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材料論文 >

多孔液體及其二氧化碳氣體分離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18-03-19 02:27

  本文選題:多孔液體 切入點:微孔 出處:《化工進展》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多孔液體是一類存在永久性孔洞且具有流動性的新型多孔材料,兼具微孔材料和液體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價值。本文介紹了多孔液體的概念,總結了三類多孔液體制備方法,分析了其特點和形成條件。第一類多孔液體是由具有空腔的剛性主體單元形成的純液體,主要制備方法為將具有孔洞的有機大分子或納米顆粒進行適當修飾,使其能在常溫下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第二類多孔液體是將具有空腔的剛性主體分子溶解在合適的位阻溶劑中形成永久且空置孔洞,最新合成方法為縮合反應一步法得到主體分子,與較好相溶性溶劑分子互配;第三類多孔液體也是由具有空腔的剛性主體和位阻溶劑組成,配制過程中尋找相匹配的微孔框架、位阻溶劑和分散劑,得到穩(wěn)定流體相是關鍵步驟。綜述了多孔液體用于二氧化碳氣體分離的研究現狀,分析了不同種類多孔液體捕集二氧化碳的優(yōu)缺點和捕集機制。最后對多孔液體合成方法及其在氣體分離過程應用進行了展望。
[Abstract]:Porous liquid is a new kind of porous material with permanent pores and fluidit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microporous material and liquid,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porous liqui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ree kinds of porous liqui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 is that organic macromolecules or nanoparticles with pores are modified properly so that they can exist in liqu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econd kind of porous liquid is that the rigid main molecule with cavity is dissolved in a suitable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to form a permanent and empty pore. The latest synthesis method is to obtain the host molecule by one step condensation reaction, which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better solubility solvent molecule. The third kind of porous liquid is also composed of rigid body with cavity and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 matching microporous frame, steric resistance solvent and dispersant are found. It is a key step to obtain stable fluid phas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rous liquid used in carbon dioxide gas separation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orous liquid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their mechanism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porous liqui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as separation process are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6022,51276205)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513256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106112015CDJXY145501)項目
【分類號】:TB383.4;TQ0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梅;劉有智;申紅艷;;氣體分離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J];化工中間體;2011年04期

2 ;《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出版發(fā)行[J];深冷技術;1981年02期

3 ;《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發(fā)行征購[J];深冷技術;1982年03期

4 王學松;;膜法氣體分離及其發(fā)展(二)[J];遼寧化工;1985年03期

5 王愛勤;;《氣體分離與凈化》雜志創(chuàng)刊[J];膜科學與技術;1987年02期

6 唐文俊;;用于氣體分離的綜合裝置[J];低溫與特氣;1988年04期

7 王莉君;;氣體分離方法的種類與特征[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1年S1期

8 ;適用于氧和氮氣體分離的新碳素膜[J];現代化工;2000年02期

9 李健;利用舊φ500合成塔外筒改成氣體分離裝置[J];小氮肥;2000年02期

10 ;氣體分離設備科技信息網第十二次大會在丹陽召開[J];深冷技術;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誠;孔瑛;盧福偉;;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纖維素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15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預印集[C];2010年

2 程新華;曾昌鳳;張利雄;徐南平;;新型氣體分離炭膜[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呼立紅;王同華;張兵;王震;丁孟賢;;聚醚酰亞胺基低溫熱解膜的氣體分離性能[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姚日遠;;氣體分離裝置的技術改造[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佟輝;翟磊;楊士勇;范琳;;含氟苯側基型聚酰亞胺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L:高性能樹脂[C];2013年

6 莊勝強;;江蘇省氣體分離與液化的現狀及展望[A];江蘇省制冷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曹魯杰;林貽超;閆秋菊;孔春龍;陳亮;;金屬有機骨架CAU-1膜材料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魏璽群;陳健;;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A];第五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9 劉慶嶺;王同華;王楠;梁長海;劉詩麗;曹義鳴;邱介山;;炭膜的功能化及其在氣體分離上的應用[A];第三屆中國膜科學與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黃冬蘭;王金渠;賀高紅;張秀娟;楊寶功;吳玉斌;;膜吸收技術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全國傳遞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通訊員 謝昭萍;我國氣體分離技術有重大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曾少娟;離子液體的設計合成及其在氣體分離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逯春晶;金屬有機骨架膜的合成及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宇;聚酰亞胺/碳納米管混合基質膜的制備及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2 江園;支撐炭膜的制備及用于膜催化強化反應過程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肖鵬;介孔炭修飾復合炭膜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4 湯培峰;氣體分離裝置操作優(yōu)化的智能化方法[D];浙江大學;2003年

5 王楠;沸石/炭雜化膜的制備及其氣體分離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胡施俊;超音速噴嘴渦流管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楊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徑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8 閆健娜;新型炭膜研制及氣體分離性能研究[D];河北聯合大學;2012年

9 張春娟;一種新型ZIF-9-67膜的制備及其對CO_2氣體分離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10 方華東;孔狹縫及孔網絡模型在炭膜氣體分離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6324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324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5e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