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TER影像的烏達火區(qū)遙感監(jiān)測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ASTER影像的烏達火區(qū)遙感監(jiān)測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ASTER 煤火 遙感監(jiān)測 TES算法 自適應梯度閾值法
【摘要】:為了監(jiān)測評估內蒙古烏達煤火的治理效果,以滅火前、中、后和滅火監(jiān)測期的ASTER熱紅外波段為數據源,采用TES算法反演礦區(qū)地表溫度,根據自適應梯度閾值法提取4個年度的火區(qū),經過對比驗證發(fā)現:2008年提取火區(qū)與2009年航空參考火區(qū)的重合度為71.4%;分析2008—2015年間的煤火演變狀況,結果表明:2008—2013年間,火區(qū)呈現顯著縮減趨勢,面積減少2.5 km2,由集中變?yōu)榱阈欠植?這表明該時期煤火治理效果顯著;2013—2015年間,火區(qū)面積增加了0.3 km2,由離散變?yōu)榧蟹植?這說明火區(qū)有復燃的趨勢,1 km2的存量說明今后仍需加大火區(qū)治理力度。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防災科技學院;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ASTER 煤火 遙感監(jiān)測 TES算法 自適應梯度閾值法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371449)
【分類號】:TD752
【正文快照】: 煤火通常是由開采煤炭致其外露到空氣中而引發(fā),一旦發(fā)火,就很難控制。煤火災害引起礦區(qū)地貌變化,威脅當地環(huán)境、居民和設施的安全[1]。除了現場勘驗外,最常用的技術手段就是遙感熱紅外探測技術[2]。Landsat衛(wèi)星中的熱紅外波段被廣泛地用于圈定礦山煤火區(qū)(以下簡稱火區(qū))。蔣衛(wèi)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ASTERYUNNANOSIDE H, FROM ASTER YUNNAN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4年10期
2 ;THE STRUCTURE OF ASTERBATANOSIDE J FROM ASTER BATANG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5年03期
3 ;A NEW NEO-CLERODANE DITERPENE FROM ASTER SOULIEI[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07期
4 ;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Aster Lingulatu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11期
5 陳江;付建飛;;先進星載熱發(fā)射和反射輻射儀(ASTER)——地質學家的最佳選擇[J];地質通報;2006年05期
6 Farid Moore;Fatemeh Rastmanesh;;Application of ASTER data in characte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akab area, NW Iran[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年S1期
7 張云峰;李領軍;馮淳;;ASTER數據在北方鋁土礦預普查中的應用——以豫西澠池地區(qū)為例[J];國土資源遙感;2012年01期
8 ;OLIGOPEPTIDES FROM THE ROOTS OF ASTER TATARICUS L. f.[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3年07期
9 ;TWO NEW OLEANOLIC ACID SAPONINS FROM ASTER YUNNAN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4年10期
10 李國志;叢利民;劉冰;王登科;王寶林;;光譜匹配技術應用于ASTER數據中提取蝕變異常[J];西部探礦工程;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涵秋;張鐵軍;;ASTER與Landsat ETM+NDVI植被指數關系的交互比較研究[A];第十七屆中國遙感大會摘要集[C];2010年
2 汪小欽;陳蕓芝;凌飛龍;;ASTER影像在水環(huán)境參數提取中的應用[A];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胡杏花;朱谷昌;鄒林;劉歡;李智峰;鄭緯;;基于TM/ASTER遙感數據的礦化蝕變信息提取的應用研究[A];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10年會暨區(qū)域遙感發(fā)展與產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時丕龍;付碧宏;二宮芳樹;;基于ASTER VNIR-SWIR多光譜遙感數據識別與提取干旱地區(qū)巖性信息——以西南天山柯坪隆起東部為例[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1年
5 申雙和;趙小艷;楊沈斌;周強;;基于ASTER數據的南京城市熱場分布[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生態(tài)氣象業(yè)務建設與農業(yè)氣象災害預警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6 劉佳瑩;張過;李德仁;;基于ASTER和ETM+數據的異常高溫區(qū)提取[A];第二屆紅外成像系統(tǒng)仿真測試與評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俊虎;張杰林;王麗娟;;ASTER熱紅外影像溫度反演及其應用[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姜莎莎;李培軍;;基于ASTER圖像和地形因子的巖性單元分類——以新疆木壘地區(qū)為例[A];全國地質制圖與GIS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李勝;徐涵秋;王琳;;ASTER衛(wèi)星影像融合算法比較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趙小艷;申雙和;趙小平;周強;;利用ASTER熱紅外數據反演南京城市地表溫度[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綜合探測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春;ASTER與ETM+遙感數據在土地利用分類中的應用比較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2 李柏鵬;ASTER影像絕對定位模型研究[D];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2008年
3 劉金亮;基于ASTER數據的冰川及冰磧物的提取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4 祝文華;基于ASTER影像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反演[D];吉林大學;2010年
5 李淼淼;ASTER數據地質異常信息遙感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靳娟;基于ASTER數據的秘魯南部斑巖銅礦典型蝕變帶提取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7 陳騰云;基于ASTER數據的地表組分溫度反演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余健;ASTER與worldview-2影像協同應用提取巖性信息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9 孫靜;基于ASTER多波段數據的地表組分溫度反演[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亞琳;基于ASTER影像的云頂高度及云跡風立體解算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59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5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