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相炭微球改性聚苯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
本文關鍵詞: 聚苯胺 中間相炭微球 原位化學聚合法 超級電容器 出處:《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活性中間相炭微球為基底,過硫酸銨(APS)為氧化劑,通過原位化學聚合法聚合苯胺,得到聚苯胺/活性中間相炭微球復合材料(PANI/A-MCMB),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衍射儀(XRD)對其形貌和結構進行表征。以PANI/A-MCMB復合物為電極活性物質,1.0 mol/L H_2SO_4水溶液為電解液,組裝對稱型超級電容器,用循環(huán)伏安法(CV)、電化學交流阻抗(EIS)、恒流充放電(GCD)等測試手段測試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實驗結果表明,電流密度恒為0.1A/g時,PANI/A-MCMB復合材料單電極比容量為301.6F/g,1 000次循環(huán)后比容量為276.3F/g,比電容保持率為91.6%,較PANI材料(比容量為228F/g,1 000次循環(huán)后比電容保持率為39.5%)具有更好的比容量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s were used as substrate and ammonium persulfate (APS) as oxidant to polymerize aniline by in situ chemical polymerization. Polyaniline / active 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 composite (PANI- A-MCMBN)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PANI/A-MCMB complex was used as th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1.0 mol/L H2SO4 as electrolyt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upercapacitor was tes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constant current charge / discharge (GCD).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constant at 0.1A / g, 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single electrode is 301.6 F / g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y is 276.3 F / g after 1 000 cycles,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retention is 91.6%, 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NI material (the specific capacity is 228F / g 1 000 cycles and the capacitance retention ratio is 39.5%).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省部共建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低碳能源材料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14M562499XB)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1401246,51474110)
【分類號】:TB332;TM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型納米炭材料在超級電容器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J];炭素技術;2012年03期
2 崔光磊;周新紅;智林杰;Arne Thomas;Klaus Müllen;;納米結構的炭釕復合物——一種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電極材料(英文)[J];新型炭材料;2007年04期
3 李莉香;陶晶;耿新;安百鋼;;聚苯胺改性氮摻雜碳納米管制備及其超級電容器性能[J];物理化學學報;2013年01期
4 崔麗莉;陳小二;丁凱麗;張博文;楊圣鶴;王澤龍;;石墨烯/氧化錳/聚苯胺微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超級電容器性質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5 呂永根,凌立成,劉朗,張碧江,徐耀;由中間相炭微球制備高密度各向同性炭(英文)[J];新型碳材料;1998年03期
6 王珍;李鐵虎;程有亮;侯先亮;李朋博;趙廷凱;;硅油分散體系中間相炭微球的制備與結構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7 邵光杰;孫立娟;何佩;張世品;;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MnO_2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7年04期
8 張永剛;王成揚;閆裴;劉秀軍;;鋰離子電池用中間相炭微球的低溫表面修飾[J];材料研究學報;2007年04期
9 徐歡;胡中愛;胡英瑛;魯愛蓮;李麗;楊玉英;李志敏;;NiO/還原氧化石墨烯的溶劑熱合成以及作為高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性能表征[J];應用化學;2014年03期
10 王亮;張秀云;侯文杰;王新;;兩種粒度分析儀對中間相炭微球粒度分布測定影響[J];上;;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郝龍;智林杰;;多孔有機網(wǎng)絡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0分會:低維碳材料[C];2014年
2 臧曉蓓;朱宏偉;;基于石墨烯網(wǎng)狀薄膜的可任意變形的全固態(tài)超級電容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0分會:低維碳材料[C];2014年
3 粟勁蒼;王先友;汪形艷;張小艷;吳春;;多維有序多孔炭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A];第29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張躍鋼;;基于分級結構碳材料的超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0分會:低維碳材料[C];2014年
5 代紅蕾;田艷紅;;循環(huán)伏安法合成聚苯胺膜用于超級電容器電極的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葉秋明;王喜章;耿皎;張志炳;;介質阻擋放電等離子體處理氮摻雜石墨烯的超級電容器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王貴欣;袁榮忠;周固民;瞿美臻;馮永成;于作龍;;CNTs/LiNi_(0.8)Co_(0.2)O_2復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下卷)[C];2003年
8 林沛;施展;鄭明森;董全峰;;水熱合成高容量氧化鎳/碳納米管復合物超級電容器材料[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王貴欣;馮永成;周固民;瞿美臻;張伯蘭;于作龍;;碳納米管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中春;鎳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電容性質[D];揚州大學;2015年
2 龐明俊;錳/鈷/鎳基功能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超級電容器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趙進;介觀結構碳基納米材料的設計、制備及超級電容器性能[D];南京大學;2016年
4 武旭;幾類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水相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5 朱濤;高容量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上海大學;2016年
6 梅琳;復合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高倍率電化學儲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7 Nasser Abushrenta(薩德);多級鈷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8 田芳;鋰離子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儲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9 高標;氮化釩基納米電極材料的設計及儲能性能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6年
10 劉晟;納米尺度金屬(氫)氧化物導電性能的改良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D];南京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丹丹;二氧化鈦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儲鋰負極材料的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沈海燕;海綿狀三維二氧化錳及復合材料的簡易合成及超級電容器的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3 丁芳芳;石墨烯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超級電容性能的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4 李碩;電化學方法制備MnO_x/C復合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5 王天宇;MnO@C納米顆粒的制備及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6 潘麗霞;多孔碳—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超級電容器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5年
7 唐佳勇;二氧化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8 范江華;基于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超級電容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唐寧江;碳納米材料與復合材料超級電容器的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10 韓久鳳;多孔納米炭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17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1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