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安全工程論文 >

嵐山港區(qū)深水航道VLCC—潮兩船方案及應急保障措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02:20

  本文關鍵詞:嵐山港區(qū)深水航道VLCC—潮兩船方案及應急保障措施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VLCC 深水航道 船舶領域 風險分析 應急保障措施


【摘要】:近年來,隨著日照港嵐山港區(qū)逐漸成為國家戰(zhàn)略能源儲備的重要港口以及腹地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到港的VLCC (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簡稱VLCC)數(shù)量逐步增多。但目前嵐山港區(qū)的VLCC深水航道尚未發(fā)揮最大效益,在適合進港的時間內,VLCC通航有效潮位保持時間有限,造成船舶和碼頭有效利用率不高。此外,港口的VLCC生產管理經驗需要積累,海事、引航等部門對VLCC的監(jiān)管與引領工作有個熟悉的過程,加之其他因素影響,制約了VLCC進港靠泊的安全和效率。為了提高嵐山港區(qū)VLCC的靠泊能力,保障VLCC進港靠泊效率和安全,本文開展了相關研究,研究主要內容、方法及結論如下:(1)通過對不同吃水條件下的30萬噸級船舶進港標準進行計算論證,20.5m吃水30萬噸級VLCC在水域波浪高度不大于2m,風力不大于7級,航速保持在10kn或以下,富裕水深取船舶吃水的12%時,能滿足嵐山港區(qū)進港要求。(2)通過分析比較船舶領域模型,結合船舶航行歷時與潮汐通航時間,論證了2艘VLCC乘同一波潮水進港即一潮兩船進港方案的可行性。根據(jù)潮汐計算模型理論計算,就乘潮潮高而言一潮兩船方案是可行的。但由于通航安全條件暫時還無法完全滿足,故建議一潮兩船方案在航道條件改善后再行實施。(3)通過分析VLCC進港靠泊整體過程,建立風險識別模型及風險預測模型,提出了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與措施,包括VLCC進港失控應急、擱淺應急和靠離泊應急,從而構建相關應急體系;并就港口、引航等部門構建VLCC應急預案和組織流程進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深水航道的通航能力和運轉效率,提升港口的原油吞吐量;提出的VLCC進港靠泊安全的應急保障措施可供港口、引航等部門參考;本文也可作為海事部門實施安全監(jiān)管的參考。
【關鍵詞】:VLCC 深水航道 船舶領域 風險分析 應急保障措施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698.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緒論12-19
  • 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7
  • 1.2.1 船舶領域研究現(xiàn)狀13-16
  • 1.2.2 VLCC應急方面的研究現(xiàn)狀16-17
  • 1.3 本文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17
  • 1.4 研究的意義17-19
  • 第2章 吃水20.5m30萬噸級船舶進港可行性19-41
  • 2.1 嵐山港區(qū)水文氣象19-26
  • 2.1.1 風況19-20
  • 2.1.2 潮汐20-21
  • 2.1.3 潮流21-26
  • 2.2 航道、港池與錨地26-29
  • 2.2.1 航道26-27
  • 2.2.2 港池27-28
  • 2.2.3 錨地28-29
  • 2.3 規(guī)范性分析29-33
  • 2.3.1 規(guī)范性分析船舶所需航道寬度29-31
  • 2.3.2 規(guī)范性分析船舶所需航道水深31-32
  • 2.3.3 通航限制條件分析32-33
  • 2.4 關于富裕水深的建議33-37
  • 2.4.1 船體下沉量估算方法及估算33-37
  • 2.4.2 富裕水深的確定37
  • 2.5 吃水20.5m30萬噸級船舶過槽“窗口”研究37-39
  • 2.6 吃水20.5m30萬噸級船舶利用過槽“窗口”軟件分析39-41
  • 第3章 30萬噸級船舶(不同吃水)進港標準比較分析41-44
  • 3.1 進港標準41-42
  • 3.1.1 進港標準41-42
  • 3.1.2 進港標準潮汐數(shù)據(jù)42
  • 3.2 不同進港標準比較分析42-43
  • 3.2.1 設計低水位42
  • 3.2.2 最低潮位42
  • 3.2.3 固定水位42-43
  • 3.2.4 乘潮水位43
  • 3.2.5 最高水位43
  • 3.3 20.5m吃水船舶進港標準適用性43-44
  • 第4章 一潮兩船進港方案論證44-51
  • 4.1 一潮兩船方案設計44-45
  • 4.2 30萬噸級船舶安全距離確定45-46
  • 4.2.1 船舶領域模型的選擇45-46
  • 4.2.2 最小安全距離模型46
  • 4.2.3 考慮VLCC等泊安全的兩船安全距離46
  • 4.3 潮汐通航時間計算46-47
  • 4.4 一潮兩船方案可行性47-49
  • 4.4.1 一潮兩船方案乘潮可行性分析47-49
  • 4.4.2 一潮兩船方案實施可行性分析49
  • 4.5 極限通航條件及措施49-51
  • 4.5.1 極限通航條件49-50
  • 4.5.2 安全措施50-51
  • 第5章 VLCC應急手段和措施51-64
  • 5.1 VLCC應急種類51
  • 5.1.1 油輪應急分類51
  • 5.1.2 本文研究的應急情況51
  • 5.2 主要危險源識別(針對失控和擱淺)51-52
  • 5.3 船舶應急失敗后果分析(針對失控和擱淺)52-53
  • 5.3.1 VLCC船舶失控52-53
  • 5.3.2 VLCC船舶擱淺53
  • 5.4 應急調用的資源(針對失控和擱淺)53-54
  • 5.4.1 應急信息53-54
  • 5.4.2 應急物資54
  • 5.4.3 應急隊伍54
  • 5.5 VLCC進港失控應急54-56
  • 5.5.1 VLCC漂移情況分析54-55
  • 5.5.2 應急措施55-56
  • 5.6 VLCC進港擱淺應急56-59
  • 5.6.1 擱淺情況分析56-57
  • 5.6.2 應急的手段57-59
  • 5.6.3 應急措施59
  • 5.7 VLCC靠離泊應急59-62
  • 5.7.1 應急情況分析59-60
  • 5.7.2 應急手段60-61
  • 5.7.3 應急措施61-62
  • 5.8 企業(yè)應急管理62-64
  • 5.8.1 編制與批準62-63
  • 5.8.2 修訂更新63
  • 5.8.3 備案63-64
  • 第6章 構建應急預案和組織流程64-75
  • 6.1 應急預案的構建目標和原則64
  • 6.2 應急預案的框架64
  • 6.3 應急組織體系64-66
  • 6.3.1 領導機構65
  • 6.3.2 工作機構65
  • 6.3.3 相關功能部門65-66
  • 6.3.4 應急指揮與協(xié)調66
  • 6.4 預警和預防機制66-67
  • 6.4.1 預警66-67
  • 6.4.2 預警信息監(jiān)測、報告與發(fā)布67
  • 6.4.3 應急準備和響應67
  • 6.5 應急預案的響應程序67-72
  • 6.5.1 應急體系總體響應程序68
  • 6.5.2 應急行動68-70
  • 6.5.3 信息上報與信息發(fā)布70
  • 6.5.4 應急(響應)結束70-71
  • 6.5.5 后期處置71-72
  • 6.6 應急保障72
  • 6.7 應急訓練與演習72-73
  • 6.8 VLCC應急進出港交通組織方案73-75
  • 6.8.1 基本原則73
  • 6.8.2 總體方案設計73-74
  • 6.8.3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74-75
  • 第7章 結論與展望75-77
  • 參考文獻77-81
  • 致謝81-82
  • 作者簡介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鶴荀,郭洪駒,耿戰(zhàn)英;論安全富余水深[J];航海技術;2004年05期

2 郭志新;船舶領域邊界的量化分析[J];武漢造船;2001年S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婷婷;不同安全條件下的航道通過能力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9394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394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5a5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