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補角度對復合材料修補片固化過程溫度和熱應力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挖補角度對復合材料修補片固化過程溫度和熱應力的影響 出處:《玻璃鋼/復合材料》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樹脂基復合材料 修補片 挖補角度 固化過程 溫度場 熱應力
【摘要】:利用有限元方法,數值模擬了不同挖補角度的樹脂基復合材料修補片熱固化過程中的溫度場和熱應力場,并分析了挖補角度對修補片的溫度、固化度和熱應力的影響。仿真計算結果表明:挖補角度越小,修補片中心點處的溫度峰值越大,固化速率越快,熱應力越大;挖補角度越小,修補片非中心點處的固化速率越快,熱應力越小,且挖補角度對非中心點處的熱應力影響較大。綜合分析后可知,在一定挖補角度范圍內,合理選擇挖補角度,可控制修補材料內部熱應力,并獲得較好的復合材料修補質量。研究結果為實際修理提供了良好的數值依據。
[Abstract]: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angle patch repair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heat curing process of the stress field, and analyzes the temperature of scarf patch, effect of curing degree and thermal stres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carf angle is smaller, the peak temperature patch at the center of the larger, faster curing rate, the larger the thermal stress; at the angle is smaller, the cure rate of patch non center point more quickly, the thermal stress is small, and the scarf angle on the non center point of the thermal stres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at certain angles,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atching repair material can control the angle of internal thermal stress, and composite repair good qu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numerical basis for practical good repair.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1233202,U13332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6201)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X2015-8)
【分類號】:TB33
【正文快照】: 本文作者還有趙鵬和張晨東。修理損傷復合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叫作挖補修理。挖補修理的優(yōu)勢在于其維修成本低、安全性高、修理后材料強度高等,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飛機結構的修理。根據該方法可將復合材料挖補修理的研究分為試驗研究和數值研究。試驗研究雖然可以直觀地反映固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萍;;園筒形殼體熱應力的簡便計算方法[J];陜西化工;1981年03期
2 S. Bhaduri;曾紀榮;;計算園柱形筒體熱應力的簡便方法[J];機械強度;1981年02期
3 魏占成;李中翰;;利用快速加溫熱應力修復礦用備件[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1984年04期
4 S. Bhaduri;曾紀榮;陳秋霞;;計算圓柱形筒體熱應力的簡便方法[J];化工設備設計;1981年01期
5 S.BHADURI;張榮歧;;計算球殼熱應力的簡便方法[J];煉油設備設計;1983年01期
6 金泉林,劉曉飛;板熱應力彎曲的試驗研究[J];塑性工程學報;1999年01期
7 S.BHADURI;肖堯榮;;求圓筒殼體中熱應力的簡化方法[J];化工與通用機械;1981年09期
8 孫薊泉,盛義平;無孔平板定常熱應力的薄板比擬法[J];齊齊哈爾輕工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9 金泉林;板熱應力彎曲的若干變形規(guī)律的數值模擬研究[J];塑性工程學報;1999年04期
10 周兆鋒;陳明和;范平;王楊根;王榮華;李楓;;鈦合金熱應力矯形實驗裝置的研制[J];新技術新工藝;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慧玲;陳凱;潘瓊瑤;;熱應力對發(fā)動機系統(tǒng)強度影響仿真分析[A];第九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專輯[C];2013年
2 任輝;楊邦朝;蘇宏;顧永蓮;蔣明;;BGA焊點的失效分析及熱應力模擬[A];第十四屆全國混合集成電路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岳動華;張興義;周軍;;零場冷YBaCuO超導塊材熱應力實驗測試[A];第十三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劉景和;王英偉;孫晶;李建利;張亮;;PWO晶體生長與完整性研究[A];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王學兵;張幸紅;杜善義;;TiB_2-CuFGM的使用過程中變形及熱應力的數值模擬[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潘光平;;降低HG-670-13.7-YM9型鍋爐再熱出口主安全門導汽管彎頭漏泄次數[A];全國第八屆電站鍋爐專業(yè)技術交流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岳鐵兵;王燕;牛蘭良;曹進成;;微波助磨作用淺析[A];第九屆全國粉體工程學術會暨相關設備、產品交流會論文專輯[C];2003年
8 楊志斌;蔣軍亮;周蘇楓;;波紋管熱應力和熱模態(tài)分析[A];中國航空學會第七屆動力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益軍;基于激光熱應力的金屬薄板無模成形的基礎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蕩;硅通孔熱應力對于器件性能的影響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劉波;冰層熱應力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學;2004年
3 張曉芳;MLCC熱應力損傷與噪聲相關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王永強;焊接渣盤的設計及其熱應力分析[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
5 宋文明;電子元件熱應力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913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9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