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織物復合材料組分材料體分比的顯微CT實驗測定法
本文選題:玻璃纖維/環(huán)氧樹脂 + 纖維織物復合材料。 參考:《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針對纖維織物復合材料的組分材料體分比測定問題,提出一種基于顯微CT圖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不同尺度的顯微CT圖像分別測定全局纖維體分比、局部纖維體分比和纖維束體分比參數(shù),還可以為難以用常規(guī)物理實驗測定體分比的復合材料組分材料體積分數(shù)測定提供解決方案。以E-Glass/Epoxy纖維織物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對比ASTM D3171 Procedure G、掃描電鏡實驗和顯微CT實驗三種測定法的測量值,結果證明了顯微CT實驗測定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針對掃描電鏡圖像和顯微CT圖像,分別給出了相應的圖像處理方法,為獲得正確的組分材料分割結果提供了技術保證。顯微CT實驗測定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復合材料組分材料體分比的測定。
[Abstract]:A method based on microscopic CT image wa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volume ratio of fiber fabric composite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global fiber volume fraction, local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 fiber bundle volume ratio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scale microCT images. It can also provide a solu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ume fra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volume fraction by conventional physical experiment. Taking E-Glass-Epoxy fiber fabric composite as research object, the measured values of ASTM D3171 procedure 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microCT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microCT measurement. Fo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d the microscopic CT image, the correspond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given respectively, which provides the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obtaining the correct component material segmentation result. The microCT measurement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bulk fra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作者單位】: 國防科技大學高超聲速沖壓發(fā)動機技術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TB3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須穎;鄒晶;姚淑艷;;X射線三維顯微鏡及其典型應用[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4年06期
2 張超;許希武;;二維二軸編織復合材料幾何模型及彈性性能預測[J];復合材料學報;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王中偉;;纖維織物復合材料組分材料體分比的顯微CT實驗測定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2 陳津平;崔芳芳;鄒晶;胡曉東;呂寒玉;;顯微CT三維分辨率測試方法研究進展[J];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3 柯常宜;覃小紅;閻建華;;二維二軸編織鋪層復合材料細觀幾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的一種計算方法[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7年01期
4 敖波;何深遠;鄧翠貞;;熱障涂層X射線顯微鏡三維成像[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6年12期
5 康雄建;房光強;張大旭;陳務軍;曹爭利;彭福軍;;形狀記憶四枚緞紋編織復合材料拉伸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上海航天;2016年05期
6 史琳;許然;許強輝;須穎;鄭立才;;基于顯微CT技術的結焦砂3維孔隙結構精細表征[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10期
7 胡虹玲;龔友坤;彭雄奇;尹紅靈;;考慮拉剪耦合的二維編織物各向異性超彈性本構模型[J];復合材料學報;2017年06期
8 朱俊;吳維清;歐陽佳斯;王繼輝;倪愛清;;面外波紋對復合材料層合板彈性性能的影響[J];復合材料學報;2016年09期
9 黃艷群;高一歌;盛天夢;朱黎明;;基于交互系統(tǒng)設計理論的X射線儀器外觀設計[J];機械設計;2015年10期
10 朱露露;閻建華;顧海麟;;二維三軸編織鋪層復合材料開孔前后彎曲性能[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軍;朱德生;包尚聯(lián);;顯微CT技術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J];現(xiàn)代儀器;2009年06期
2 桂建保;胡戰(zhàn)利;周穎;鄭海榮;;高分辨顯微CT技術進展[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09年02期
3 黃伯云;肖鵬;陳康華;;復合材料研究新進展(上)[J];金屬世界;2007年02期
4 何思淵,臧曉云,何德坪;輕質能量吸收器[J];中國科學(B輯 化學);2005年04期
5 ;Spherical foam growth in Al alloy melt[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5年03期
6 徐q,許希武,汪海;三維四向編織復合材料的幾何建模及剛度預報[J];復合材料學報;2005年01期
7 王立朋,燕瑛;編織復合材料彈性性能的細觀分析及試驗研究[J];復合材料學報;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連賀;復合材料組分材料彈性常數(shù)的測定[J];纖維復合材料;1999年04期
2 李地紅,呂敏,王光遠;復合材料組分-性能優(yōu)化[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3 李劍峰,陳艷秋;聚合礦物復合材料組分優(yōu)化與機械性能[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年03期
4 黃富華;梁軍;趙兵;盧琦;;復合材料組分性能隨機性識別的克里金隨機分析方法[J];固體力學學報;2011年S1期
5 李妙玲;齊樂華;李賀軍;;C/C復合材料組分含量的圖像分析方法[J];復合材料學報;2007年04期
6 李天昕;楊雯雯;朱維耀;;紅外光譜法與X射線衍射法分析介孔復合材料組分變化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7 王嵐;;氟橡膠СКФ-26磁性復合材料組分及性能的最佳化[J];世界橡膠工業(yè);2013年11期
8 ;[J];;年期
,本文編號:20118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1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