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納米帶的制備與電學特性調控
本文選題:石墨烯 切入點:納米帶 出處:《物理學報》2017年21期
【摘要】:石墨烯由于其獨特的晶體結構展現(xiàn)出了特殊的電學特性,其導帶與價帶相交于第一布里淵區(qū)的六個頂點處,形成帶隙為零的半金屬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電子傳輸特性的同時也限制了其在電子學器件中的使用.因而科研人員嘗試各種方法來打開其帶隙并調控其能帶特性,主要有利用缺陷、應力、摻雜、表面吸附、結構調控等手段.其中石墨烯納米帶由于量子邊界效應和限制效應,存在帶隙.本綜述主要介紹了制備各類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并通過精確調控其細微結構,從而對其進行精確的能帶調控,改變其電學特性,為其在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提供一些可行的方向.
[Abstract]:Because of its unique crystal structure, graphene exhibits speci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Its conduction band intersects with valence band at six vertices of the first Brillouin zone, forming a half-metallic material with zero band gap.Th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lso limit its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So researchers try various methods to open the band gap and regulate its energy ba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tilizing defects, stress, doping, surface adsorption, 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so on.There are band gaps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due to the quantum boundary effect and confinement effect.In this review, the methods of preparing various graphene nanoribbon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fine structures are precisely regulated to change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It provides some feasible direc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11674136) 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預備人才項目(批準號:2017HB010)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TB383.1;TQ127.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卓華;;溫和條件下碲納米帶的穩(wěn)定性研究[J];建材世界;2009年04期
2 Robert F.Service,劉道軍 ;化學家正在揭開分子的妖術[J];世界科學;2000年08期
3 ;科學家首次用納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6期
4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J];高科技與產(chǎn)業(yè)化;2009年06期
5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6 ;日本開發(fā)出在藍寶石底板上制備石墨烯的技術[J];硅酸鹽通報;2009年04期
7 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9年04期
8 傅強;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學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09年18期
9 ;納米中心石墨烯相變研究取得新進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10期
10 徐秀娟;秦金貴;李振;;石墨烯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會明;;石墨烯的制備與應用探索[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錢文;郝瑞;侯仰龍;;液相剝離制備高質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張甲;胡平安;王振龍;李樂;;石墨烯制備技術與應用研究的最新進展[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3分冊)[C];2010年
4 趙東林;白利忠;謝衛(wèi)剛;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5 沈志剛;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備石墨烯研究[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冕;錢林茂;;石墨烯的微觀摩擦行為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趙福剛;李維實;;樹枝狀結構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吳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無機石墨烯材料:計算與實驗的結合[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吳迪;彭海琳;劉忠范;;石墨烯光化學修飾及尺寸效應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艷紅;“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證券時報記者 向南;石墨烯貴過黃金15倍 生產(chǎn)不易炒作先行[N];證券時報;2010年
3 本報特約撰稿 吳康迪;石墨烯 何以結緣諾貝爾獎[N];計算機世界;2010年
4 記者 謝榮 通訊員 夏永祥 陳海泉 張光杰;石墨烯在泰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N];泰州日報;2010年
5 周科競;再說石墨烯的是與非[N];北京商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呂海波;石墨烯投資,風已生水慢起[N];中國化工報;2011年
7 CNE記者 趙坤;石墨烯:備受爭議的“神奇”材料[N];中國電力報;2011年
8 劉霞;新方法可人工合成高質量石墨烯[N];科技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滕繼濮;石墨烯:完美材料與未來生活[N];科技日報;2011年
10 劉霞;計算機模擬顯示石墨炔的性能勝過石墨烯[N];科技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均輝;鈦基底上一維二氧化鈦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許冠辰;化學氣相沉積法控制合成低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張小歐;新型低維材料電磁和輸運性質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4 馬玲;改性石墨烯儲氫和氣敏性質及硅納米帶摻雜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呂敏;雙層石墨烯的電和磁響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羅大超;化學修飾石墨烯的分離與評價[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7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飾[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8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還原電催化劑的理論計算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9 李鐵;新型碳基功能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其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10 沈彥;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學性質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杉杉;鋰電池正極材料釩酸銨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2 尤曉杰;低維六方氮化硼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計算[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潘青彪;石墨烯納米帶及其復合三維結構的電子輸運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劉玉良;遞歸格林函數(shù)方法研究石墨烯納米帶電子輸運性質[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5 黃寶君;納米結構二氧化錫材料光電性能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6 陳勇;磁場調控下ZnO納米帶肖特基勢壘輸運性質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7 白俊強;Ni摻雜TiO_2納米帶陣列薄膜制備及光催化性能[D];浙江大學;2016年
8 周華;硼氮雜化石墨烯納米帶及碳納米管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9 聶龍英;基于過渡金屬復合硫化物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10 劉書躍;石英高溫還原氮化制備氮化硅納米帶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本文編號:1724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2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