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紋編織陶瓷基復合材料面內剪切細觀損傷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平紋編織陶瓷基復合材料面內剪切細觀損傷行為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陶瓷基復合材料 平紋編織 面內剪切 纖維彎曲承載機制 細觀損傷演化
【摘要】:采用約西佩斯庫(Iosipescu)純剪切試件,研究了平紋編織Si C/Si C和C/Si C復合材料的面內剪切應力-應變行為和細觀損傷特性.通過試驗獲得了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單調和遲滯應力-應變行為,對比分析了兩種材料的剪切損傷特性,結果表明材料的剪切損傷演化規(guī)律受熱殘余應力水平影響嚴重.由試件斷口電鏡掃描結果發(fā)現(xiàn)剪切加載狀態(tài)下橋連纖維承受顯著的彎曲載荷和變形,據(jù)此提出了纖維彎曲承載機制,并結合裂紋閉合效應分階段闡釋了材料的剪切遲滯環(huán)形狀.基于材料的剪切細觀損傷機制,通過兩個損傷變量表征了材料的剪切損傷演化進程,得到了材料的面內剪切細觀損傷演化模型.對比發(fā)現(xiàn)2D-C/Si C復合材料45?方向基體裂紋的起裂應力明顯小于2D-Si C/Si C復合材料,而兩者0?/90?方向裂紋的起裂應力基本相同.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
【分類號】:TB332
【正文快照】: 引言連續(xù)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CMCs)在高溫環(huán)境下具有優(yōu)異的抗氧化燒蝕性能和力學性能[1-2],使其在高性能航空發(fā)動機[3]和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系統(tǒng)[4]等重要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新型的正交各向異性材料,面內剪切性能是其重要特性,目前也是其基本力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光旭,李峰,李志軍;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細觀損傷演化特征及最弱環(huán)損傷模型[J];復合材料學報;2002年06期
2 賴勇;張永興;;巖石宏、細觀損傷復合模型及裂紋擴展規(guī)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3 王介強,宋守志;礦巖構造結構特性對料層動態(tài)粉碎細觀損傷的影響[J];中國礦業(yè);1999年03期
4 楊智勇;韓建民;李衛(wèi)京;陳躍;王金華;;SiC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細觀損傷的溫度效應[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姜小春;謝和平;周宏偉;;拉伸載荷下準脆性材料微裂紋損傷宏細觀損傷變量關系初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S1期
6 王家成;陳飛;別小平;;危巖體細觀損傷斷裂力學研究[J];現(xiàn)代礦業(yè);2009年11期
7 楊永杰;王德超;王凱;黃冬梅;;煤巖強度及變形特征的微細觀損傷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8 孫鈞,凌建明;三峽船閘高邊坡巖體的細觀損傷及長期穩(wěn)定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7年01期
9 葛修潤,任建喜,蒲毅彬,馬巍,朱元林;煤巖三軸細觀損傷演化規(guī)律的CT動態(tài)試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9年05期
10 劉冬梅;蔡美峰;周玉斌;;巖石細觀損傷演化與宏觀變形響應關聯(lián)研究[J];中國鎢業(yè);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楊永杰;王德超;王凱;黃冬梅;;煤巖強度及變形特征的微細觀損傷機理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李琰慶;許沖;;基于細觀損傷的圍巖破壞過程研究[A];礦山建設工程技術新進展——2008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下)[C];2008年
3 楊更社;謝定義;;巖體宏觀細觀損傷的耦合計算分析[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4 張飛;周海東;趙云霞;巴蕾;;巖石細觀損傷的三維數(shù)字圖像分形[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章青;夏曉舟;;混凝土細觀損傷破壞分析與力學特性的機制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田威;黨發(fā)寧;梁昕宇;陳厚群;;混凝土細觀損傷特性的CT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C];2009年
7 田威;黨發(fā)寧;陳厚群;;基于細觀損傷的混凝土破裂過程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與CT試驗驗證[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榮鑫;夾雜物干涉機制及其對材料細觀損傷的影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2 王士民;非連續(xù)子母塊體細觀損傷演化模型及其應用[D];同濟大學;2008年
3 陳文學;煤巖細觀損傷電磁輻射理論模型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4 崔中興;基于CT實時觀測的水—巖力學耦合機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景洋;船板彎曲加工過程中細觀損傷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劉愛玲;韌性金屬細觀損傷參量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趙廣宇;韌性金屬細觀損傷過程聲發(fā)射特性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4 田威;基于細觀損傷的混凝土破裂過程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及CT驗證[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5 李曉葉;GTN模型的算法研究、程序開發(fā)及試驗驗證[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亞民;凍融作用下花崗巖的細觀損傷機理及演化規(guī)律[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301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3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