基復合材料在醫(yī)療、體育、娛樂方面的應用[N];中國建材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孫冠宏;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表面氧化鋁層制備及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孫小剛;Ni-Mn-Ga/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相變、阻尼與磁致應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秦明;熱塑性聚芳醚酮類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連接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于祺;模擬空間環(huán)境下碳纖維/雙馬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性能演化及其損傷機理[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袁莉;微膠囊增韌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吳湘鋒;空心微珠的制備及其高強輕質(zhì)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7 鄭亮;連續(xù)纖維增強雜萘聯(lián)苯聚芳醚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燦;含損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吸濕行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樊虎;樹脂基復合材料鏈盒RTM成型工藝研究[D];中北大學;2016年
3 劉運紅;激光波數(shù)掃描干涉透視測量樹脂基復合材料內(nèi)部的變形場分布[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朱文卓;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馬懷波;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時變可靠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劉東;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機敏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7 何偉;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拉敏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黃千穩(wěn);樹脂基復合材料長期性能的理論分析及其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9 武生虎;樹脂基復合材料表面金屬化及膜基界面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10 孫強;無機粉體/異形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025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