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
本文關鍵詞:礦渣—粉煤灰混合膠凝體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7年
石灰石粉-粉煤灰-水泥三元膠凝體系性能及水化機理研究
董蕓
【摘要】:正石灰石粉來源豐富,經濟易得,以此作為粉煤灰替代摻和料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石灰石粉、粉煤灰和水泥按不同比例混合的三元膠凝體系的膠砂強度、顆粒級配水化熱、膠砂流動度,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積、不同摻量石灰石粉對膠凝材料體系性
【作者單位】:長江科學院
【分類號】:TQ177.62
【正文快照】:
石灰石粉來源豐富,經濟易得,,以此作為粉煤灰替代摻和料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石灰石粉、粉煤灰和水泥按不同比例混 合的三元膠凝體系的膠砂強度、顆粒級配水化熱、膠砂流動度,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積、不同摻量石灰石粉對膠凝材料體系性 能的影響,采用X射線衍射分析、差熱分析、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文勛,蔡躍波;活性激發(fā)過程中粉煤灰硅氧多面體結構變化的核磁共振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4期
2 馬保國;高小建;羅忠濤;;礦物摻合料對水泥砂漿TSA侵蝕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2期
3 齊玉春,董云社;中國能源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現(xiàn)狀及減排對策研究[J];地理科學;2004年05期
4 鄭克仁,孫偉,賈艷濤,郭麗萍;水泥-礦渣-粉煤灰體系中礦渣和粉煤灰反應程度測定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5 肖佳;周士瓊;;粉煤灰對水泥膠砂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J];粉煤灰;2005年06期
6 王華,張強,宋存義;莫來石在粉煤灰堿性溶液中的反應行為[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1年05期
7 方澤鋒,施惠生;粉煤灰對水泥漿體的水化及亞微觀結構的影響[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3年05期
8 宋遠明;錢覺時;王智;;燃煤灰渣活性差異及來源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6年06期
9 谷章昭,周保衛(wèi),樂美龍,唐長馥;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指數(shù)[J];硅酸鹽學報;1991年02期
10 張文生,陳益民,歐陽世翕;粉煤灰與水泥熟料共同水化硬化的基礎研究進展及評述[J];硅酸鹽學報;2000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嚴捍東;廢渣特性及其多元復合對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貢獻與機理[D];東南大學;2001年
2 溫小棟;梯度結構混凝土的體積穩(wěn)定性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立華;多組分水泥基材料水化特征與產物性質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錢文勛;粉煤灰早期活性激發(fā)及其機理研究[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2年
3 孫超;礦渣—粉煤灰混合膠凝體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6年
4 賈艷濤;礦渣和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5 張慶歡;粉煤灰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D];清華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瑜;張?zhí)m芳;;磨細粉煤灰與石灰石粉復合配制C80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11年04期
2 李勇;賈福萍;呂恒林;龍宇;張建超;楊潔;;磨細石灰石粉對水泥基本性能及抗壓強度影響[J];江蘇建筑;2011年03期
3 張云飛;謝慧東;欒佳春;于寧;;石灰石粉作為礦物摻合料對水泥膠砂性能的影響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1年08期
4 肖佳;勾成福;邢昊;許彩云;金勇剛;;石灰石粉對高鋁水泥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11年03期
5 嚴軍偉;邢婕;李杰;羅宇;劉數(shù)華;;石灰石粉混凝土及其硫酸鹽侵蝕特性綜述[J];混凝土;2011年08期
6 楊欣;馬雪英;呂興國;;石灰石粉在自密實混凝土中應用的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1年07期
7 郭一鋒;陳平;明陽;郭雯文;劉榮進;;多摻合料生態(tài)水泥配制方法及其優(yōu)化[J];硅酸鹽通報;2011年03期
8 ;標準信息[J];商品混凝土;2011年09期
9 張永國;董傳深;;火力發(fā)電廠煙氣脫硫添加劑應用的技術經濟分析[J];浙江電力;2011年07期
10 劉仕君;蔡青;廖立;;爐內噴鈣脫硫工藝對鍋爐運行特性影響[J];寶鋼技術;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蕓;;石灰石粉-粉煤灰-水泥三元膠凝體系性能及水化機理研究[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董蕓;肖開濤;蘇杰;;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三元膠凝體系性能及水化機理研究[A];水工大壩混凝土材料和溫度控制研究與進展[C];2009年
3 侯云芬;黃天勇;孫永梅;楊文烈;;熟料-石灰石粉-燃煤灰復合膠凝材料的性能[A];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混凝土質量委員會和建筑材料測試技術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方坤河;楊華山;涂勝金;;碾壓混凝土中石灰石粉摻合料的效應研究[A];中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2008)[C];2008年
5 林培仁;李章建;潘盛仁;梁麗敏;曹寶;;石灰石粉對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學性能的影響[A];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全國混凝土新技術、新標準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混凝土質量委員會和建筑材料測試技術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數(shù)華;閻培渝;;含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復合膠凝材料的抗硫酸鹽侵蝕特性[A];中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2010)[C];2010年
7 劉數(shù)華;閻培渝;;石灰石粉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中的作用機理[A];中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2008)[C];2008年
8 吳定燕;方坤河;劉永和;;石灰石粉對碳酸鹽骨料ASR活性的抑制研究[A];中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2010)[C];2010年
9 楊騰;;石灰石粉密相氣流輸送中試研究[A];人才、創(chuàng)新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孔祥芝;紀國晉;陳改新;;大摻量石灰石粉對水泥水化的影響[A];“全國特種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2008年混凝土質量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律己;[N];中國石化報;2011年
2 通訊員 王希財;[N];中國電力報;2010年
3 夏克彬;[N];中國電力報;2010年
4 經曉萃;[N];中國工業(yè)報;2004年
5 甘肅農業(yè)大學 郝正里 教授;[N];中國畜牧報;2003年
6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 唐明述;[N];中國建材報;2002年
7 石曉慧 劉國紅;[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8 李建奇 王希財;[N];經理日報;2008年
9 孔祥海 劉國紅;[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10 呂貴喜;[N];山西科技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俊強;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摻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機理分析[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
2 代奎;礦渣粉煤灰混合膠凝體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3 肖佳;水泥—石灰石粉膠凝體系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曾俊杰;高性能管樁混凝土材料設計與節(jié)能制備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5 高玲香;含水復合電流變彈性膠體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周家平;氣氛對煤燃燒和SO_2/NO_x遷移的機理及動力學特性影響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楊敏;雜質對不同相磷石膏性能的影響[D];重慶大學;2008年
8 田立江;雙循環(huán)多級水幕反應器脫硫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9 鄭洪偉;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中無水石膏作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10 王軍;相變控溫混凝土的理論基礎研究和制備[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勾成福;水泥—石灰粉—礦粉復合膠凝體系收縮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金勇剛;石灰石粉—粉煤灰—水泥膠凝材料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許彩云;摻石灰石粉膠凝材料收縮性能改善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邢昊;石灰石粉對高鋁水泥性能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熊遠柱;高摻量石灰石粉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柳菲;現(xiàn)代混凝土膠凝體系調凝組分優(yōu)化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謝莎莎;水泥—火山灰質膠凝體系水化機理研究[D];長江科學院;2011年
8 徐巍;新型石灰石礦渣水泥水化機理及性能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袁航;石灰石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武會強;石灰石粉低強自密實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礦渣—粉煤灰混合膠凝體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6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