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河口段航道維護疏浚工程通航安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4 19:12
本文關鍵詞:小清河河口段航道維護疏浚工程通航安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小清河水域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 通航安全
【摘要】:小清河作為交通樞紐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水域,現(xiàn)階段航道通航船舶數(shù)量以及港口吞吐量大幅度增加,小清河河口水域航道船舶的通航尺度及其交通容量已經不適應港口發(fā)展的需求,為提高小清河水域港區(qū)航道通航能力,有必要對小清河水域航道進行科學地分析、評估,以適應小清河水域港區(qū)的發(fā)展建設步伐,促進山東經濟的發(fā)展。 本文依據小清河河口段航道維護性疏浚工程是結合濰坊港壽光作業(yè)區(qū)的貨物流量流向和航道整治工程的進度,主要針對3000~5000噸級的標準船型。首先,結合航道工程所處地理位置,工程概況對港口航道環(huán)境進行分析,并對航道未來的交通流發(fā)展進行預測分析;其次,根據航道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對航道設計要素包括航道有效寬度以及航道通航船型進行研究;再次,分析航道工程與自然環(huán)境、港口環(huán)境、交通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程度;最后,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并且應用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對小清河航道通航安全進行評價,判定為較安全。同時指出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各種因素可能隨著環(huán)境改變而改變,安全保障措施甚至會導致事故的發(fā)生。本文的分析,可以為小清河河口航道維護性疏浚工程通航安全提供參考依據,以保證船舶的航行安全。
【關鍵詞】:小清河水域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 通航安全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698;U61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3
-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10-11
- 1.2 國內外對通航安全研究的現(xiàn)狀11
- 1.2.1 國外對通航安全的研究11
- 1.2.2 國內對通航安全的研究11
- 1.3 研究的內容和方法11-13
- 第2章 小清河航道概況及通航環(huán)境分析13-40
- 2.1 小清河航道概況13-17
- 2.1.1 地理位置13-15
- 2.1.2 工程概況15-17
- 2.2 小清河航道自然條件要素17-18
- 2.2.1 風的影響因素17
- 2.2.2 流的影響因素17
- 2.2.3 能見度的影響因素17-18
- 2.2.4 潮汐的影響因素18
- 2.2.5 冰的影響因素18
- 2.3 航道設計要素18-25
- 2.3.1 航道有效寬度18-20
- 2.3.2 航道水深20-21
- 2.3.3 航道轉彎半徑21-23
- 2.3.4 航道邊坡比23-24
- 2.3.5 制動水域24-25
- 2.4 航道通航船型25-26
- 2.5 港口航道環(huán)境分析26-34
- 2.5.1 港口現(xiàn)狀26-29
- 2.5.2 通航條件現(xiàn)狀29-33
- 2.5.3 錨地現(xiàn)狀33-34
- 2.6 交通環(huán)境條件34-40
- 2.6.1 交通流統(tǒng)計分析34-36
- 2.6.2 交通事故統(tǒng)計分析36-37
- 2.6.3 特殊區(qū)域分析37
- 2.6.4 安全保障現(xiàn)狀及安全管理規(guī)定37-40
- 第3章 航道工程對通航安全的影響分析40-46
- 3.1 自然條件對航道工程的影響分析40-41
- 3.1.1 風浪的影響40
- 3.1.2 水流的影響40-41
- 3.1.3 能見度的影響41
- 3.1.4 冰凍的影響41
- 3.2 航道工程與港口設施、功能的相互影響分析41-43
- 3.2.1 對航道通航能力的影響41
- 3.2.2 對錨地容量的影響41-42
- 3.2.3 對漁業(yè)資源利用和養(yǎng)殖區(qū)的影響42
- 3.2.4 對海洋保護區(qū)的影響42-43
- 3.2.5 與附近風機的相互影響43
- 3.3 航道工程對交通組織的影響分析43-45
- 3.3.1 與航道交通流的相互影響43-44
- 3.3.2 與漁船和游艇的相互影響44
- 3.3.3 對周邊其他港口、航道及錨地的影響44-45
- 3.4 航道工程對監(jiān)管系統(tǒng)、船舶通訊信號等的影響分析45-46
- 3.4.1 對監(jiān)管系統(tǒng)的影響45
- 3.4.2 對船舶通訊信號的影響45-46
- 第4章 小清河航道通航風險評價46-58
- 4.1 評價指標體系46-47
- 4.2 小清河河口段航道通航安全評價方法47-49
- 4.2.1 層次分析法47-48
- 4.2.2 模糊綜合評價法48-49
- 4.3 風險評價49-58
- 4.3.1 指標權重的確立49-53
- 4.3.2 通航安全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53
- 4.3.3 通航安全評價集的確定53-54
- 4.3.4 評價指標隸屬度的確定54-55
- 4.3.5 模糊算子55
- 4.3.6 反模糊化處理55-56
- 4.3.7 風險評價結果56-58
- 第5章 結論58-61
- 5.1 施工期影響通航安全的主要問題58
- 5.2 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措施58-59
- 5.3 營運期影響通航安全的主要問題59
- 5.4 營運期通航安全保障措施59-61
- 參考文獻61-65
- 攻讀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65-66
- 致謝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何暉光,吳兆麟,方祥麟;海上交通環(huán)境的綜合評價方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2 鄭賢斌;陳國明;;基于SPA安全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本文編號:6742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674250.html