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材料論文 >

內置扭帶管Cu-水納米流體的流動和傳熱特性

發(fā)布時間:2018-01-09 20:30

  本文關鍵詞:內置扭帶管Cu-水納米流體的流動和傳熱特性 出處:《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納米粒子 傳熱 流動 內置扭帶管


【摘要】:為了研究納米流體在內置扭帶管表面?zhèn)鳠崽匦约傲鲃犹匦?設計并建立一套納米流體表面?zhèn)鳠釋嶒炏到y(tǒng),Reynolds數(shù)(Re)在2 000-7 000的范圍內,分別對質量分數(shù)為0.1%,0.3%和0.5%的Cu-水納米流體在不同扭轉比的內置扭帶管中的傳熱特性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隨著Re增加,Cu-水納米流體和去離子水的沿程阻力系數(shù)均減少;水的沿程阻力系數(shù)小于Cu-水納米流體,內置扭帶管的沿程阻力大于光管,且隨著扭轉比的增大而減少;Nusselt數(shù)(Nu)隨Re和納米顆粒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Cu-水納米流體的Nu比水高,質量分數(shù)為0.5%的Cu-水納米流體在Y=3.5與Y=5.5的內置扭帶管的增強幅度分別為2.29與2.14;內置扭帶管的Nu比光管大,且隨扭轉比增大而減少。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nano-fluid on the surface of a twisted tube, a set of experimental system of surface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 wa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The Reynolds number is in the range of 2 000 to 7 000,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ve mass fraction is 0.1%.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u-water nanofluids with different torsion ratios were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s in 0.3% and 0.5% Cu-water nanofluids with different torsion rat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u-water nanofluid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e.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Cu-water nano-fluid and deionized water is decrease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wat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Cu-water nanofluid, and the resistance of inner torsion tub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light tub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rsion ratio. The Nusselt numb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 and nano-particle mass fraction. The Nu of Cu-water nano-flui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and the enhancement amplitude of Cu-water nano-fluid with mass fraction of 0.5% is 2.29 and 2.14 in the inner torsion tube of Yi-3.5 and Yi-5.5, respectively. The Nu of the inner torsion tub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ight tub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rsion ratio.
【作者單位】: 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分類號】:TK124;TB383.1
【正文快照】: 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納米材料技術應用于強化傳熱領域,研究新一代高效傳熱冷卻技術。1995年,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Choi[1]等人首次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納米流體”。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納米流體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宣益民,余凱,吳軒,李強;基于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納米流體流動與傳熱分析[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4年06期

2 卓清松;張合;郭育廷;賴耒聲;鄧敦平;陳希立;;三氧化二鋁納米流體粘滯度的實驗研究[J];過程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3 薛文胥;王瑋;閔敬春;;顆粒聚集對納米流體強化換熱影響淺析[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6年01期

4 曲小鵬;劉靜;;電阻抗刻畫微/納米流體通道中溶液的流動參數(shù)(英文)[J];微納電子技術;2006年01期

5 張巧慧;朱華;;新型傳熱工質納米流體的研究與應用[J];能源工程;2006年02期

6 郝素菊;蔣武鋒;張玉柱;;納米流體——一種強化換熱工質[J];冶金能源;2006年03期

7 壽青云;陳汝東;;金屬氧化物納米流體的導熱性能研究[J];材料導報;2006年05期

8 龍建佑;朱冬生;何欽波;童明偉;劉玉東;;低溫相變納米流體蓄冷特性研究[J];暖通空調;2006年06期

9 彭小飛;俞小莉;夏立峰;鐘勛;;納米流體懸浮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4期

10 彭小飛;俞小莉;余鳳芹;;低濃度納米流體比熱容試驗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今茂;易如娟;;納米流體及其在冷卻液中的應用[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燃料與潤滑油分會第13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程波;杜塏;張小松;牛曉峰;;氨水—納米炭黑納米流體的穩(wěn)定性研究[A];第五屆全國制冷空調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洪歡喜;武衛(wèi)東;盛偉;劉輝;張華;;納米流體制備的研究進展[A];第五屆全國制冷空調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益?zhèn)?陳曦;;納米流體增強防護結構[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沙麗麗;巨永林;唐鑫;;納米流體在強化對流換熱實驗中的應用研究進展[A];上海市制冷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劉四美;武衛(wèi)東;武潤宇;韓志明;;氧化鋅納米流體對氨水降膜吸收影響的實驗研究[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錢明;沈中華;陸健;倪曉武;李強;宣益民;;激光照射納米流體形成散斑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劉崇;李志剛;;納米流體力學初探及應用[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志陽;楊文建;聶雪麗;楊懷玉;;瞬態(tài)熱絲法測量納米流體的導熱系數(shù)[A];2007高技術新材料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材料導報》編委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朱冬生;李新芳;王先菊;汪南;李華;;氧化鋁-水納米流體的分散性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8)[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欽波;外加磁場強化磁性納米流體的光熱特性及機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Umer Farooq;納米流動的邊界層流的同論分析解[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 朱海濤;納米流體的制備、穩(wěn)定及導熱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趙佳飛;納米流體輻射特性機理研究及其在太陽能電熱聯(lián)用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5 方曉鵬;納米流體熱質傳遞機理及光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6 傅懷梁;納米流體熱物理及泳輸運特性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7 魏葳;納米流體的輻射特性及其在太陽能熱利用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錢明;激光照射納米流體形成散斑的特性及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9 李小軍;SU-8微納米流體通道制作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10 蘇風民;雙組分納米流體的物性測量和NH_3/H_2O泡狀吸收強化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4025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025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d2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