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權-未確知測度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數(shù)學模型
本文關鍵詞:基于熵權-未確知測度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數(shù)學模型
【摘要】:針對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難以準確評價的難題,在系統(tǒng)分析影響煤層底板突水主控因素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引入熵權理論以及未確知測度理論,建立了一種基于熵權-未確知測度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數(shù)學模型。并將該模型應用于大唐塔山煤礦8煤底板的突水危險性評價,得出的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為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關鍵詞】: 煤層底板突水 危險性評價 熵權 未確知測度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72276,41572222,41430318)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8162036)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6YFC0801800)
【分類號】:TD74
【正文快照】: 礦井突水問題一直是困擾煤礦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煤礦突水事故己經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損失[1-3]。由于煤田地質條件類型多,構造十分復雜,我國華北地區(qū)有超過160億t的煤炭資源受底板水害威脅。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增加,水壓不斷增大、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靳德武,馬培智,王延福;華北煤層底板突水的隨機—信息模擬及預測[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8年06期
2 王連國,宋揚;煤層底板突水突變模型[J];工程地質學報;2000年02期
3 王連國,宋揚;煤層底板突水組合人工神經網絡預測[J];巖土工程學報;2001年04期
4 靳德武;我國煤層底板突水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煤炭科學技術;2002年06期
5 王連國,宋揚,繆協(xié)興;基于尖點突變模型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04期
6 靳德武;華北型煤田煤層底板突水預測信息分析理論、方法及應用[J];中國巖溶;2003年01期
7 王凱,位愛竹,陳彥飛,俞啟香;煤層底板突水的突變理論預測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8 于喜東;地質構造與煤層底板突水[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9 王吉松;關英斌;;煤層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論和方法[J];煤炭技術;2006年01期
10 武強;張志龍;馬積福;;煤層底板突水評價的新型實用方法Ⅰ——主控指標體系的建設[J];煤炭學報;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郭全龍;;影響潘西礦19號煤層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礦地質保障技術及應用——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煤田地質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煤炭工業(yè)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水害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7年
2 關永強;;煤層底板突水可預測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礦地質保障技術及應用——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煤田地質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煤炭工業(yè)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水害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7年
3 張向東;韓大為;劉世君;;煤層底板突水機理及“下三帶”分布特征[A];礦井建設與巖土工程技術新發(fā)展[C];1997年
4 靳德武;鄭綱;樊娟;張雁;;煤層底板突水實時監(jiān)測預警技術基礎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何均偉;;河南永夏礦區(qū)特高壓水上開采防治水技術研究[A];安全高效煤礦地質保障技術及應用——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煤田地質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煤炭工業(yè)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水害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劉守強;煤層底板突水評價方法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2 邊凱;趙各莊礦深部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與斷裂滯后突水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5年
3 劉雪艷;半監(jiān)督學習和數(shù)值模擬的煤層底板突水預警系統(tǒng)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4 李博;基于變權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脆弱性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5 朱宗奎;基于風險評估及突變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預測[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6 劉再斌;巖體滲流—應力耦合作用及煤層底板突水效應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14年
7 李子林;大采深條件下徐、奧灰突水機理及防治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8 李云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橋礦水害防治方法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斌;帶壓開采煤層底板突水評價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2 翟維茂;太原東山煤礦15~#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與防治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3 劉再斌;基于數(shù)據挖掘分類技術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4 劉桂海;基于突變理論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評價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穎;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方法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6 劉士強;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09年
7 周衛(wèi);朝川礦水文地質規(guī)律及己組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D];河南理工大學;2009年
8 胡茂流;朱莊煤礦六煤層底板突水防治技術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5年
9 呂春峰;煤層底板突水的數(shù)值模擬試驗及其工程應用[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10 孫曉光;煤層底板突水預測及防治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922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79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